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服务经济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服务经济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服务经济

一、教育服务经济性质

1教育服务产品的商品性

在经济学理论中,产品和服务是进行市场交易的媒介。服务也可以像有形产品一样进行交易和转换,可以称作一类产品。20世纪90年代,克里斯廷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服务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服务是由一系列或多或少具有无形特性的活动所构成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在顾客与员工、有形资源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这些有形的资源(有形产品或有形系统)是作为顾客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提供给顾客的。”[1]它概括了服务最为重要的3个特征:(1)过程性。这个过程是由一系列活动(而不是有形物质)所组成的。在服务过程中,顾客亲自参与,顾客的这种参与构成了服务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的其他特征都源自这种过程性。(2)同步性。即生产和消费是同步进行的。(3)参与性。在服务生产过程中,消费者不仅仅是服务的接收者,同时也作为一种资源要素亲自参与其中。除了以上3个重要特征之外,服务还具有以下4个特殊的特征:无形性、不可分性、可变性和易消失性。

教育产品就是服务[2],世界贸易组织按服务的部门(行业)划分,把全世界的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下分143个服务项目。教育服务(Educationalservices)属于12类服务贸易中的第5类。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核定例外领域),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贸易服务范畴。

与其他服务相比,学校服务是以服务于学生大脑为主的高接触型的、智慧型服务。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环境、发展潜能不一样,学生发展具有整体性、潜在性,要求学校的教育服务产品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多样性是指学校教育服务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身心,尽可能提供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课程服务和相关服务。整体性是指学校的教育服务者、教育服务设施、教育服务环境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服务者之间要形成一致的连贯的正面影响力。

教育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一般的服务相似,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交换价值,即具有商品性。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关于“服务商品”的论述从一开始就包括了“教育服务”在内,他曾经十分精辟地指出:“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3]“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4]“有些服务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的,总之,是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或者仅仅使劳动能力保持下去,例如学校教师的服务、医生的服务……”[5]。这说明,教育服务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经济本质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劳动向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活动是教育服务的“生产",学生受教育活动则是教育服务的“消费"。学生向学校交纳学费(或政府补助)是为了换取教育服务的消费权,学校收取学费(或接受政府拨款)就有义务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是发生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服务商品的“交换"。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服务也是有价的,只不过政府垄断了价格(同质化产品始终保持均衡价格),教育服务的价值交换发生在教育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教育服务的经济性质被政治、道德性质淹没。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行为和道德义务,更是一种经济行为。上学交费不仅作为成本分担的政治学理由,而且作为教育消费者的经济责任及相应的权利来认识。教育服务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当优质教育服务作为一种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时,要扩大优质教育服务生产,就可以利用价格、用收费来调节,以保障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当然,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其价格不能象说私人产品价格那样由“成本加利润”构成,因为公立学校非营利性,其收费价格不能包含“学校利润”,也不能等于或近似等于学校教育成本(即所谓的“准成本”)。因此,学校收费价格只能是对教育服务成本的适当补偿。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公益性,政府应成为成本负担主体;为了反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服务产品价值的后效性,政府还应加大对教育的持续投入。

2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组织的自利性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所有组织的经济理性。学校作为一种生产和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与生产和提供医疗服务、健康服务、信息服务等组织一样,都有追求组织自身利益问题。私立(民办)学校如同私有企业一样,通过明晰产权,建立有效的制度,减少交易成本,促使学校不断增值。“公立学校"是生产公共产品程度较高的教育服务生产组织。它的生产要素包括政府或私人投资建立的教育服务生产组织者(学校)、经营者(校长和书记)、生产者(教师)和协作生产者(学生及其家长)。校长和教职工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学校在运行中要消耗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是全部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还是部分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是反映学校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标志[6]。学校教育生产要素中蕴含着经济契约关系。政府作为教育服务的主要购买方与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次要购买方,形成一种共同购买和消费教育服务的财务安排,政府购买以拨款的方式支付给学校,学生以学杂费等方式支付给学校。学校内的薪酬制度规定了教育生产要素契约各方的绩效考核方法、标准及与薪酬支付(包括奖励与惩罚规定)的关系。当然,教育服务的提供与生产不同于私益品的生产,它涉及到一个特别复杂的委托—问题。因此,公立学校,即使在边界刚性条件下,也存在自利行为,这就导致教育内部生产活动的扩张(扩招、招收择校生、品牌扩张)和内部市场化(专业化分工、成本监控等)。如通过提高教育质量获得的政府绩效拨款、社会捐资,通过学校经营获得的品牌增值、各种投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这种自利行为减少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效率的损失。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这种自利行为带来了市场导向的自组织创新。

