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资金产业化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资金产业化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资金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谓农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一种经营体制。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最初的经营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多种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一体化公司等。不管哪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都不外乎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基地、技术、资金、市场等。在这些要素中,资金是首要的,如果缺乏资金支持,一切将无从谈起。

一、资金支持是农业产业化有力的助推器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资金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比较效益;有利于把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有利于促使弱质农业转变为商品农业,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经营中的推广;有利于推动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具体讲:

1、通过资金支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增强对农村经济的拉动力。优势主导产业具备区域资源优势、产品特色明显、市场占有率高、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等特点,在农村经济中起联系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如:优质大宗农产品种养殖业、生态旅游农业、绿色食品、畜牧业、高科技生物农业、果林业等。

2、通过资金支持强化重点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产业化的牵引带动力。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主要形式。据有关介绍,湖南省60家省级龙头企业资产总额为250亿元,年销售收入152亿元,连接基地1023亩,辐射农户480万户;黑龙江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12家,年销售收入271亿元,带动农户98万户;山东诸城大龙公司一家带动农户100多万户,7000多个商品鸡养殖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能力较弱。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只有改革现有有关金融政策,构建完善的龙头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优良企业及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3、通过资金支持发展农产品基地,增强依托辐射力。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依托和条件。通过资金支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在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等群体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的连片生产格局。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标准,最终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

4、通过资金支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整体联动力。健全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育和完善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并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运销中介组织及电子化信息网络市场,才能按产业化要求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保证运销增值。

5、通过资金支持促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增强发展推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推动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如科研院校所、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产学结合;支持生物农业、新型种苗、农药、兽药、肥料、转基因、胚胎繁育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农技推广体系;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对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产量与品质,促进科研、生产、经营相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支持。事实上,由于缺乏资金,我国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约有60%以上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处于长期“休眠”状态。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比例。

二、资金支持不足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发展农业产业化,不管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势头较足,资金需求也很大,但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却又难以满足需要。

1、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各地缺乏农业产业化的启动资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它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动植物生长规律,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靠传统农业生产很难取得多大经济效益。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业产业化是伴随着资金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很大,如美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仅占4%,而政府却给予9%的补贴;德国农业税收约占全部税收的1.7%,而农业投资占国家预算的7%。在我国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仅为6%,比“五五”计划期间的13.2%,下降7.2个百分点。农业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也不断下降,由“五五”期间的10.2%下降到“六五”期间的4.7%、“七五”期间的3.4%,直至“八五”期间历史最低点2%。虽然自“八五”以来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逐年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严重,抗灾能力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受到削弱。“七五”期间,全国水旱灾害成灾率为48.8%,“八五”期间上升到49.3%,造成数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减少近50亿公斤的粮食产量。由于国家投入不足,一方面造成农业生产条件变差,生产环境恶化,生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造成许多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也十分合理,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只好“望洋兴叹”。

2、县乡负债累累,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难以有根本改善。目前,乡村两级组织开支缺口巨大,举债现象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1994-1997年全国村级净负债年均递增47%;东北某省负债村占总村数的88%,华东某省负债乡镇占乡村数的90%以上。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1993年300个样本村中净负债村有149个,村均净负债52.17万元,1997年净负债村为138个,村均负债额高达59.87万元。另据湖南省安乡县的调查,1997年财务年度末,全县20个乡镇负债总额4223万元(不含村及乡属企业负债),乡镇平均211万元;264个村负债总额8524万元,村均32.3万元(其中不负债的村只有14个,占5.3%),而且负债增速快,1996年比1995年村负债增长20%,1997年比1996年增28.9%,1998年比1997年增45.4%。就连相对富裕的福建省,1998年全省村财政平均收入22.9万元,但村平均负债为49.9万元,负债总额达74.9亿元,全省14494个行政村,没有负债的只有797个。乡镇一级负债也十分严重,负债面达95.5%,乡均负债540.2万元。全省农民人均负债185.5元。近几年,在多数地方,县级财政状况也开始出现困难,全国2400多个县,已有1000多个能不能正常发工资。拖欠干部工资在乡镇一级比较普遍,在县一级也有发展之势。在许多地方,政府都想支持农业、农村、农民,但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出,哪有钱来支持农业产业化。县乡财政困难,一方面削弱了基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能力,另一方面导致许多地方大量的贷款贴息和专项配套资金无从落实,以各种方式挤占支农资金的事司空见惯。不少地方,由于县乡严重负债,农技人员的工资和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往往导致农技人员大量改行,甚至使得基层农技站、畜牧站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更谈不上支持农业产业化。

3、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造成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总量的不足。近年来,农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失,1998年,全国农村仅通过财政系统尽流出的资金就高达851亿元。另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的“虹吸”也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在大量收缩面向农村的金融业务,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设在县以下的机构网点都在加快撤并和收缩进城。设在县及县以下的现有机构网点,大多只有吸收存款权而没有贷款权。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更是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重要通道。有关资料显示,到2001年8月,全国邮政储蓄余额累计已达5300多亿元,其中64%来自县及县以下。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存远大于贷和邮政储蓄在农村的只存不贷,意味着农户、农业大户等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对农业投入的减少,也将造成农业产业化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4、农业产业化主体贷款困难。农业信贷资金应是农业资金投入的重要部分。而最近几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面对不断增大的要求缩减呆帐、坏帐的压力,国有商业银行甚至信用社的贷款行为变得更加谨慎,龙头企业、农户及其它农业产业化组织贷款难的问题日效益突出。目前,银行信用社对信贷资金的投放不仅注意了安全,而且更多地考虑到效益,因此倾向于集中资金支持优势地区、优势企业和优势农户,从而导致一般地区、一般企业和一般农户缺乏应有信贷支持。同时,在农业银行系统,农贷的“主业”地位也没有充分到位,“农转非”现象严重,进一步削减了农贷资金数量,加剧了农业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由于正规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又缺乏必要的资金,于是民间借贷时常发生。据温铁军对1999年对15个省的40个村的调查显示,民间贷贷发生频率是95%,高利贷接待发生频率是85%。农村民间金融不受法律保护,运行很不规范,这又增加了农户及龙头企业融资的成本与风险。

