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议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对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从提高市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和服务高效的机制、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与消费体系、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制定资源节约实施办法和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对策。

[关键词]资源节约;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泰安市是山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矿产、土地等资源都是相对丰富的,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浪费严重和开发不足现象。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相比,泰安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着巨大潜力。因此,泰安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以推进“五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一、推进机制创新,建立资源节约和服务高效的机制

(一)推进机制创新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政府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使用、新能源开发等应给予指导、扶持。一方面,出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奖励措施,以形成必要的激励;另一方面,对浪费及不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用税收、准入等经济和制度杠杆进行调控,促成工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自身还应当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完善监督机制,做到科学合理决策,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同时运用各种市场调节手段,如财税、金融、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建立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树立废弃物也是资源的观念,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思路,不断探索企业和区域循环再利用新的流程模式,实现资源的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完善社会、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两级回收利用渠道,努力实现统一分类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合理销毁处置,提高再生利用水平,降低最终处置数量。重点推进废钢铁、有色金属、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信息网络体系、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支持和培育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企业。

泰安市已经成立了泰安拆车有限公司,负责整个泰安市的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工作,每年回收拆解废旧车辆约2000余辆,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可达90%以上。2006年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处,同时配套建设填埋场一处,项目建成后,泰安将实现生活垃圾60%焚烧发电。可见,形成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泰安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格局尚未根本改变。1991-2003年的泰安GDP增长中,外延式增长贡献率为70.9%,内涵式增长贡献率仅为29.1%。这种增长方式不仅为土地、环境难以承载,而且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约束。因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关键环节。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制约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应抓紧制定有利于加强绿色消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回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根据实际制订本市节约用电、集中供热等管理办法,及规范家用电器、待机能耗等标准,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2.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应对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及生产再生资源类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低息贴息贷款或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以使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税,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进一步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及废弃物收费标准等,利用经济手段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企业、工业园区和社会等三个层次上推进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坚持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并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选择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合理利用的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型企业示范;选择开发区和新建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在工业园区重点推进产业链生态化,以园区、企业、产品的绿色环保为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和污染,建设环保型、生态型工业园区;选择新建社区进行绿色社区示范。通过示范区的运作,探索工业园区、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努力建立以企业为“点”,以行业为“线”,以城市和区域为“面”的全方位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实现泰安市建设经济强市和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环境模范城市的目标,并做好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型城市工作。

二、发挥示范效应,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与消费体系

(一)树立节约型消费理念,提高民众资源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必须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使科学消费观深入各家庭之中,树立勤俭节约、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让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加强节约资源知识的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协助执法部门对各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模式给予严厉打击。

(二)制定资源节约标准,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节约资源的标准,调节和规范人们的生活消费行为,限制和革除不合理消费,倡导节约型消费,这是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关键。包括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激励政策、规范执法主体、加大惩戒力度等,这些都将成为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重要保障。

(三)重视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园林绿地、垃圾处理、市政公用产业、节水利用等,政府应利用市场机制,放开其投资领域,运用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外商或者个人等投资主体参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利用地下空间来解决。把城市交通、商业街等一切可以转入地下的设施尽可能建于地下,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交通的能耗量。建立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水,如充分利用雨水、开发污水再生利用等,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调节和缓解城市供水难题,建设节水型城市。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节约资源,实现低代价、高增长的有效方式。泰安市是以旅游业和资源性产业为主的城市,目前资源型、粗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煤炭、冶金、电力、酿造、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资源消耗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在60%以上,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资源消耗存在粗放、浪费现象;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业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得本市的资源短缺现象有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1.建立生态农业系统,保护和合理使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搞好农作物秸秆和农林牧副渔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起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认证,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目前泰山区已经建成了全国首家中、上、高秸秆发酵沼气集中供气站,使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以上,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能源和有机肥,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优势产业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把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做大做强,增强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品种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二)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水耗、无污染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重点发展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能源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研发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纺织、酿造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节能降耗水平。围绕拉长产业链,大力开发节能环保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可回收、易再生,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劣势企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新能源产业,降低煤炭的使用比例,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三)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与资源节约相关的第三产业。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加速发展新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振兴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行业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较大的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低资源消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与资源节约相关的第三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支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挥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业。要大力延伸城市服务体系,建立开放、流动、有序的城乡服务业互动发展机制,促进城乡服务业协调发展。泰安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对旅游业的发展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要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旅游模式,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住宿、土特产品、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以旅游文化为核心的产业文化;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应用必要的经济、技术、法律手段,努力减缓自然资源的损耗速度,创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旅游活动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合为一个整体,并以旅游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资源节约。