3教育服务系统的产业性

教育服务系统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式。首先,从产业要素构成来看,教育服务存在教育服务生产者、提供者和消费者等产业要素,存在教育服务市场。如火如荼的考研市场、培训市场、高校市场、生源市场、教师劳动力市场等都展示了各类教育资源的流动性、资本性。国内学者已经用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教育服务的生产、消费等问题[7]。我们认为,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集体提供和集体消费的特点。学校是“教育服务”的生产机构。学校教育过程作为一个“人才生产”过程,学校的人力资源、教学设备、教学经费就是投入元素,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学生就是中间投入元素,毕业学生、教师及各类社会收益就是产出元素。在市场环境中,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转变为竞争,其行为模式由向公共资源的分配者——教育行政当局游说转为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特色、效率和回应性,和同类同级院校展开竞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是产品销售者和集体购买者的关系,也是一种松散的委托-关系。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在效率和公平意义上同样在教育产业领域适用。

其次,从教育服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来看,教育服务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经济要素、经济结构的广泛关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教育服务相关的其他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为教育服务的庞大市场,由教育所带动的服务产业引起了经济界的积极关注。但提供教育服务本身是否是产业,往往是教育界讨论的重点,也是教育政策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教育服务产业与教育服务所带动的产业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管争论结果如何,在实践上,教育服务部门开始借鉴产业发展的一般做法,学校产权的重新界定、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的调整、教育制度变迁与创新等。如随着ISO9000在学术界得到公认,其借鉴范围已从企业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有些学校主张采用ISO9000的标准化质量认证体系来构建学校管理体系,以推动教育服务的全面实施。

再次,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教育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以知识高度密集为基础的“产业部门”,不仅直接构成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GDP总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式,对产业的技术能级、产业的知识贡献具有特殊影响。西方国家在国民经济分类统计中,也早已将教育的产值作为第三产业的产值的一个构成部分,直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之中。我国在1985年后使用第三产业分类方法。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强调教育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把它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明确提出要“发展教育产业”。

当然,教育服务产业不等于经济产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教育产业化”提法带来的。“正是有了教育的私有性、商品性、生产性和先导性、全局性特性,才使得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的明显的产业属性。当然,其公共性、公益性、消费性及迟滞性和个别性等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产业的自由延展。”[8]从政府角度来看,不仅从经济的角度认识到服务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要从教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以及与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系,来发展教育产业。“应从投资结构、管理结构、人员结构、分配结构、资产结构和发展结构等方面考虑,逐步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我国教育服务产业运行体系。”[9]

二、教育服务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事物、现象和行为所具有的满足经济主体需要的属性,它是人们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用经济的标准来衡量一定的事物、现象以及人们的行为的价值。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价值既反映一定的关系,也是一种实体,其内容是专指凝聚在商品里的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其形式主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既然教育服务能够创造价值,那么,在教育服务创造的价值大于消耗的情况下,教育本身也就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教育的经济效益是教育服务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即与教育服务的收益之比)。教育服务是能进行交换的产品,“教育的经济价值”就是作为商品的教育服务的价值。教育经济价值是教育产品(或教育商品)——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劳务的抽象[10]。其内涵就包括人们的生产技能、对正式约束的适应能力及非正式约束的感知能力与行为对象的效果。当教育的存在、属性及其发展变化同社会经济的结构、需要及其发展变化处于相符合、相一致或接近的性质状态时,教育就有明显的经济价值或有正经济价值,反之,则意味着教育没有经济价值或有负经济价值[11]。