5、农业产业化主体融资结构单一。到2000年,全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仅65家,每个公司的平均总股本规模仅相当于深沪两市整体水平的59%。这种状况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严重不对称。不仅如此,许多上市公司过分看重短期回报,对回收较长的农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甚至将大量的募捐资金转入非农领域,或参股证券公司、委托理财。

三、多方融资,突破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目前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龙头企业、农户及其它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大胆创新,广拓融资渠道,多方融资。

1、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以产业发展政策为引导,通过对国家亟待发展的产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实行股市融资及资本运作,以解决国家因财力有限而不能满足的产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的困难,促进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产业成长的一种有效的金融工具。农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主要是产业化链条上急需融资的微观主体。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引导民间投资,将城乡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解决了国家投资的部分不是。同时,农业方面的投资资金需要一定的政府支持,如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优惠、提供配套的政府低息贷款,这又可以对基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的约束。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通过资金的有效流动,有助于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促使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投资资金大量流向优质种苗繁殖基地、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工保鲜和运输行业、农业市场信息建设方面,又将带动农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2、改组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建立真正意义上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最初作为服务于农村的合作金融组织而出现,而现在却未真正发挥作用,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特别是中小龙头企业和农户,缺乏应有的信贷支持。我们应借鉴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改组现有的农村信用社为基础,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的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层地方合作银行,第二层次是地区合作银行,第三层次是中央合作银行。三级银行都是独立法人经济实体。基层地方合作银行由剥离了不良贷款的现有农村信用社、农民、合作社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城市居民等入股组成,由入股股东所有,直接从事信用合作业务。地区合作银行由基层地方合作银行入股组成,成为经营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基层地方合作银行提供存放闲置资金的场所和充当基层地方合作银行融通资金的中介;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处理来自基层地方合作银行的地区内结算业务;支持基层地方合作银行开展证券业务和国际业务,包括投资咨询、证券保管及对外业务咨询等;对超过基层地方合作银行服务范围的地方客户和地区级大公司提供服务。基层地方合作银行是地区合作银行的股东,又是地区合作银行的客户。中央合作银行由地区合作银行组成,主要参与国外业务,对地区合作银行也有各种金融服务职能,主要是资金融通,合作银行系统结算,开发、提供各类金融产品,提供证券、保险、租赁、国际业务等金融服务,保证和维护合作银行的共同利益,为基层地方合作银行和地区合作银行无力解决的业务,项目提供支持。三级合作银行不存在隶属关系,他们的管理决策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管理委员会,人选包括各方面人士,主要负责人的任命必须经政府同意。这种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既保持相互独立又发挥联合优势,充分体现上一层机构为下一层机构提供服务,基层地方合作银行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原则。

3、通过兼并收购,支持资本扩张。兼并、收购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使企业在资产规模、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等诸多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其它企业的兼并、收购拥有了对其资产及劳动力的控制权,并通过这种控制权将被兼并、收购企业的资源与自己企业的资源形成互补和协同效益,产生1+1>2的效果,从而使企业带来整体价值的增加。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兼并收购其它企业特别是处于困境中的乡镇企业以扩大资本,是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理想选择。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兼并收购市场很不完善,这就要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培育和完善中国的兼并收购市场。除了对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些上市公司实施必要的兼并收购政策以外,也应该重视数量众多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兼并收购,给予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在农业企业采用资产重组方式扩大资本时,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也可给予回租租赁、抵押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或目标公司评价、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支持。

4、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农业产业化资金的投入。目前,招商引资可以说是各地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各地往往不管自身的实际把外资引向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商业、房地产、娱乐业等,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甚至一些较落后地区把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项目当作宝贝引了进来,却很少考虑农业。其实,农业虽然是弱质产业,但同时也是需要高投入的产业,只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投入足够的资金,围绕某一主导农业产品形成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获得的利润也将是丰厚的。各地农村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地,在财政、信贷支持和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发展农业产业化,获取资金支持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招商引资。因此,各地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已有初步发展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基地优势、市场优势、龙头企业优势、政策环境优势,选好项目、名优品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有: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公司先后引进日本、美国等国的投资,组建了14家合资企业;高密市山东凯远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合资,成立了潍坊凯加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创汇6000万美元;安丘市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大葱、生姜、甘蓝、洋葱等经济作物基地90万亩,吸引了美国、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33家外商投资举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独资企业13家,年加工出口农副产品8万多吨。

【参考文献】

1、姜长云.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问题及其宏观制度性根源[J].改革,2002,(3)

2、刘希宋,王héng@①,赵德海.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J].商业研究,2002,(6)

3、马忠富.国际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经验及其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1,(5)

4、对湖南6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J/OL].中国农网采编中心,2002-09-10

5、茹晴,李秋叶,温铁军: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一个综合治理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

6、潍坊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功能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J].中国农村经济,2002,(1)

7、马从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分析[J].经济学家,2002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女右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