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技术创新能力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技术创新能力管理

摘要概括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多种R&D投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来加快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我国企业自身的R&D国际化。

关键词跨国公司R&D国际化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是确保国家竞争力的由多项能力要素耦合而成的内生能力体系,近1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生产国际化的同时也进行R&D国际化,如在海外建立独立的R&D机构、跨国并购和R&D战略联盟等,而R&D的国际化势必对我国企业创新资源投入、研发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R&D国际化的现状

目前,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设立形式灵活多样,主要采用的形式包括:其一,设立独资研究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这是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最成熟、最高级的形式,它们与跨国公司总部联系紧密,而与其在中国的企业联系则相对较弱,主要任务是研究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技术。其二,在具体业务部门或合资企业内部设立研发部门。这类研发投资已经历了从消化吸收到技术创新两个阶段:前者的任务是实现技术的本地化,将国外成熟技术根据本地市场的需求特点、原材料特点等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后者则是在国外提供的设备、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新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其三,与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一般采用项目委托、联合研究与开发、建立培训中心、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多种形式。如美国惠普公司与北京大学合办的中国惠普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其四,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例如,朗讯科技公司与康佳电子公司合作开发手机;莲花公司与TCL信息产业集团合作开拓Internet业务等。在合作进行研究与开发的同时,成立合资企业,对研发的技术、产品直接进行市场化经营。而出于对技术保密和技术领先带来的受益考虑,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机构更多的是建立在其独资企业内部。

2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正面影响

2.1有利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

(1)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回流。我国许多地区与国外相比高层次研发工作机会不足,劳动报酬与国外相比也有较大差异,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D机构,将会创造大量的高薪工作岗位,不仅有助于稳定我国本土科技人才,而且可以吸引海外高级技术人才回流。

(2)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具有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良好环境,它们拥有完备的培训体系和先进的培训理念。我国研发人员虽然总体规模大,但是大都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工作,缺乏面向市场的能力。跨国公司对研发人才的市场化培训,在给跨国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提高了这些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在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工作的中国员工可以利用跨国公司先进的设备,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积累大量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3)为本土企业培训人才提供支持。有些跨国公司还为我国本土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摩托罗拉公司与国家发改委合作成立了企业优化中心,向国有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手段、方法和适用的规章制度。到2001年末,摩托罗拉已经为400多家企业培训了1400多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且,跨国公司对其雇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也可以为我国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示范作用。这些培训也会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建设。

2.2弥补了我国科研投入,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

R&D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的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企业普遍面临R&D投入不足的困境。例如,2003年,我国企业在R&D的投资为186.01亿美元,占GDP的1.31%,而美国这一指标达到2.6%,日本3.15%,韩国2.64%,不仅如此,在总额来看,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国全部的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在我国研发支出结构中,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极为有限。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增加了我国的研发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研发投入不足的窘境。

2.3利用先进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R&D国际化为我国带来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跨国公司拥有最先进的创新体系与全球创新网络,因此,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扩展,部分当地人员参与跨国公司当地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管理,必然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发管理水平。

此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或援助。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通常与我国的零部件、原材料与相关服务的供应商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当外国子公司将其部分工作分包给当地公司时,这种联系就更加紧密。根据建立这种联系的目标来区分,分为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在后向联系方面,比如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为供应商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和管理培训服务等,有利于上游产业的制造能力的改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当跨国公司对产品与工艺进行调整改进时,通常会邀请我国当地供应商与分包商的研发机构参与其中,从而使我国能够掌握必要的技术以适应其服务对象的产品与工艺变化,这种做法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常见。在前向联系方面,通过向下游产业的技术转移以及对当地经销商产品的包装、分配、维修或客户培训等服务,促进下游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经销商服务能力增强。

3跨国公司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负面影响

3.1冲击了我国技术创新体系

(1)冲击了现行的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研发体系。跨国公司R&D国际化对我国现行的科研体系带来破坏性影响。国内部分研究开发机构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在项目投标中的竞争压力,而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先进的科研仪器、管理经验,而使国内的科研机构逐步萎缩,其技术积累、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功能将难以发挥。