教育经济价值的存在不但早已受到斯特鲁米林、舒尔茨、丹尼森等的关注,而且他们对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还做了具体的数据分析。这些学者的主张和所提供的具体数据使得我们认识教育经济价值更加清晰与具体。传统的理解强调教育与经济的间接联系和教育的外部经济价值,我们认为教育服务直接具有多方面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

1教育服务具有个体经济价值

(1)教育服务可以提高教育消费者的劳动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劳动者不是没有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劳动者,而是掌握一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劳动者。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个人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式的才能,这种才能在农业和非农业中,在家庭生产中,……在向较好的专业机遇和生活地点的转移中,都很有价值。"[12]教育服务是教育机构利用教学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教育训练设备向个人和团体提供教育训练服务,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通过使受教育者将教育服务产品内化为自己的观念、知识与技能,改善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使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得到增值的一系列活动。

(2)教育服务增强教育消费者在经济生活中“处理非均衡状态能力”,合理配置经济资源。教育可以使人提高认识能力和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了解竞争规则和竞争技能,使人能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和反应能力做出迅速判断和适当反应。一般来说,教育投入越多,这种判断和反应能力越强。

(3)教育服务可以使教育消费者在劳动力市场交易中节约交易费用。在劳动力市场交易中,由于雇主和受雇者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双方所具有的“经济理性”,使交易的进行面临困难和障碍,雇主对受雇者不了解,受雇者难以让雇主了解自己、确认其能力。许多研究表明,有较高的学历受雇者可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容易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

2教育服务具有组织经济价值

(1)教育服务可以促使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进行产业化经营,形成品牌,不断增值。在教育服务的背景下,学校不仅需要管理,更需要经营,经营的目的就是通过盘活教育存量资本,搞活增量资本,激活无形资产,使教育规模得到扩张,质量得到提高,从而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学校经营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在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的条件下,教育的发展逐步摆脱对国家、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依附关系,在教育过程之中和教育过程之外,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产业化方式运营,走自主办学、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学校升值或增值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许多学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形象、师生关系、学校关系入手,改进服务环境和质量,便于教育消费者从环境、人员、设备、资料、象征物和价格上做出种种相关的判断,减少不确定性,吸引优质生源,形成了品牌效应,进而减少招生费用,适度提高学费标准,进行低成本扩充,使学校有形和无形资产增值。

(2)教育服务可以促进学校形成内部交易市场,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教育服务生产效率。学校教育服务可以促进资金、人员等向教育生产效率高的地方流动,优化教师、学生、资金等资源配置,从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3)教育服务可以拓展教育投资渠道。确立教育服务观点,就承认了教育服务存在价格,投资教育服务可以有适当的回报,这可以扩大教育投资渠道,增加教育投资,扩大优质教育服务生产规模。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我国非义务教育经历了从全部免费到部分收费再到招生并轨、实行普遍收费的过程,使得学校教育经费来源已由单一的政府拨款向财政拨款、学费、教育税费、校内产业、社会捐资等多渠道转变,确立起了学校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其中学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2001年全国学费、杂费收入为745.60亿元,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6.08%,其年增长速度在25%左右。这一比例充分说明教育服务消费,对于解决我国长期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增加教育投资总量具有更为直接的经济价值[13]。

3教育服务具有国家经济价值

教育服务具有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教育服务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教育服务对经济发展的增值贡献,或是间接与衍生贡献;人才资本与其他受益于教育的方面。

