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济运行短期风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是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劳动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积极、政治稳定和中产阶层兴起等重要条件依然存在;二是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成熟和有效,可及时熨平经济中过热或过冷的苗头;三是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经济改革措施,极大释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增长潜力,制度红利充分得到挖掘,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效率的发挥;尽管去年房地产政策,房地产经营模式,还有中国的货币政策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房地产持续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一个有相当潜力而且潜力越来越大的市场;结构差距依然较大,为中国经济发展留出了巨大空间,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和服务业占GDP比重都与发达国家相差约3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同时这两个30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中国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结构差异突出,发展的内在冲动比较大,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十分不均衡的国家,城乡和地区差异较大。富裕起来的城镇人口为满足奢侈消费和投机消费而努力,城镇间和农村里那些低收入人口为摆脱贫困奋斗,而当市场的力量已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生较大作用的情况下,特别是当市场的力量与地方基层政府的力量联合起来时,即使是中央政府的力量,往往也难以抑制来自市场的强劲动力。
另外,从短期需求角度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在资源环境和土地成本上升而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背景下,将导致投资收益水平有可能下降,企业投资动能会有所减弱。同时,国家强调节能减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政策效应会不断释放。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不可能逆转,短期内引致投资冲动的内在机制仍难以根本扭转,因此,即使投资增幅出现下降,也会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从净出口方面看,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外贸摩擦不断加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其对GDP增幅的贡献度将有所降低。而从消费方面看,其本身增长就具有内在稳定性,加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收入预期信心的增强,特别是城市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未来几年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考虑到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和劳动生产效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等因素,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可能性极大。当然,短期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是出口数据的低位徘徊。如今,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40%,贸易依存度(进出口之和与GDP之比)接近70%。这两个数字远远高于美国、日本(被认为是出口导向的)等大国,以及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尽管中国可以承受一时的出口萎缩,但更长时间的萎缩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出口的长期萎靡必将会拖累消费、投资等其他部门的增长,并会严重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
二是通货膨胀压力难以化解。今年一季度CPI达到了8%,4月份当月达到8.5%,数据告诉我们,现在中国经济面对的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从CPI持续上涨的原因看,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首要因素。事实上,自2006年9月开始,世界主要粮食产品价格出现了暴涨,小麦价格上涨了一倍以上,玉米上涨了五成以上,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达到了近10
年来的最高价。到了今年,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也突然暴涨,从2007年底的每吨360美元涨至今年3月的760美元,涨幅超过100%。可以讲,目前整个世界都面临通货膨胀。在资源短缺、供给不足的大背景下,加上国际游资的疯狂炒作,短期内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难以回头,这将给我国带来很大的压力,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希望稳定物价水平,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想独善其身,难度可想而知。
三是全球经济正在面临周期性调整的风险,会与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共振效应。
特别是,一些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有待缓解,比如,收入结构不合理,即政府与企业收入增幅相对较高,居民收入占比较低,有资料显示,过去15年中国的工资上涨是全世界最快的。但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税收与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仍然远低于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增长。投资、消费结构仍不协调。与各国比较,中国目前的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这种支出结构的风险是,一旦国外需求大幅下滑,势必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降直至面临关闭风险,带来失业增加、经济衰退。2006年以来,支出结构有所改善,但仍不协调。如果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改变,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就会变得更为脆弱。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中国具有低人力成本优势,但缺少技术创新。中国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大国,造成了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多。而且,为了使产品保持长期的低成本优势,生产企业削减成本,在环境治理、劳工福利、安全保护、产品质检、知识产权研发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的链条,生产利润实际上大部分被国际资本和专利技术拿走,本国居民留下的是劳动力报酬低、消费低和生活环境改善缓慢,整个社会福利损失较为严重。在高投入-低附加值产出-低消费的增长模式下,经济发展将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从而制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居民收入分配失衡,不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发展形成威胁,其风险不容忽视。
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认为,应着眼于长期利益和短期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并针对新情况,考虑预期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在2008年出口增长出现减缓的情况下,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保持今年消费回暖的势头。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农村消费升级。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繁荣,发掘和释放消费市场的内在升温动力。
进一步完善投资结构。政府投资把重点落实到环境、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国计民生工程,而不局限于交通道路等基础硬件实施。同时,从税收制度上进行调整,减税让利,给企业以更多的投资自主权,政府从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给予政策上的指导,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和方向。
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目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单单依靠某种政策手段很难达致目标,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需要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实施若干不同类型的组合政策,才能达到政策的制定意图和执行效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及风险,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机制性、结构性等矛盾,且2008年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未发生变化,对中国经济前景无需过分悲观。但不应忽视短期风险,主要包括出口数据的低位徘徊、通货膨胀压力难以化解、全球经济正在面临周期性调整的风险等。因此,当前应当针对新情况,并考虑预期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关键词:经济运行,财政政策激励效应,经济周期,短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