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经济学走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域经济学走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域经济学走向

关键字:经济学问题走向中国

摘要:经济学(本文指政治经济学)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对现阶段有无可能编写出一部比较科学而又为广大经济学界认可的经济学著作或教材、现阶段经济学者应把经济理论建树的重点放在哪里、应如何面对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西方经济学教材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经济学,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在这里我把它与政治经济学作为同义语)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直是一个存在诸多分歧的问题,因此,争论几起几落,几十年不断。过去我也发表过若干篇论述文章,但总觉得没有说透,现就几个问题再做一些补充说明。

一、现阶段有无可能编写出一部比较科学而又为经济学界认可的经济学著作或教材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因为客观上并不具备诞生这种著作的条件。众所周知,经济科学是探索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而这些规律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条件下的某种客观必然性。如想发现这些规律,必然要以它所依存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为前提,我们不可能想象在该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尚未发展成型,或发展得不够成熟之前就能超前地探索到某些经济规律,这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难以掌握一样。马克思为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特地选择了英国这个资本主义发展较为成熟的经济形态作为对象进行解剖,从而才有可能撰写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的巨著——《资本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尽管马克思有超人的天赋,也难以实现他的研究目标。

我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很不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取得政权后又过早地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实施了与这一口号相应的政策措施,结果走了一些弯路,使社会发展不得不回过头去进行补课。直到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开始进入一个社会转型阶段,我们把它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距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还相当遥远。试问在这种条件下,要求经济理论工作者拿出一部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科学著作,是否过于理想化?更何况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者长期接受一套意识形态教育,在脑海中已形成了许多条条框框,对这种完全创新式的探索显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现阶段经济学者应把经济理论建树的重点放在哪里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当前的实际又是什么?中国的国情决定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型,又要从城乡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型,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型。不难想象,在这一系列的转型过程中,会有多少重要的经济难题摆在我们

面前,等待我们逐个加以研究和解决,以便为中央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分析资料。当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一旦有了较为成熟的成果,一方面在理论上就有可能形成一门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科学门类,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更具有科学价值和更长远意义的经济理论积累宝贵的学术资料。这样做,不仅具有可触摸到的现实可行性,也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认为,把中国转型经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教材内容无疑是最实际的合理选择。三、应如何面对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西方经济学教材

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高校中,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主义部分)不仅是作为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基本课程,而且它在高校中还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被广泛学习。应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呢?马克思的学术著作基本上都是科学的革命理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概括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非常准确的。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把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理论课也是合理和必要的。但应注意,这里并不包括“社会主义部分”。因为在马克思当时的著作中,还没有创建出(事实上也不可能创建出)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通称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在斯大林主持下由苏联科学院的众多院士集体创作的。实践证明,它已被社会淘汰,可见它算不上科学的著作,当然也算不上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今天在高校作为政治理论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即资本主义部分,当然仍有存在的价值,只是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有所扬弃。例如,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既要看到它的基本矛盾仍如马克思当年分析的那样依然存在,又要看到它的许多方面,包括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已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因而矛盾的形式和尖锐程度也有所变化。对这些情况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予以剖析,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至于如何对待现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则可有不同的思路。其一是用转型经济学替代它们,因为转型经济本身既包括生产关系的内容,又包括资源配置的内容,可以说上述二者都已兼容在内了。其二是如不想改变传统的做法则继续保留二者现有的位置也是可考虑的。按照传统的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是以研究生产关系为侧重点。在阶级已基本消灭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相互的利益关系上。具体展开则是国家

、企业与个人的关系、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同收入阶层的关系等等。且在一定阶段还要找出主要的矛盾关系及其化解矛盾的方式。这样做可能与转型经济学有一定的重复,但它的长处是可系统地分析这种矛盾。西方经济学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理论概括,它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它反映的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但针对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通过对它的学习也可借鉴许多有益的经验。因此,没有必要对它采取歧视的态度。

现在新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把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合并为一体已成为一种时尚。从节约课时和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重复来说,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理论和逻辑角度审视,就会发现它也存在一些重大矛盾。例如,从这些教材的内容看,社会主义部分已不限于研究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内容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部分并不是以研究生产关系为主要对象的。在一部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研究对象前后竟不一致,这种矛盾的情况究竟怎样处理,显然是一个难题。因此,我认为把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完全分开是较为恰当的,硬要把二者捆在一起反而有些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