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区经济模仿创新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区经济模仿创新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地区经济模仿创新管理

摘要: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只借助比较优势战略发展经济,速度太慢。要加快发展,必须采取科技优先战略;而科技优先战略的落实,只能选择科技模仿创新这条唯一之路。科技模仿创新它还必须模仿移植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环境,因此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内容的模仿创新问题,而应该是一个以科技为中心的整体模仿创新。从这一角度切入,本文对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容与困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作用、内容、困难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看重模仿创新

欠发达地区为什么要看重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是指落后者在模仿学习率先成

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思想与行为、经验与技术、方法与设施等一系列成功因素的基础上再行谋求改革创新,从而达到跨越式赶超率先成功者之目的——笔者认为:模仿创新是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其理由如下。

近年来,我国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总体上仍保持着原有的发展差距,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对此,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些成果表明: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是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主要借助于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这可能是多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较优势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应着眼于当地的优势资源实行比较优势战略。但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有一些运用的前提条件。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农业经济时代,具有优良的经济发展效果;但运用于工业化时代,效果将会处于递减之中;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对人财物的集聚效应、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率,都超过了仅着眼于当地现有资源的比较优势战略。因此,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在当今世界与中国经济的转型时代,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上,必须着眼于科技创新,实施科技优先战略,只有这样,才可能力争在科技上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到在经济上赶超发达地区的目的。

实施科技优先战略的途径之一是科技自主创新,但是,现在我国多数欠发达地区,普遍受到区位、人才、资金、设施、观念、制度等方面的瓶颈制约,目前还不具备合格的、面向市场需求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即使在某些欠发达地区拥有较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但这些科技研发力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松散;体制约束、改革滞后,使市场机制在这些科技研发力量中的作用很弱,或者其科技研发及其成果的市场适应程度不高,或者其空有精尖的科研成果,但却找不到充足的投入。结果表明科技自主创新在欠发达地区行不通。

当欠发达地区以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却使多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而当又试着想以科技优先战略的途径之一,选择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来发展经济,仍然走不通之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应指向何方?笔者认为:科技优先战略的途径之二是科技模仿创新,应该走科技模仿创新之路,它最贴近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际,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赶超发展的一条捷径。何谓科技模仿创新?简而言之,就是在科技模仿的基础上作出科技创新,当欠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丰富而众多的、贴近市场需求的科技研发方式及其成果为主要目标,首先进行模仿,然后实施创新,这便是科技模仿创新。

然而,发达地区的科技水平之所以较高,这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技术问题,科技水平是由整个社会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是综合运动的结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制度、管理、政策也是生产力;中国不正是推行了市场经济制度,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才激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生产力吗?所以,当欠发达地区实施科技优先战略,以发达地区丰富而众多的、贴近市场需求的科技研发方式及其成果为主要目标,进行科技模仿创新之时,也要对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政策等诸多发展因素进行模仿创新。如果不这样做,则如同只想将A地的果苗移植到B地,却不考虑在B地营造出一个与A地季节土壤气候相似的生态环境,B地的这种移植是不会成功的——结论是:局部的科技模仿创新问题其实质必然是一个整体的模仿创新问题,对以科技为中心的整体的模仿创新探讨就是对科技模仿创新进行探讨,既然如此,本文下面将以科技发展为中心,综合性地对整体的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实施作用、实施内容、实施困难作出探讨。

二、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作用

模仿创新作为一种生活与劳动的技巧,虽然原本存在于人类的一般生活与劳动之中,但其大量应用主要是在企业之间,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策略,随着模仿创新在企业界的辉煌成功,今天这种策略已被人们举一反三,推而广之,被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战略之中。在欠发达地区,如果能正确实施以科技优先战略为目标的模仿创新策略,它必将给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方面的促进作用。

1、实现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指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并存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学习发达地区的科技成果、制度管理、结构调整,还可以承接产业资本的转移。

后发优势有两种形态:潜在的形态与现实的形态。潜在的形态是已被认知的后发优势,现实的形态是已被实现的后发优势。已被认知的后发优势并不等于是已经实现了的后发优势。如何将已被认识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后发优势呢?

