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

一、对信息化的理解

信息化涉及国民经济众多领域,而且是动态不断发展的概念。

(一)信息化是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最广泛应用的先进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

——用于收集、加工、处理、输送、各类经济信息所需的各类硬环境,包括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摄像机、计算机网络、光纤及卫星网等。

——一套完整的信息标准和科学的信息立法。

——一套有效的经济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多方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各类经济数据库。

——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

(二)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信息经济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其内涵包括:信息基础结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应用和信息服务。

(三)信息化是指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要逐步提高信息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同时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把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起来,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开,把信息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上去。其内涵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人才和信息环境。信息产业是支柱;信息技术是根基;信息人才是动力;信息环境则为有序运行的保障。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构成“中国信息化基础结构”(CNII)。

(四)信息化就是要加快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使企业的发展更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加快经济的运行节奏,促进经济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建立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体制,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国民经济信息化不仅表现为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还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获得效率和利益的提高。

(五)信息化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充分发展四个基本要素,并通过四要素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全面刺激、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四个要素是:信息市场要素、网络要素、公用软件和硬件要素及数据库资源开发要素。

(六)信息化是指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并处于不断变化中,用信息化创造智能型、强大性的社会生产力,改造、更新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通过快速、高效、低能耗的信息传递,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管理与决策中运用信息的层次,加快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流动,缩短时间和空间,建立国民经济的稳定有序状态。大大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

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不仅限于经济范畴,而且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将实现由农业、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反映了经济发展形态由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过渡,即由注重物质、劳动的密集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注重知识、信息的密集投入的集约生产方式的过渡。

二、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依据

(一)信息技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信息产业是一种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进步而发展的产业。标志信息技术进步的是计算机工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1.信息技术结构

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关键技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美国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电子技术为支撑技术,其中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以信息材料为基础,其中包括电子材料及光学材料技术,以通信技术为重要的直接组成部分。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代表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2.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新兴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的巨大变化,经济面貌随即发生了很大改变,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型和技术型转化,实现了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不仅对发达国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适用。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传统产业迅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自动化实现信息化改造,给传统产业注入了活力,使其效率倍增,如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未来时代所需要的规模更小、更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单位。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改变了国家经济的周期特征

纵观美国的历次经济危机,我们容易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差异显著,周期变长、波型变缓。

——信息技术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技术准备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将各种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信息网络,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为骨干的纵横全国的双向大容量和调整电子数据传递系统。显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要以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技术保障,并为国家21世纪经济增长与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二)信息产业——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重视信息技术、创新、开发与产业化。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因而把发展科技放在首要地位。信息技术以其高度渗透性、倍增性及竞争性,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核心代表。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必将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三)信息服务业——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50年代末期,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口超过了工业就业人口后,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

——服务网络化趋势

网络化是最重要的发展,它不仅具有技术方面的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组织和经济方面的意义。

——国际化趋势

世界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日趋网络化的新形势,要求在信息沟通、流动等方面寻求共通的方式。为此,美国等国家在技术、标准、政策等诸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并希望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四)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重焕生机的重要途径

传统工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包括最早发展起来的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矿业,以及稍后发展起来的钢铁、煤炭、化学、能源、汽车、造船、铁路运输、机械制造业等工业部门。

纵观美国传统产业信息化的改造过程,可以发现,这一过程的实现在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广泛采用,特别是信息技术高度的渗透性、创新性、增值性、竞争性为传统产业改造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美国经济在出现整个工业生产地位下降的同时,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却迅速成长的现象。

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实施(NII)的形象诠释,是一个以信息交流为目的、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数据库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Seamless)”网络。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也需要信息高速公路。

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创新建设和完善这个基础设施。

(五)发展电子商务——把握未来世纪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基于互联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网络贸易模式——电子商务(ElecronicCommerce)在美国产生并迅速波及全球。

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现商业交换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广义上说,它的本质是建立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环境”或“数字化神经系统”,以实现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全方位应用。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使商务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

电子商务以一种最大化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使供需双方在最适当的时机得到最适用的市场信息,因而极大地促进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减少交易费用和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参与世界竞争能力,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潜力,应发展电子商务。

三、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一)IT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

