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技术产业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技术产业是21世纪国际竞争中重要的战略力量,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本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从制度建设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的产业布局体系和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国际产业格局的现状说明,当今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已经表现在科学技术和产业升级上,没有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就没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才能提升国家和地区在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必然要求高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高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我国提出了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高技术产业在国家新的战略目标的推动下,必然会有更大规模的突破。
发展高技术产业,所需科研费用高,从产品研制到投放市场需要一定的研究周期,其中的不确定因素难以预见,风险性也大。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发展高技术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制度环境建设的视角来分析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20多年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规模高速增长,国际排名明显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80年代中期后,我国高技术产业逐步起步,从1995—2005年的10年间,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规模由4098亿元增长到34429亿元,增长了8.4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经济增长。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7839亿元,比2004年增长19.8%,高出工业3.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9%。
2.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2005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4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国外贸的比重达到29.2%。
3.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1.8万元/人,比工业劳动生产率高2万元/人。
4.新增就业大幅增加,缓解就业压力。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全部从业人员达到666万人,同比增长11.2%,比工业增幅高5个百分点;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近80万人,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
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日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着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表现为:
1.核心竞争力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995年的1081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5年的7839亿元人民币。而这些增加值主要是三资企业实现的。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中,三资企业占比高达63%,其他企业仅为37%。从技术创新投入看,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远低于国外跨国企业5%—10%以上的比例。
2.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收益率偏低。高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收益,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不具备高收益的特征,而且收益下降趋势明显。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利润率已从2000年的6.71%下降到2005年的4.22%。在国际高技术产业链中,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分工地位和利益分配地位较低,基本上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长期这样下去,很难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投资体制落后、融资瓶颈凸现。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制造业10个百分点以上,甚至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没有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社会对高风险的高技术产业投资热情不足。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2亿元,增速比上年降低4.5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4个百分点,低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5个百分点。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制度环境建设不健全,未能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1.高技术企业没有建立科技投入长期增长机制。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其1/5,甚至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平均投入水平。没有较高的科技投入,就不可能创造出具有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成果,更无法实现高技术产业快速的技术更新与升级,始终处在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中下游水平。
2.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
3.企业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但由于贯彻落实没有完全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绝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仍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很难开发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4.没有建立有效的政府政策扶持体系。我国财税、金融、产权保护等政策存在着功能性缺陷和缺位,不能有效支持和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统一造成内资企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高技术企业的生产型增值税税赋普遍高于一般传统工业企业;政府采购政策未能有效发挥对促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高技术本身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而高技术产业发展除了遵循高技术自身的规律之外,还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这其中,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高效率的经济组织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激励机制、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等基本功能,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巨大。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认为,西欧社会之所以能够摆脱传统社会的“马尔萨斯”循环进而步入现代社会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具有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保护个人产权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保护了个人的权利和创造性。[2]美国经济学家罗森堡和小伯泽尔在其著作中指出,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之所以后来居上、占居世界领先地位,原因是西欧在中世纪中后期建立了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而产业革命之所以发端于西方,这种机制奠定了创新的基础。
世界各国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采取了种种优惠和鼓励措施。从成功的经验来看,其高技术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发展,就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有效的投资、产权、激励制度,从而调动了创业者的积极性。例如,风险投资制度激发了人们投资高技术产业的热情,有限合伙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普通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平衡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高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同时,政府优惠的财税政策、提供的贷款担保和直接的资金扶持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发展高技术产业,就必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制度。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推动技术进步的持久不衰的动力。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是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慢,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解决高技术产业发展中诸如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产业化的资金筹集、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问题。而这些制度是传统产业发展下所不曾有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设计和创新,为高技术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四、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制度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种措施,要按照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推进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以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要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优化技术资源与力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源投入为主、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结构布局合理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要加强研究开发投入,形成以产品为龙头的系列化技术及装备开发能力,形成具有持续推动技术升级、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开发体系,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1.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1万余家科学研究机构中,约3千多家实行了企业化,占全部的33%,绝大部分非基础性研究的科研开发机构还游离于市场需求之外,难以开发出市场所需的科研成果,这表明我国企业科研开发的主体地位不强,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仍占相当高的比重,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大力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鼓励科技人员依靠科技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高新技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强化对高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对于高技术企业应尽快实现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税负,促进技术进步。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企业高技术人才的研究费用,可以视同研究开发支出;允许高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进行一定程度税收抵扣;对高技术企业的生产设备,推行加速折旧制度;对高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高技术企业内的技术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可减半征收;鼓励企业采用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的激励制度,使从业人员得以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
3.构建完善的高技术企业的融资体系。当前我国高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是融资手段的缺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健全的条件下,融资手段的缺乏是客观存在的,而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对融资体系健全和融资手段多元化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要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突破点,逐步增加企业融资手段,健全资本市场,构建完善的企业融资体系。[3]一是健全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创业中心等。初始阶段应该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政策性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和管理服务,再过渡到以企业和个人出资为主,最后发展到以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二是建立专门为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筹建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对符合政策要求、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而不易或不能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给予支持,并提供信用保证等服务。三是完善资本市场。应当放松对金融产品的管制,解决监管部门介入过多、行政管制干预市场定价机制的发挥等问题,放开直接投资领域的行政管制,尝试放开企业债发行,发展股票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放松对交易场所的管制,鼓励、支持区域产权交易市场,解决多头管理问题,实现统一监管,提供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形成有效的场外柜台交易网络。放松投资者市场准入、投资领域的管制,鼓励、规范私募基金,尝试放宽保险等金融机构投资者市场准入,加快法规配套,发挥产业基金在创新投资中的作用。
4.加大对高技术企业的直接扶持和服务力度。政府为高技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是激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为直接的一种形式。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多方增加政府投入,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商业性资金尚不具备进入条件的中小企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以促进其产业扩张。政府可协助进行市场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提供管理指导和法律服务,并协助寻找投资伙伴等。
5.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良好的法律环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必备条件,其中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障尤为重要。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知识产权制度以承认知识所有权为基础、鼓励发明创造与新技术传播,从而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应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的进程,重点保护高技术产业化中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利战略的援救和运用,加强专利产权管理,制订知识产权参与分配的政策,强化国家及高技术开发区的专利保护工作,等等。
6.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制度。政府的主要职能并不是直接主持科学技术研究和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而是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准备合适的制度环境。发展高技术产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把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政府为之投入大量物质资本上,结果可能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技术产业再生产的诸要素中,掌握知识的专业人员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因此,要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按照中央人才工作精神的要求,建立人才汇集和发挥其才智的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支持有能力和愿望的人创业,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保证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的软环境。
7.建立竞争的制度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对市场竞争强度的要求不相同。高技术产业的知识密集性、产品的差异性、创新的独占性、创新的高投入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高技术产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是创新的结果,又是创新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一个适度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对于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持久动机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尚未完成,又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严峻挑战。要在市场机制运行不畅、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的条件下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艰难。控制市场的竞争程度,需要国家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规范市场,矫正不正当的和过度的竞争和垄断。
8.加速推进产业的集聚式发展。较传统产业而言,高技术产业具有更明显的集群特性,集聚化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要在一定区域内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通过知识、技术、人才等的高度集中,促进科研、教育、生产的一体化,打造一批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高技术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OL].国研网.
[2]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苏存.高技术产业融资瓶颈待破解[OL].国研网.
[4]郭励弘,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与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5]赵放.论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关系[J].理论经济学,2003,(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