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必须在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解决好“三农”问题,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提高自主创新及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并注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速度、质量、效益,消费、投资、出口,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的全方位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考虑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与协调,为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要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改善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矛盾。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使建设资金投向合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严把本区域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建设项目在用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招商引资中坚持“三个不准”原则: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准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准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准搞,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国哝,这是最重要的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是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要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多渠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彻底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三、坚持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资源是有限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指标。要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目标责任管理,健全节能环保工作实绩评价考核机制和问责制。所有产业都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环保管理制度。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放税收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节能环保执法。要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绝不能搞“零地价”招商引资。

四、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经济要持续发展,技术要先行,要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本区域内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推动创新的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挫折,激发企业、个人和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调整一二三产业发展格局,提高全社会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工业拉动的格局。立足本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区域环境、资源优势,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六、坚持深化改革,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行政管理、投资、财税体制等改革。按照现代商业发展的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七、努力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提高利用区域内外资金质量,调整和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区域资源项目库,引导更多高端制造、研发机构转移到本区域。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切实纠正招商引资中违法违规变相给予优惠政策和层层下达分解指标的做法。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守信用和有竞争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促进区域和谐。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服务业。要加强职业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加快教育发展,提升群众素质,积极促进教育公平。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管理,全面推行学校收费公示制度。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形式多样和价格合理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九、做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三个协调”。“三个协调”即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就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主要强调发展既要有量的扩大,也要有质的提高,着重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体现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要努力在改善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二是要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保持投资和出口的合理增长,努力做到消费、投资、出口在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在注重当前的同时,必须着眼长远,努力使当前的发展与长远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当前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人口、资源、环境是事关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要下更大的决心和气力保护资源和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努力使资源消耗、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促进企业及消费者实施这项战略。特别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政府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制定总体战略方针和政策,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运行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社会人口过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恶化三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使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清醒正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正确认识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勇于创新,率先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昌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筑江铜大舞台[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5期;14

2、钟金松;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快速稳定发展[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5期;18

3、叶笃初;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新动向[J];瞭望;2004年21期;16-18

4、刘倩如;科学发展观专家纵横谈——记“石油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研讨会”[J];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07期;13-21

5、孙浦华,牛洪桐;找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2期;105-107

6、吕忠信;烟草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年01期;3-7

7、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全球实施国际化经营[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5期;15

8、顾静宇;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湖南有色持续协调发展[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5期;16

9、邹康林;坚持科学发展观稳中才能求快[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5期;19

10、任艾菲;确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强企富民”目标[J];苏盐科技;2004年02期;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