根据什么调整——归根结底是根据IT产业的市场结构需求,包括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同时要考虑我们创造需求的能力。

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这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它依靠电子网络手段形成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有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

虚拟经营一般由虚拟人员、虚拟功能和虚拟工厂三个要素组成。虚拟人员是指借外部的人力资源,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虚拟功能是一种借用外部力量,来改善企业劣势部门的功能,使其与企业其他的优势功能相配合,避免因局部功能弱化而影响和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虚拟工厂就是企业集中公司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其生产则选择或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代为加工产生,是信息流支配物流,不受时空限制的隐形管理。

新商业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各国走向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推动各国经济涌汇到一个洪流中,这就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竞争的全球化,它体现在投资的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上。

中国已宣布参与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意味着我们已经选择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中国的选择对经济全球化有实质性的推进,因为没有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来说,就不能是完全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因此,世界要选择中国。

21世纪全球经济模式会出现新的特点,制造业会有重大革新,超级承包公司会是新世纪制造业最重要的形式。超级承包公司规模很大,在全世界拥有几十家工厂和供应网,它们的经营范围日趋扩大,有能力生产和创造用户所需的全部系列产品和提供全套服务。在新的生产模式下,研究、制造、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产品开发商与组件开发、批发、零售和制造方面的专家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与合同关系完全不同。由于摆脱了许多非核心功能,工业巨头可以把投资集中于研究和营销,因而有利于发明创造及成果转化。而且由于这种模式减少对资本内部运作的要求,大大减少新技术进入市场所面临的壁垒。

全球化具有双重性。不利的一面是,一旦一个地区的经济发生大问题,很可能波及其他地区乃至全球。有利的一面是,全球化使企业能扩大资源配置的空间进入较大的市场,刺激企业发明创造,而竞争又促使企业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从长远看,只要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流能继续,在21世纪,多数国家会参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两个命题,但从长远发展趋势上看二者又是一致的,因为要从小到大形成全球化,但在区域化的某个阶段可能与全球化又有矛盾。

(二)IT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作用

这实际是谁来调整结构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主要是在结构调整中起战略引导作用:确定方向、规则和框架,同时用政策规则、法制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机制。按市场规律——市场是配置资源基础性手段的要求,促进结构调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就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主体作用与企业发展要求是一致的。无论是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国家,政府自己充当结构调整的主体都不成功。我国在确定国内信息产业的规则的同时,还要考虑谋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三)IT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IT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有在产业自身体现的,又有通过服务于其他产业体现的,这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决定的,又是信息产业的自身特性决定的。

从我们研究看,无论从支柱产业定义还是从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装备业已达到支柱产业标准。

(四)IT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国际分工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的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出售产品,提供服务和配置资源。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在全球空间范围内发展可以取胜的体系,那我国的经济才能获得持续稳定发展。

IT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就必须审视我国IT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我国IT企业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能力。

台湾的IT产业就很好地找准了它们在全球的定位,如果美国本土提出一种新型电脑(台式或手提)定货要求,台湾给他们制造出来并运到本土的时间不超过3天(包括运输时间,当然是空运),台式电脑的键盘由于大批量生产出厂仅2个多美元等等。

我们要认真思考在信息产业的装备业和服务业方向我们的优势和定位。

(五)IT产业结构调整是不断进行、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

严格的说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不断进行的,不会停止。所以提出结构调整问题,是因为在某一发展阶段或发展时期结构问题显得很突出。

(六)IT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结构体系的调整

IT产业结构调整,涉及IT产业中行业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等,涉及IT产业发展的全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IT产业发展战略的新提升。

(七)IT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来源

IT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特别是资本、人才和技术主要来源于市场包括国内外市场。

(八)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是关键

投资环境一般是指为投资者(可能是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感到投资于这个产业能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运行制度保证,商业环境是指投资设立企业之后,运行环境良好,体现企业是主体的基本要求。

在政府战略的引导下,结构调整与企业的利益就能结合在市场经济中,结构调整就会形成不断进行的过程。

结束语

信息产业至少在今后10年是我国成长最快的最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作用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制定了若干有利于IT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特别是近期在促进信息产业竞争方面取得可喜效果。