(1)教育服务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教育机构既获得收入,又有支出,还创造了就业,为国家和地方的整体经济做出了贡献。教育机构需要的消费来自于教育机构所在地内外的商品与服务,这些消费同时支持着其他产业的生产、服务与就业。此外,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还吸引了海外学生与访问者的到来,他们为当地教育机构直接带来了收入,并通过在当地的消费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伦敦海外学生与来访者在英国的消费和对英国经济的贡献。教育服务机构不仅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而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的结果表明:2001~2002学年,伦敦高等教育机构、海外学生与来访者共为英国经济创造了87亿英镑的价值,相当于英国GDP的0.8%。此外,还为英国创造了12.2万个全职工作岗位。伦敦高等教育部门为伦敦经济创造了38~46亿英镑的价值,相当于伦敦GDP的2.5~3%。伦敦高等教育部门支持了当地66700~75500个全职工作岗位。伦敦高等教育产业的连锁效应促进了英国其他产业活动的开展,其中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最明显,达12亿英镑,其次是商业服务业(8亿英镑)和批发与零售业(6亿英镑)[14]。

(2)教育服务通过改变收入分配的差距,实现其经济价值。教育是消灭贫困的手段,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可以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缩小收入差距,使穷人增加收入,消灭贫困[15]。

(3)教育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教育服务产品不仅在国内教育市场交易,而且可以进入国际教育市场,进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在WTO框架下,教育服务作为整个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全世界对教育服务贸易做出承诺的国家共有47个。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教育市场中,价值总量为20000亿美元,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职员工占全部劳动力的5%以上,150多万留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占有27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占全球市场的1/3,新兴和转型中国家约占15%[16]。目前,境外消费及留学生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境外支付及网络远程教育和境外办学教育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发展。据国际经合组织初步估计,2002年经合组织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数量比过去二十年翻了一番,教育服务贸易额将近300亿美元,这相当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当年整个金融服务贸易额,占经合组织国家服务贸易总额的3%。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已经成为一项主要的贸易,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他们本国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业,教育出口值占本国服务贸易总值的11.6%、4.9%和3.8%[17]。

当然,教育服务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非常复杂。教育服务可以通过提高人的劳动技术水平、处理非均衡状态的能力、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技术和制度变迁,改变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信号标识作用等多种渠道实现经济价值。不同社会经济中教育服务经济价值实现的机制和途径是不同的。

三、教育服务的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教育服务的经济学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教育服务经济”研究具有重要学科价值

教育经济价值范畴是现代教育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18]。但教育经济价值的基础是什么?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解,应该是教育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在教育界,尽管很少有人提及“教育产品”一词,但在许多人看来,教育产品就是指教育质量或学位或向社会输送的合格人才。如教育产品就是指“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培养,促进个人的发展不断地得到提高”,即“学校的毕业生和科研成果”[19]。几种体现为“人才产品说”和“知识产品说”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概念。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加工的“物品”,“人才”只是对教育生产函数的间接判断,人才不仅仅是“教育”的结果。至于把“知识”作为教育的产品是对教育产品的一种不全面的概括。此外,“知识”只是教育产品所包含的内容之一,并不是教育产品的全部。

我们认为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消费的结果是不同的。教育服务的直接结果提高了受教育者“人力资本存量”或增加了其“知识资本”,间接的结果是提高了教育生产者(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生产能力,包括其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学术能力。学校毕业生和科研成果只是教育服务结果的实体化形式。“在教育经济理论研究中,过去只是把教育产品解释为培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应该肯定这些观点没有错,但这只是强调了教育劳动的成果,没有说清楚教育活动本身。因此,理论阐述得不彻底、不科学,没有说到根本上。因为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交易市场是在教育外部,在社会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上,没有在真正的教育市场内交易。而教育内部交易市场则是学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务商品,学校和教育者为教育市场提供的是教育服务消费品,而受教育者购买的是教育服务商品,这样才能在教育市场内进行真正交易活动,也才是教育市场交易的实质内容。”[20]可以说,人才产品说或知识产品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化学校的单一的政治功能或经济功能的必然反映。教育服务作为一个教育经济学概念,只能是从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服务产品来理解。只有“教育服务”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才能准确反映教育产品的本质以及学校活动的经济本质[21]。这种服务是以课程服务、教学服务为典型内容的教育服务,是教育劳动者向社会或家庭提供教育机会的复杂劳动。教育服务是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对它的深入研究将促进教育经济学体系创新。

