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营经济膨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营经济膨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于宁波、温州、台州等地的商帮已经谈论得太多了,在很多人看来,义乌根本没有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商帮,但事实上,义乌商帮是存在的,而且正在日益壮大。

义乌人自古重商业、善经营,有“鸡毛换糖以博微利”的经商传统。据统计,直到1982年,义乌近60万人口中还有5万人做着小生意。“敲糖帮”的存在,成为小商品市场得以根植的物化形式和文化积累。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义乌人独特的人文精神使然。然而,义乌人的商业文化并不是学术思想,也不是通过书本传播的知识,而是源于“敲糖帮”高于经济理论的民间商业传统。义乌的商业文化,体现了典型的民间商业精神。这种精神在官方重农抑商思想的重压之下,在广大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缝隙里,在官方几乎无法管制的领域,寻找到了避免官方压制的途径,并发展成为农业社会中极为少见的经济理性和商业精神。

义乌人并不讳言“一切向钱看”。他们认为,价值规律才是硬道理,企业所从事的一切经营活动,本质上就是听钱的话。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大生意、大规模、聚大钱,而他们盯准的是小商品、小利润、赚小钱。只要有钱赚,哪怕只有一分钱、一厘钱的赚头,义乌人也会争取。

义乌人常说,“做老板,睡地板。”这种朴素的精神常常让人感慨。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企业做调研,一位老板在员工中午休息期间,居然自己骑着三轮车为客户送货。我问他为什么不找个人去蹬三轮?他居然这样回答我,节约3元钱实际上就是赚了3元。正是这种“节约了就是赚了”的想法让义乌一步步成为中国小商品交易市场的中心。

虽然义乌发展的特色一开始是由民间力量诱致的,但后来的发展进程中,政府的引导、调控、规范、服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义乌经济社会每一步发展提升,都带有鲜明的“有为政府”烙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化市场取向改革。

在义乌,像市场建设、摊位租金、联托运业、划行归市、打假治劣等,政府都是采取不同措施手段保持着强有力的权威。义乌是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之地,民营资本几无禁区,更无尊卑之谓,许多公共设施的建设都吸纳了民间资本,但是,义乌市场经济的象征——小商品市场的产权却始终牢牢掌握在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手中。从而避免相互之间激烈的拼杀,避免最终导致大家“同归于尽”的局面。

今天的义乌商帮还不如温州商帮和宁波商帮那么明显,因为后者更强调团结,懂得抱团儿做生意,这是义乌商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同时,在义乌企业里,职业经理人几乎插不进去,在一个企业往往只待几个月。这对进一步发展壮大义乌企业十分不利,需要第二代企业家去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