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重商主义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济学说的发展,伴随着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但即使处于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过去的经济思想体系仍然有效,不会完全过时,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这里所说的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想,又是一种政策体系。在过去,中国由于不了解和忽视这一经济学说,在经济对外交往中吃了很多亏,同时在国际经济政策观念上也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分析重商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并从中发现有利于现阶段中国发展的论点,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也可以看到,重商主义并未在现代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过时。正如西方经济史学家所指出的,“实际上重商主义的理论也许是经济思想史上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广和长远的国家政策理论”。
一、重新认识重商主义
1.何谓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十五、十六世纪)产生于西欧社会的一种经济思想,而目前所说的重商主义,实际上指的是一些松散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其深层次的背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股强大潮流冲击下,所引起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当时的重商主义,其目的是富国强兵,但君主们眼中盯住的主要目标还是黄金——通过出口,赚取国外的黄金,有了黄金,就可以招募和雇佣士兵来进行战争,便能赚取更多的黄金。
在十六、十七世纪,西欧重商主义主要在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实行并发展,重商主义在这三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道路,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战略很有启发性。
2.“重商主义”之名之错。
重商主义在许多经济学教科书中,被看作一种过时的、幼稚的、可笑的早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中,就尖锐地抨击过它。但是,重商主义虽然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实际上,重商主义并不是为商人服务的,而是为国家制订方针和政策服务的,甚至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思想。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甚至可以说它是“政治经济学”的前身。
英国研究重商主义的专家墨克舍尔指出:“应当把重商主义看作主要是经济政策史上的一个阶段。”因为它直接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强大民族国家以及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
3.重商主义的政策取向。
重商主义者的政策取向一般地是,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保护本国市场,国家管理贸易,尤其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总之,重商主义致力于国家富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这就是重商主义的根本政策思想。
具体说来,重商主义有两大政策主张:
(1)要使国家富强,必须保护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包括以关税手段、配额手段、行政管理手段以及汇率手段等)。
(2)要使外国不能利用与本国的贸易获利,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并借助国家力量(比如军队、国际地位等)保护本国市场,防止外来制造品的竞争。
可以看到,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归根到底就是富国强兵,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并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正是我国在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所追求的目标,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可以看到,重商主义实际就是一种市场保护主义、经济国家主义和强国主义。其理论的实质,是必须关注主权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因此而考虑在国际交换中如何为本国本民族谋取最大利益的国际关系问题。
因此,国家就必须发展工业化,就必须建立本国强大的国防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商主义——保护主义的政策至今仍然有意义。
1.重视贸易平衡的问题。
在通行贵金属货币的近代早期,贸易盈余直接等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加上重商主义更有保护本民族幼稚工业的功能,这些方面都会为民族国家带来好处。而货币和市场这两个方面,也正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其经济对手鼓吹的所谓的全球化、开放原则,并要求他们实施“自由主义”方向的“结构改革”,甚至IMF(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常以这种“结构改革”作为提供货款与援助的必要条件。其目的就是尽可能无障碍地进入他国市场并逐步建立自身对他国市场的垄断控制,美国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就是这样一个实例。
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其自身的国内市场,却从未对其对手设置友邦彻底地开放过。他们运用各种巧妙的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外国商品的自由进入。在现代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利率和汇率也成为发达国家调节本国利益的重要保护主义干预手段。