2增强学校服务意识和核心竞争力

教育被看作一种“服务",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构成了服务链,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将教育机构看成是生产和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区别于将教育机构看成单纯的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传统认识。学校的经营事实上与一般企业的经营一样都是建立在消费者主权的基础上,即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为目的,经营与消费者的关系。国内已经有人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服务[22]。

教育界曾流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提法,其中“服务育人”一般指的是学校后勤向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以达到育人之目的。其实,教书、管理、后勤都是学校服务的形式,它们构成学校教育服务的整体产品,教学服务是整体产品的核心;教育教学管理是服务的服务或教学的后台服务,是教育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的附加服务,是教育服务产品的必要内容。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多样化的附加服务成为学校吸引力的重要源泉。

把学校视作教育服务的生产、销售机构时,实际上我们是把学校放在了一个市场环境当中。此时,校长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经营者”,对学校的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更意味着要根据教育市场需求找准学校在市场中的位置,要把自己生产的教育服务产品推销出去,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并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即吸引更多的生源)。通过创出品牌,学校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生源市场;通过开拓生源市场,学校建立有实力的经济资本;通过学校品牌输出、品牌扩张、品牌延伸,扩大经济资本,学校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由此,形成学校品牌与生源市场、生源市场与经济资本、经济资本与学校品牌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学校品牌的升值,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市场竞争力。

3促进教育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学校是特殊的服务业。”[23]“办好教育,发展教育,必须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24]发展教育产业,本质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教育”(market-basededucation)创新。发展教育产业不等于私有化,学校的市场行为不等于学校企业化。教育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产业,但非营利性与实现盈利是不矛盾的。作为一项充满经济活动的产业,办学者通过经营管理是可以实现盈利的。零利润并不必然导出良性循环,实现盈利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恶性发展。事实上,市场化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克服“从属文化”的工具,并能使公共服务非政治化[25]。

国外很早就注意到了教育的产业性,注意开发教育产业。美国经济学家E•科恩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在美国,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部门,即使不是最大,也肯定是极大的产业部门之一。”[26]1996年,美国出版的《教育产业指南》中指出:“教育是美国国内最大的事业之一,每年耗资6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9%,超过国防费用,是仅次于医疗保健的全国第三大支出[27]。关于教育是否产业化的讨论仍在继续,但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却在深入。人们相信,提高教育效率的市场化改革与教育公益性的终极目标并不矛盾。

如何实现教育服务产业化是一个实践难题。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主要措施有:第一,坚持效率、效益和公平的统一,即投入成本的最小化与创造效益的最大化,个人价值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统一。第二、制订有效的产业政策。对教育产业制定特殊的产业政策,加以扶植,促进其发展[28](P9-14)。特别是对办教育的准入机制、盈利和非盈利教育机构的界定、教育机构盈利的限制及其对盈利的分配等问题要认真研究。国家通过适当的政策优惠,鼓励办学者通过盈利进一步充实教育发展基金,促进教育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并使投资者得到一定的回报,激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第三、教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包括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学校微观经营两方面。“整个教育产业要有效地经营,一个个教育单位也要进行有效经营。”[28](P9-14)教育服务产业要遵循服务产业运行的一般规律,进行服务资源的配置、服务组织结构的调整、服务战略的选择等,但关键是要提高教育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教育服务竞争力的关键是教育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具体则体现为知名教育品牌的数量和市场影响力,如世界或全国一流的大学、中小学。