我们要坚决贯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进一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对经济发展以及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这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它依靠电子网络手段形成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有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

虚拟经营一般由虚拟人员、虚拟功能和虚拟工厂三个要素组成。虚拟人员是指借外部的人力资源,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虚拟功能是一种借用外部力量,来改善企业劣势部门的功能,使其与企业其他的优势功能相配合,避免因局部功能弱化而影响和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虚拟工厂就是企业集中公司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其生产则选择或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代为加工产生,是信息流支配物流,不受时空限制的隐形管理。

新商业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各国走向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推动各国经济涌汇到一个洪流中,这就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竞争的全球化,它体现在投资的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上。

中国已宣布参与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意味着我们已经选择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中国的选择对经济全球化有实质性的推进,因为没有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来说,就不能是完全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因此,世界要选择中国。

21世纪全球经济模式会出现新的特点,制造业会有重大革新,超级承包公司会是新世纪制造业最重要的形式。超级承包公司规模很大,在全世界拥有几十家工厂和供应网,它们的经营范围日趋扩大,有能力生产和创造用户所需的全部系列产品和提供全套服务。在新的生产模式下,研究、制造、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产品开发商与组件开发、批发、零售和制造方面的专家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与合同关系完全不同。由于摆脱了许多非核心功能,工业巨头可以把投资集中于研究和营销,因而有利于发明创造及成果转化。而且由于这种模式减少对资本内部运作的要求,大大减少新技术进入市场所面临的壁垒。

全球化具有双重性。不利的一面是,一旦一个地区的经济发生大问题,很可能波及其他地区乃至全球。有利的一面是,全球化使企业能扩大资源配置的空间进入较大的市场,刺激企业发明创造,而竞争又促使企业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从长远看,只要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流能继续,在21世纪,多数国家会参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两个命题,但从长远发展趋势上看二者又是一致的,因为要从小到大形成全球化,但在区域化的某个阶段可能与全球化又有矛盾。

(二)IT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作用

这实际是谁来调整结构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主要是在结构调整中起战略引导作用:确定方向、规则和框架,同时用政策规则、法制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机制。按市场规律——市场是配置资源基础性手段的要求,促进结构调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就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主体作用与企业发展要求是一致的。无论是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国家,政府自己充当结构调整的主体都不成功。我国在确定国内信息产业的规则的同时,还要考虑谋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三)IT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IT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有在产业自身体现的,又有通过服务于其他产业体现的,这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决定的,又是信息产业的自身特性决定的。

从我们研究看,无论从支柱产业定义还是从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装备业已达到支柱产业标准。

(四)IT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国际分工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的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出售产品,提供服务和配置资源。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在全球空间范围内发展可以取胜的体系,那我国的经济才能获得持续稳定发展。

IT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就必须审视我国IT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我国IT企业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能力。

台湾的IT产业就很好地找准了它们在全球的定位,如果美国本土提出一种新型电脑(台式或手提)定货要求,台湾给他们制造出来并运到本土的时间不超过3天(包括运输时间,当然是空运),台式电脑的键盘由于大批量生产出厂仅2个多美元等等。

我们要认真思考在信息产业的装备业和服务业方向我们的优势和定位。

(五)IT产业结构调整是不断进行、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

严格的说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不断进行的,不会停止。所以提出结构调整问题,是因为在某一发展阶段或发展时期结构问题显得很突出。

(六)IT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结构体系的调整

IT产业结构调整,涉及IT产业中行业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等,涉及IT产业发展的全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IT产业发展战略的新提升。

(七)IT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来源

IT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特别是资本、人才和技术主要来源于市场包括国内外市场。

(八)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是关键

投资环境一般是指为投资者(可能是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感到投资于这个产业能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运行制度保证,商业环境是指投资设立企业之后,运行环境良好,体现企业是主体的基本要求。

在政府战略的引导下,结构调整与企业的利益就能结合在市场经济中,结构调整就会形成不断进行的过程。

结束语

信息产业至少在今后10年是我国成长最快的最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作用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制定了若干有利于IT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特别是近期在促进信息产业竞争方面取得可喜效果。

我们要坚决贯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进一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对经济发展以及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