所以,重商主义所奉行的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工业的政策,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来讲就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为何而加入WTO?是为让外国产品及资本顺利地进入中国市场(这恰恰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还是为中国产品能顺利或较顺利地进入外国市场?站在中国国家、中国民族工业和中国人的立场,加入WTO只能也必须是为了帮助中国进入世界市场而入,为此而在适当条件下开放中国市场。所以,加入WTO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在具体的规则和条件的让步上,而在于必须保护国家加入WTO后的经济主权。当国家在经济上受到某些国外进口业的重大威胁时,中国国家是否仍有权行使主权、管理权包括垄断权,例如,对某种产品征收惩罚性或报复性关税,保护国内生产者和就业者,减弱外国产品的竞争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积极审视外部需求。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竞争将导致贫富分化和两极分化,贫富分化的结果将出现奢侈消费。中国要尽可能地避免分割发展,特别是反对奢侈经济,就亟待重新审视自己的外部需求。此时就需要考虑,诸如哪些外部需求是由于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两极分化和新的贫富分化导致的,如何通过国内调整收入分配来调整对国外的进口需求等问题。
重商主义为了货币积累而实行的“少买”政策,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也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我们尤其要避免的一种外部需求就是奢侈需求。可以看到,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手中可支配的现金多了,便产生了消耗西方高档产品的欲望。但是,为了进口这些高代价的奢侈品,中国就必须付出通过大量资源和劳动输出换回的外汇,这种行为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作为城乡二元结构较为严重的中国,就特别要警惕这种贸易目标和外部需求。同时,因为工业品、高科技品的附加值高,利润大,农产品及原料附加值低。所以,在非工业国家处于弱势资本的条件下,在国际利润分配中,相对于工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表面上公平的国际贸易实质上是不公平的。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发达国家总是引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意识形态,即要求穷国、不发达国根据优胜劣败的淘汰法则,接受这种穷而弱的异化地位。
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就必须在自身工业和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尽量避免这种不良的外部需求。
制定合理的追求目标。总的来说,任何贸易战略都是由这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决定的。如果其发展目标是扩军备战,那么主要的资源最后就会向军备方面聚集。如果目标是高科技、某些工业部门或沿海大城市,那么资源必然向这一领域聚集。如果是以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减少城乡差别、破除二元结构为目标,资源的配置又另当别论。所以,中国今天要制定合理的追求目标。
重视进口的实质是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但这必须增加国内的需求,也必须有人民币升值的配合。
加大国内需求的途径除了大上国债项目、增大投资外,还有提高低收入人口的消费能力,通过减税和增大货币供给等手段,迅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国内消费适当提高。没有国内需求的启动,中国就难以改变历时已久的外向型经济。但是要想真正启动国内的需求,没有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是难以完成的。因此今天我们要在认识上进行一场彻底的反思,借助外部资源发展内部是中国今后的唯一出路。
虽然重商主义仅仅注重金银或者说货币是很片面的,但是现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只有在合理地制定了追求目标的基础上,将资金用在重点项目上,打好了经济基础,才能高速长远地发展。
2.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在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廷为了进口一艘德国的铁甲舰,不惜花费几十万农民的劳动,付出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去换回一条军舰。按当时的物价计算,几百个德国造船工人的劳动相当于中国十多万农民的劳动。这种贸易是以大量资源输出为代价的。但由于购买战舰是国防需要,尽管代价极其高昂,清政府也要购买。这类需求就是发展或国防需求。尽管其代价极大,有时也必须付出。
重商主义提倡为了保护贸易和拓展殖民地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虽然这不适于我国现阶段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实的国际关系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强权政治和霸权体系,是一个以武力为后盾剥削和强制弱国献纳贡赋的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国家实力地位始终是本国本民族最大经济利益的可靠保证。军事上的需求可以促进发展,发展牵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从这个方面来考虑,重商主义为了“富国”而“强兵”的政策取向,也正是中国现阶段军队与国防建设的目的。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简言之,就是为了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为了“富国”。中国所奉行的积极防御政策,同样是为了营造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氛围,不论是在内部的现代化建设或者是对外贸易中,中国都能够顺利发展。
从重商主义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可以看到,在军事力量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英国,重商主义得到的利益有被用于国内工业和军队的建设,最后终究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在法国,国力强盛的路易十四时代被尊称为“太阳王国”,但由于路易十四曾是一个穷奢极欲的封建君主,奢侈豪华的宫廷生活以及连年穷兵黩武,造成国库空虚,负债累累。他所进行的对外战争,被称为“花边战争”。据说“这位几尔赛的君主爱讲排场,竟把打仗变成明显的娱乐活动。御驾亲征像是去参加节日盛会,车水马尤、贵妇如云、人群熙攘、晚会不断。著名诗人奉命用赞美诗的形式起草‘战报’,小提琴手像给芭蕾舞伴奏一样发出屠杀的号令,真是风雅壮观之极!”。而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由于大力发展海军,但是由于国土面积较小,自然资源匮乏,所以在经历了三次英荷战争后就一蹶不振。而西班牙虽然在大西洋贸易和殖民地的争夺中先声夺人,但是西班牙王室将所掠夺的财富绝大部分都花在奢侈品或炫耀性的财富上,最后也在世界的称霸战中早早退出。
由此可见,在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的今天,只有充分重视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从国情出发,从需要出发,从目标出发,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