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科技支撑体系

当前,要加强以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创新建设,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回收再生利用作为企业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健全内部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管理、项目招标、对外合作、绩效奖励等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重点开发应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配套链接、能量梯次利用、废弃物零排放、有毒原料替代、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要把节能、环保作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重要评估内容,限制、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项目,鼓励支持低耗环保型项目建设。

目前,泰安市已经确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十大类重点推广技术,并且确立了相应的试点单位。市里将筹集专项资金支持这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奖励事项。当前要围绕节约和替代技术、节能利用技术、节水开发利用技术、节材推广技术、节地推广技术、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循环生产示范技术、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评价技术等十大技术及当前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开发力度,搞好重大项目建设。

要围绕这十大类重点技术及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开发力度,搞好重大项目建设。第一,要把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中之重,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制度。第二,通过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余热再利用、秸秆发电(汽化)等高效节能装备工业的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使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给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2006年9月泰安市开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高校和企业科技成果、技术难题、技术供求信息等,为企业搭建了一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桥梁,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让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第四,加大技术推广及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十大类重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对相关企业在研究经费、税收、信贷及补贴政策上给予优惠,对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第五,建立强制性节约资源的技术政策,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方法。第六,选择重点行业和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制定有效的资源节约实施办法和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

(一)推行节能政府采购制度。目前我国政府机构的能耗开支高于城镇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大约10倍左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行节能政府采购。政府、学校等公共财政预算部门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在公共场所、道路、灯光工程等推广采用节能产品和应用节能技术。逐步提高采购可循环使用产品、再生产品、绿色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系统,及时回收报废的办公用品等。

(二)加大财政支出政策力度,支持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对具有一定预期效益的清洁生产项目、技术等采取由财政资金专项拨款或贴息、无息贷款等形式予以资助;加大财政对政府节约能源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对在节能方面表现突出的机构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加大支持循环经济政策与技术研究的科研费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能源技术推广项目、污染防治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还应当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防止挪用和浪费。

(三)调整、完善价格政策,运用价格机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目前可以重点推进矿产资源价格、天然气价格以及水价、电价、热价等价格改革,调整价格结构,完善价格体系,建立能够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的价格形成机制。

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大力推进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在农村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力度。

建立合理的用电价格体系,对用电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扩大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执行范围,拉大差价,加快实行尖峰电价和季节电价;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促进节约用电和合理用电。

推进供热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热价形成机制,实行差别热价和煤热联动政策。建立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机制。

扩大市场化方式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可运用差别价费政策,加强地价宏观调控。利用收费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新增用地;改革土地供应方式,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体系,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低能耗、低污染、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把信贷资金优先投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行业和企业。通过差别利率来体现扶优限劣,以低利率贷款政策支持低能耗、低污染企业、先进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以高利率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开发适合节约型产业发展的信贷业务品种;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节约型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受益面。

(五)征收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建立能源资源开采和生态补偿机制。据报道,山西省政府于近日通过并公布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从4月1日起,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原煤开采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基金将主要用于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相关社会问题。如果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基金政策还可以向其他能源和资源推广,对资源型城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都会提供良好的借鉴。泰安市也属于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也都较为丰富,也存在资源开采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可能枯竭等问题,因此,也可以借鉴山西省的经验,设立专项的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来解决上述问题。

六、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

(一)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将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对地方和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政绩考核体系

把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万元GDP取水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增加值取水量等5项指标逐级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成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在考核发展指标的同时考核资源节约指标,加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继续完善资源节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财务、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经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对铺张行为要在审批环节上坚决予以制止。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用法律约束限制资源浪费行为。对领导干部实行重大决策负责制度,建立重大决策档案制,使决策者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对决策中存在的严重失误、失职行为,必须追究其领导责任。

参考文献:

[1]官灵芳.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制度缺陷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2]杜建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的思考[J].求索,2006,(4).

[3]周世祥,蓝娟.关于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思考[J].消费经济,2006,(2).

[4]钱七虎.建设节约型城市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J].城乡建设,2006,(8).

[5]贾广军.金融支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6,(8).

[6]杨多贵,高飞鹏.节约型社会的理论框架及支撑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