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北部湾发展战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发展。在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研究上,应当针对当前的重点、难点,突出创新要素,尤其是强调制度创新,构建合理的发展战略体系。
[关键诃]泛北部湾;发展战略;区域合作
一、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研究现状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发展。2006年7月,广西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首次提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出以来,得到有关各方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也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与支持。总书记指出: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同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会做得很大,前景广阔。总理在广西考察工作时指示,“要把泛北部湾合作这篇文章做好,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泛北部湾的经济合作,推进泛北部湾合作,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现在刚刚起步,方兴未艾”。总理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第十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积极探讨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个新亮点。东盟有关各国领导人也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表示了肯定与支持,对推进泛北部湾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于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研究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然而,关于这一区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关于环北部湾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周中坚在《从历史走向未来:北部湾经济圈构想及其依据》中提出打造北部湾经济圈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研究曾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而在90年代末期国内学者曾就北部湾经济区域进行过专项研究。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有关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更多的是着眼于我国广西内部的协调,如钦州、防城、北海等北部湾港口及城市间的互动和协调问题。而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关桂粤、桂滇、桂黔等省际合作问题以及与越南开展国际次区域合作问题的研究迅速增多。
(二)重要意义
与我国其他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相比,目前,对于泛北部湾区域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理念的提出,原有研究的视角、框架、方法和成果已不能适应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因此,开展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强调依据地缘经济概念,超越单纯的地理界线,将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东盟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涵,推进“海上东盟”合作,拓展和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互利互补,促进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国际经贸合作。
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研究涉及了多区域合作、不同领域合作的问题以及我国东、西部协调合作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问题,因此,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战略的研究对于推进和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我国广西等地区与东盟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并通过泛北部湾地区的发展带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维护南中国海的战略安全和稳定,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研究重点
开展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研究,必须超越传统的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研究,必须从国家战略的层面重新审视泛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泛北部湾发展战略研究应当从战略谋划、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上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长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比较优势和区域定位,提出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路径选择,明确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产业。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总体战略相结合的问题。泛北部湾区域的发展面临历史机遇,但也存在诸多挑战。在泛北部湾区域,我国同周边的一些国家还存在领土、领海争端,虽然我国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但周边一些国家对同中国的合作仍存在一定的顾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泛北部湾的发展如何与国家利益密切结合,如何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国家能源战略以及和谐周边的外交战略相结合,将是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二,如何建立泛北部湾国际次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问题。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主体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特征,既包括了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区,也包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各方利益诉求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对于国内各地区尚可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协调,而与越南、菲律宾等泛北部湾国家间的合作则需寻找到共同的利益纽带,建立起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协调机制,才有可能真正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的合作与发展。
第三,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突破口及重点产业的选择问题。泛北部湾合作各方发展层次差异较大,新加坡、香港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马来西亚、中国广东处在较高工业化水平,面越南、中国广西则仍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区域内发展模式多样,香港和新加坡以金融、物流和服务业为主导,中国广东、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则以来料加工、代工制造为主,越南则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为主。这种发展层次的差异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实现区域合作优势的互补,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区域重点产业和合作突破口的难度。
三、泛北部湾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具有多区域合作的背景,其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多维性,既要考虑不同次区域的合作,也要顾及自身发展战略与国家总体战略的衔接,总体来看,构建泛北部湾发展战略体系应当包含战略准则、行动战略和战略目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战略准则
第一,以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基本战略。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的发展应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与国家总体战略进行衔接,符合国家整体战略利益,在此前提下,通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有效地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实施。
第二,以构建次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为核心战略。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主体层次多样,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将难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因此,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必须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北部湾地区相关主体的协调,二是我国与泛北部湾区域东盟国家间的协调。
第三,以加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基点战略。目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格局正在形成,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打造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新的增长极,将有效地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形成与发展。
(二)行动战略
第一,以进一步强化中越经贸合作为基本措施。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已经在中、越两国领导人的层面得到认可与推进,是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里程碑。随着越南加入WTO,中、越双方经贸往来将进一步密切,并有力地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升级。
第二,以构建陆、海大通道为基本保障。一是构建泛北部湾区域面向中南半岛和泛珠地区的陆上通道,二是构建面向东盟国家的“扇面型”海上通道。
第三,以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为基本动力。加强我国北部湾地区与东盟国家在港口建设、海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合作区和口岸建设、资源开发和物流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第四,以加强城市与港口间合作为基本切入点。形成港城互动,以港促城、以城托港的发展格局。
(三)战略目标
第一,总体目标。丰富和充实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涵,促进东亚整体合作的深入发展,形成太平洋西岸新兴经济增长带。
第二,区域合作目标。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国的比较优势,互补互利,合理提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产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内资源共享,推进产业转移与合理分工,创造新的、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经贸合作目标。共同吸纳和更加合理运用国际资本和外部资源,促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国际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