4促进教育服务贸易,提高教育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输入输出,是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服务贸易相结合的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急剧增长,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已经成为他们国家服务贸易的重要部门,全球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额每年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国际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世界各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共有162万,其中在OECD国家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为152万。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因招收留学生产生的贸易出口产值估计在300亿美元,相当于OECD国家服务贸易总额的3%。澳大利亚学者估计,2000年国际教育市场带来的贸易量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同年,在国际高等教育服务中,美国获益102.8亿美元,英国获益37.58亿美元,澳大利亚获益21.55亿美元。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IDP教育机构曾预测,全球范围内出国留学的人数2003年为310万,到2020年将增长到580万,上升幅度超过87%。这是一个令世界各国垂涎的巨大贸易市场[29](P49-53)。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具有教育服务贸易的巨大优势。但目前,面对入世后国内教育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观念、体制、法规、管理方面仍未有充足准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国,这种现象造成我国巨额的教育资金和大量人才的“双外流”,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建设与发展有负面的影响[29](P49-53)。如何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彻底改革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教育服务理念,努力开放教育贸易市场,加大教育服务贸易的输出量,发挥教育服务贸易的经济作用,推进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化、贸易化和国际化进程;及早制定并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发展对策,积极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如积极改革现有的留学生政策、以亚洲和第三世界各国为“目标客户群”实施“教育输出”、设立“教育特区”;培育和完善教育服务市场体系,加快建立我国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认证为基础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证体制与机制;创设多元化文化氛围,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学生在这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提供便利,同时也突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开放性[30]。

[参考文献]

[1][芬兰]克里斯廷•格罗鲁斯.服务管理与营销:基于顾客关系的管理策略(第2版)[M].韩经轮,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2.

[2]杨移贻.教育的产品就是服务.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20-12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6卷)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5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4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9.

[6]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J].教育与经济,2003,(1):11-15.

[7]郑秉文.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2):73-78.

[8]张铁明.浅谈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性[J].教育科学,1998,(3):16.

[9]张伟江、陈国良.教育服务产业运行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5):5-11.

[10]谢家训.关于教育经济价值的再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9)>:22-26.

[11]黄胜,黄育云.“教育的经济价值”探微[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2):49-51.

[12]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25.

[13]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44-47.

[14]伦敦高等教育之经济价值,www.london.gov.uk/mayor/economic-unit/docs/world-city-world-knowledge.pdf.

[15]曹淑江,范开秀.论教育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22-26.

[16]章新胜.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1-17.

[17]经合组织.Buildingcapacitythroughcross-borderhighereducation[EB/OL]./searchResult/0,2665,en-2649-201185-1-1-1-1-1,00.html.

[18]谢家训,田凤清.教育经济价值范畴是现代教育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02):111-114.

[19]吕卓超.论教育服务产品的概念和特性[J].教育探索,2000,(8):25-26.

[20]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44-47.

[21]王红,李求真.从管理到经营:教育服务理论与中小学管理理念的转变[J].北京教育,2003,(7/8):18-20.

[22]杨树才,吴萍.市场营销理论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8-61.

[23]张祥明.教育就是服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0):65-67.

[24]杨德广.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4,(3):76-77.

[25]Martin,B.InthePublicInterest?PrivatizationandPublicSectorReform.London:ZedBooks.1993:48.

[26]E•科恩.教育经济学[M].王玉琨,李国良,李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

[27]秦行音.教育市场化的比较研究:中国和世界[J].教育科学,2003,(5):53-56.

[28]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29]茹宗志,朱苏飞.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5,(5).

[30]王红斌.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N].光明日报,2006-8-18.

[摘要]教育服务是一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学校是生产教育服务的“企业”,教育服务的生产、提供和消费构成教育服务产业。教育服务的提供、生产和消费,可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学校经济增值,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将教育服务置于经济学视野,对于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学校发展、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服务;教育服务产品;教育服务组织;教育服务产业;教育服务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