从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走向崛起的历史实践来看,模仿创新是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后发优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唯一捷径,舍此之外,别无他途。许多事实证明,日本经济强大,但它由后发劣势国家到先进优势国家的转化,是靠模仿创新起家的,并且在很多领域已由模仿创新跨进了率先自主创新的行列。韩国也是通过模仿创新,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一跃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强国。

以科技领域为例,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后发优势,模仿创新所起的作用可以分析为如下方面:①模仿创新使“后发者”能够“后发制人”,在新技术面前,能够冷静观察率先者的创新活动,研究不同率先者的技术动向,向多个技术先驱学习,从而避免了大量技术探索中的失误,降低了研发过程与目标的不确定性。②模仿创新充分利用了率先创新者技术方面的溢出利益,包括免费获得大量技术和成功经验,以及以远低于实际研发价值的价格购买率先者的专利技术或许可,因而使创业投资大为节省。③模仿创新还能够充分学习、吸收率先生产者的经验教训,通过大量使用新装备、大力推进工艺创新使生产过程更趋优化,物质和劳动消耗更为节约。④模仿创新还节约了大量新产品市场开发的公益性投资,有效地回避了新产品在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确定性和大量风险,从而只把精力集中于拓展市场,挖掘新的消费群体,使新产品市场迅速扩大。

2、降低创新成本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几乎崩溃,战争结束后的日本没有多少钱来自主开发新产品,也没有钱去进行技术投入,但日本人对美国的产品进行了全面“仿制”,当然在仿制时他们没有忘记对产品的改进。这样的模仿创新,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往往是美国人花大量经费研制新产品,日本人只用很少的钱来研究如何对它进行改进,从而使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大大地超过美国同类产品,并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现在的日本已经通过模仿创新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我国改革开放前,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发展迟缓。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但由于经济落后,经费紧张,加之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大量产品也是靠模仿创新搞起来的。如彩电、冰箱、空调等产品均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最初也是买来的,通过我国企业的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家电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产品的水平,不但将许多外国同类产品逐出了中国的市场,而且大量出口到国外。事实证明模仿创新的创新成本是最低的。

3、增强创新能力

模仿创新对创新能力的增强,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①模仿创新借助了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成果,只需在已有的创新成果上进一步创新,这就使后发创新者的创新内容、质量、等级比率先创新者更高一筹。②模仿创新节省了创新所需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无需对创新链的全部阶段投入资源,节省了创新链的前期投入,减少了创新链前期的风险损失,这就有助于采取优势兵力战术,将节省的资源,集中有效地投入到更高等级的创新链中,使创新效果的投入产出比,大大胜过率先创新者。③模仿创新培养了创新人才,通过模仿学习,使一批本来创新能力起点较低的人员,迅速掌握了前沿科技知识,并进入到科技的最前沿进行创新,为良好的创新环境奠定人力基础。④模仿创新可以使创新链的投入产出机制进入良性循环。由于模仿创新的优势首先在于使模仿创新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功的模仿创新产品能够后来者居上,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能够超越率先创新者的产品,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而这些丰厚的利润回报又被投入到新一轮的创新之中,成为创新的良性动力循环。

4、加快发展速度

创新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创新有三种方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这三种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但相对于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来说,在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绝对要比自主创新更能节省时间加快发展;合作创新虽然也能节省时间,但合作创新需要人们更多方面的复杂组合,情况变数较大;因此,能够最节约时间,速度最快的创新方式是模仿创新。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模仿创新借助了率先创新者的前期成果,就无需对前期研究投入时间;②模仿创新具有针对性,能在率先创新者前期成果的基础上,集中优势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关键问题,从而加快了发展速度。

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通过模仿创新,日本只用了20—30年的时间,赶上并超过了欧洲许多国家,并在一段时期内与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并驾齐驱。韩国也只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并在亚洲四小龙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只用了20年的时间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从企业成长的情况来看,长虹、海尔等企业,通过模仿创新,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誉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内容

1、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与政策

制度(含体制)、管理、政策是约束、引导、激励个人和组织参与经济等各项活动的“游戏规则”,它实质上决定了一个地区各项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组合配置方式,而配置方式又决定了配置效率,配置效率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经济发展速度的地区差异问题,归根结蒂是一个制度、管理、政策的地区差异问题。