(2)抑制了我国企业的研发行为。一些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生产基地,取消或削弱了合资企业中方的研发机构,使我国在获得跨国公司生产能力的同时,减弱了本国的技术开发能力。目前,在一些我国本来已经形成较强研发能力的产业领域,由于产品市场已被外商投资企业占有,国内的研发工作失去依附而被取消或削弱。

3.2造成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人才流失

跨国公司R&D机构不仅给研发人员提供了高薪,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国内许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大批人才被外资R&D机构吸引,从而严重地削弱了我国R&D机构的研发力量。

3.3国内研发成果轻易流失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对过去由国家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很多研究成果,并没有很好地加以保护,这些成果有可能被外资研究机构以很小的代价获取,使我们丧失本来可以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一些属于保密范围内的技术和研究项目也可能随着主要人员的流动而流失。人才的流失实际上意味着我国科研院所或企业向跨国公司免费扩散技术。

4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4.1利用好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机遇,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R&D投资,对于我国技术创新是一个机遇,我国应该通过调整吸引投资的方向和政策,最大化地吸收和接受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溢出;加强和跨国公司的R&D合作,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吸引外资的方向和政策。在引资方向上,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引资的质量,扩大引资的技术含量,多引进技术合作型的跨国投资,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接受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引资政策上,真正把“以市场换技术”落实到实处,提高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没有能力通过自身机构进行科研的国家,也难以从跨国公司的科研中得到较大的收益。一个发展中国家选择、吸收和利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创新技术所需要的同类研究能力。”吸收能力存在着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粘性,前期的研发平台和R&D投资将影响后一阶段知识吸收的多样化和效率。因此,要加强技术吸收能力培育:首先,促进企业积极寻求挖潜改造途径,增加R&D投入,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其次,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提高融资的便利性。可以建立企业技术服务机构,并为企业提供各类专业的人才,同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的融资环境,加快企业的技术革新。

(3)加大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D机构。在国外设立R&D机构是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应该利用好这一契机,通过良好的科研环境建设以及科研设施的改进,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D机构。这样虽然给跨国公司带来了技术的革新,但同时也加大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技术的集聚效应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

4.2学习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经验,实现我国企业自身的R&D国际化

最近的实证研究发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提高母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这被称为反向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的相对垄断,与国内独立开发相比,成本要低得多。同时通过对外投资,也能够更好的学习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经验。具体地说,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大力发展我国技术寻求型的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具有反向的溢出效应,我们的企业就要积极的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尤其加大在发达国家技术聚集的地区投资,发展技术寻求型的对外投资。这不仅需要我们的企业有相当的规模,我国政府也要加强对企业跨国投资的指导和可行性研究,引导企业在合适的地方投资合适的产业。

(2)逐步开展我国企业设立在其他国家的企业的R&D活动。设立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R&D活动,进一步拓宽投资技术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并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更多地占领当地市场。设立在技术水平先进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R&D活动,可更好地开展技术获取工作,充分利用境外企业接近当地技术资源的优势,实现跟踪先进技术的目的。

(3)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这样可以吸收他们的先进技术,也减少了独立进行R&D的风险性。如与之合作在海外兴办技术开发中心、海外实验室等,还可就某一方面的技术开发项目结成较松散的联盟。

(4)培育和壮大我国的跨国公司。企业实行跨国经营,可以更好地获取国外技术进步的信息和资源,利用国外资源、技术、资金、管理经验,从而择优确定企业技术进步战略,实现企业技术进步要素优化配置,壮大企业技术进步的实力。目前,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必须进一步培育壮大我国的跨国公司,实施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

1刘云,王硕.跨国公司海外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模式初探[J].预测,2004(6)

2陈劲,吴沧澜,景劲松.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框架和战略途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4(6)

3许晖.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