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场经济下牧区政府宏观调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场经济下牧区政府宏观调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场经济下牧区政府宏观调控

摘要:由于经济的外部性,牧区公共物品供给长期匮乏、市场发育程度低、信息不对称及牧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使牧区政府的宏观调控显得尤为必要。牧区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容有:制定合理的牧区产业政策,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发展文教科技卫生事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疏通流通渠道。

关键词:牧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帕累托最优

宏观调控是平衡经济总量的产物,其作用是为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必然会引发经济总量的失衡,而作为市场经济常态的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失衡,这种失衡发展到尖锐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西方国家依据凯恩斯理论,实行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均衡,才缓解了危机,使经济获得较为平稳的增长。只有国家进行干预,即通过宏观调控,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才有可能使现有资源得到优化利用,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见,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是代替市场配置资源,而只是为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必要条件。由于牧区相对于其它区域而言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政府宏观调控应有自己的原则和内容。

一、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

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府的职能在于向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凡是竞争性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应由市场调控,凡市场竞争能够调控的经营活动,政府就不应直接介入。牧区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应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产品、为牧区居民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帮助,而不是直接介入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当中去。结合我国牧区的实际,牧区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二)以新牧区建设为导向。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我国新农村、新牧区的总体建设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强新农村、新牧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决定将对“十一五”期间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牧区政府对牧区经济发展调控,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总体框架体系支撑下,调整财政性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更多地支持牧区建设,为农牧业和牧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牧区发展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在资源利用方面,要把开发和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森林、草原等国土资源。二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关系到全区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对农牧业发展有极大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以恢复林、草、植被为基础,水土保持为中心,处理好林、草、荒地的关系,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快荒山荒地造林步伐,抓紧实施风沙源和水源为重点的治理与保护。加强草原建设,在过牧地区实行退耕封地育草,推进休牧还草,预防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二、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容

牧区经济建设必须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出发,与牧区社会的整体进步相结合有步骤地进行。牧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如下方面的宏观调控:

(一)努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强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为实现牧区经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的发展目标,首先必须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目前,草原畜牧业基本上仍沿袭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牲畜周转慢,饲草报酬低,畜群畜种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要转变牧民以牲畜头数多少论贫富和惜售、惜杀的传统观念,促进草原畜牧业由自给半自给型向商品化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在此基础上提高草原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为此,一是要引导牧民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和地方良种选育的步伐,提高畜产品质量。二是调整畜群结构、畜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优势畜产品、稀缺畜产品和名特珍贵畜产品。三是围绕饲草、良种、饲养、防疫等环节推广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四是稳定科技队伍,健全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牧业科研单位直接进行生产性开发,将科研成果推向生产实际,提高成果转化率。五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广大畜牧科技人员和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传授、接受和应用牧业科技的能力。要加强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牧区经济贡献大、就业带动大及能促进牧区农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要继续从税收、投融资及土地利用方面给予优惠;通过举办培训、宣传及牧民易接受的方式强化牧民商品经济意识,改变牧区居民消费存在的某些不合理行为,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境况,尽可能降低牧区居民两极化趋势的继续扩大;顺应当前牧区居民迁移的新特征,在产业发展条件好的地方,稳步推进牧区小城镇建设;落实和完善草原产权责任,充分调动牧区居民管护草原及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草原维护执法力度;规范牧区小商、小贩等的行为,加强牧区经纪人队伍建设。

(二)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牧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牧区畜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不够稳定,需要国家和有关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牧区畜牧业要有一个新发展,就必须相应增加投入,改善物质技术基础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牧区投入的重点应加快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积极改善草原水利设施,建立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加强道路、能源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用电、通信条件;开展草原鼠、虫、病害的防治;加强牲畜棚圈、配种站、兽医防疫站的建设;提高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场生产力水平。要加大对牧区经济发展的科技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实施“良种工程”,在继续提高牧区牲畜产量的前提下,注重畜产品质量,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加快研制和推广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和新疫苗、新药剂,加强畜产品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重点开发畜产品保鲜、长距离运输和深加工技术,加大对牧区居民饲养知识及外出谋生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牧区居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外出谋生能力。

(三)积极发展牧区文教科技卫生事业。发展牧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提高牧民的文化素质既是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牧区民族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培养一批巩固一批。为巩固边防和扶助贫困牧区牧民子女上学,在边防沿线和贫困牧区应采取公办为主、助学金为主和寄宿制为主的办法。要有重点地办好一批民族中小学,积极办好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为发展牧区经济所需的少数民族中级技术人员。有关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挖掘潜力,积极办好民族班,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为牧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随着牧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电视覆盖率的逐步提高,可以开展电化教育,如,办电视小学等。要积极发展牧区文化事业,活跃牧区文化生活,除国家投资建设一些必要的文化设施外,要鼓励集体、个人投资或集资在乡镇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改善牧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注意加强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加大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医科院校、大中城市和部队医院要积极帮助牧区培养医务人员和为牧民防治疾病。

(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疏通流通渠道。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纽带和渠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包括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零售网点等,都有各自的功能,不能互相替代。集贸市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易的场所,灵活方便,适应性广,对促进牧区商品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产销直接见面的交易形式,减少了农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实际利益,应该大力发展。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应兴建一批农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如,牲畜市场、皮毛市场、肉类市场、药材市场等。

市场体系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历史上传统的商道口、集散地和县(旗)集镇恢复建设好,兴办乡镇企业、服务业、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使其成为牧区星罗棋布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活动中心,繁荣牧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为调动牧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必须坚持深入改革、完善购销体制,疏通流通渠道,积极实行工牧直交、工贸直交、工牧联营,发展牧业产业化,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费用,使牧民得到更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