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三步走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三步走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三步走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

摘要]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邓小平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这三十年,正是我国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三十年。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目标,是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更是中国人们的雄心壮志。在我们这样一个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一项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怎样完成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苦苦探索之中,经历了数次磨难曲折,终于产生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这一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目标、任务和动力、步骤和条件,成为我国向现代化胜利迈进的理论指南。它在邓小平理论中处于统揽全局、提纲挈领的地位,是邓小平理论在马列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历史坐标。其中,期盼小康生活、实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不断提升小康层次、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是这一思想的线条和标尺。重温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会更加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胜信念。

1979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到20世纪末在我国实现“小康”的目标。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时首次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是中国式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就是‘小康之家’”。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概念与现代化概念融合在一起。

1980年1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重申了这个思想:“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1980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首次把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1982年,党的十二大又首次把它写入了党代会的决议:“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是,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中,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关于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正如邓小平讲的,“是、在世时确定的”。1964年12月,在审阅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要求:“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根据的这一思想,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中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的四届人大、五届人大都沿用了这一口号。

从上述资料可知,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基本上是继承了这一口号,只是把“国际上通用的现代化”概念,变成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小康水平。这说明:在这时,邓小平实际上看到了由于“”10年破坏和延误,中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已不可能。但是,“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口号在我国已经喊了多年,已经成为我国亿万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气可鼓而不可泄,为了照顾“现实”与“信念”的矛盾,只有变通口号的形式不变,但口号的内容悄悄地变了。

1984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在小康的基础上,再用30到50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代表时指出:达到“小康水平”是“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同年4月18日,邓小平在接见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指出:“中国达到小康水平以后,还要继续奋斗,要在下个世纪30年到50年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之后,邓小平又多次讲了这个设想。

上述可知,这一阶段,邓小平开始致力于引导中国人民正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这意味着邓小平抛弃了以往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国家,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从建国算起,50年是不行的,必须有100年的时间。正象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正确、客观、冷静地估计(或预测)的那样:“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要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在那次讲话中,还特别提醒人们:“把时间设想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遗憾的是,两年之后,他老人家自己陷入了“只争朝夕”的激情中了。

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客观实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态,实事求是,客观冷静地为中国经济大船规定了力所能及的航速,避免了以往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头脑发热、急躁冒进所带来的危害。在这时,邓小平巧妙地把“实现现代化”看作是一个过程,顺理成章地把他以前讲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与现在讲的“国际标准”的现代化连为一体,既合乎逻辑又不失发展。这充分显示了这位八十岁的老人思维敏捷、慧智豁达。

1987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规划。

这一年的4月30日,邓小平在接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使讲到:“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翻。以1980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翻,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翻,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了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这个讲话,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1987年党的十三大和1992年党的十四大先后把这个战略规划写入了党代会的决议。具体表述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至此,“三步走”战略规划从内容到文字表述的框架正式确立。四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已经提前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实际,在上述框架内,对第二步的战略内容作了修订,提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豪情满怀、娓娓道来:“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翻,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至此,产生了被世人称之为“新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这是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时展,审时度势,与时具进,为实现“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的重大的具体的部署,是对“三步走”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当人类社会刚刚跨入21世纪的时候,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郑重地向世界宣告:“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新的战斗号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把党的十五大所展望的“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合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并把这一时期的经济总量目标量化为“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

又过了一个辉煌的五年,到了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根据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总量增速超出预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党的十七大及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在经济总量方面的“新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十七大展望到:“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特别一书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作出了“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重大部署,在“三步走”战略里加入了“人民共享、生态文明、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元素,更加注重人民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发展成果。这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当代世界先进的主流文化融为一体。

在改革开放过去的30年里,“三步走”战略规划中的阶段目标,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了。我们的国家正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以后的岁月中,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三步走”战略规划中的其他阶段目标,必将还会一个接一个地实现。再过30年,当改革开放又迎来一个30周年纪年时,呈现在世界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