当前,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一个制度、管理与政策的势差,地区经济差异越大,意味着这些方面的势差也越大。它包括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政府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势差。由于上述方面的制度、管理与政策方面的势差,具体造成了两大方面的经济影响:一是对生产要素积累与投入的影响,二是对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影响;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与政策体系的良性运作,对这两大方面的经济影响都起到最佳的激励作用。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欠发达地区“制度势差”较低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从根本上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因此,欠发达地区必须重点对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与政策实施强力的模仿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此要提请注意,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手段,实际也是包括在上述内涵之中的。

2、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思想观念

人的思想观念在经济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观念一变天地新,一些落后地区发展变化的严重滞后,往往是因为人的思想观念的严重滞后。要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思想观念,可参考如下内容。

①革新发展观。不能习惯性地把发展等同于增长,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及扩张速度,而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强调经济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②革新资源观。在看到土地、能源等先天性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和开掘品牌、商标、专利、信息、市场网络、创新环境等后天性资源优势,并把这类软资源优势的开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其中的科技作用。③革新发展模式观。改变过去那种政府管得多,政府投入多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少计划、多市场,由政府计划性的集中决策变成千家万户和企业市场性的分散决策,尽快让群众、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形成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④革新优势观。少讲绝对优势,相对优势,要增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产业升级之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⑤革新目标观。改变过去制定发展目标以GDP等价值目标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实物指标为主,把着眼点从“物的开发”转移到知识、信息、教育、科技的开发上来,把经济效益、劳动力转移、生态环境等作为重要发展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科学技术及其成果

虽然欠发达地区也有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但这些单位的科技研发力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松散;体制约束、改革滞后,使市场机制在这些科技研发力量中的作用很弱,其科技研发及其成果的市场适应程度不高。因此,欠发达地区主要应以发达地区丰富而众多的、贴近市场需求的科技研发及其成果为主要目标,实施模仿创新。注意要以经济效益为标准,对有关的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取舍。

4、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

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是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动力。但是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制度投入、资金投入、科技投入、劳动投入等供给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却忽视了需求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力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研究,找出一些有潜力的市场需求作为模仿创新的对象。达到以市场需求作为动力剌激欠发达地区的消费,牵引出新的消费潮流,推动经济繁荣之目的。

实际上,模仿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在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生活中是经常性自发可见的。发达地区流行的服装、菜谱、化妆品、电子产品、住房及其装修模式、行为嗜好等等,在一段时期后,往往会模仿成为欠发达地区人民新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些大量自发原始性的需求模仿,缺乏创新,对此,欠发达地区的有识之士应力求在模仿中作出创新,引领出更新的市场需求潮流,以此而更好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繁荣经济。

四、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困难

1、欠发达地区的模仿创新缺乏强劲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动力。表现在:①发达地区的各种产品充斥于欠发达地区,且一旦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这些产品便竞相降价倾销,致使欠发达地区看不到对发达地区模仿创新将可能带来的效益。②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某些产业转移过来后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带动效益不够明显,二是一些高污染产业被转移过来,在带来了短期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广泛长期的社会危机,并且从长期来看,经济利益的损失将大于经济利益的获得。

2、欠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政策滞后,使模仿创新缺乏良好的体制环境。表现在:①政权机构,尤其是基层政权机构庞大,造成欠发达地区人口与企业的税赋、管理等费用的人均负担比发达地区重;致使企业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收益减少,高智力、有技能的人力资源大部分被吸引到党政社团等非生产经营系统。②政府管理方式落后,运行效率低下,权大于法,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使模仿创新的主要载体——企业感到经营环境不适,民间自发的模仿创新行为也得不到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支持,反而饱受陈腐守旧舆论的指责嘲讽。

3、欠发达地区因工业化、市场化的程度较低,缺乏模仿创新的技术承载能力。首先,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工业比重小,且多数被市场淘汰,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的比重,而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劳动力技能与以工业目标为主的模仿创新方式缺乏有机联系。其次,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意味着经济技术活动的中介环节欠缺,这就使得需要通过市场视野获取信息、拓展产业、技术协作、广开商路、互通有无的模仿创新活动变得困难重重。

4、欠发达地区因获取、吸收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匮乏,综合导致了判断力与模仿创新力的低下。致使要么对符合当地需要的模仿创新项目无法引进,要么是模仿创新项目选择不精当,对本地区原有的经济要素缺乏有效的关联带动作用。有时虽然选准了模仿创新的项目,但忽视了模仿创新所需的相关技术系统的匹配,致使工作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