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昆山石价值变迁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昆石古代称为昆山石,产自江苏昆山的玉峰山(古称马鞍山),昆石的赏玩历史,二千多年、一千多年各有说法,笔者翻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谈谈我的看法。
笔者先考察昆山玉峰山南面的华藏寺历史得知,它是由位于昆山马鞍山原慧聚寺子院演变而来,慧聚寺,建于梁代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吴兴沙门慧向为该寺之开山,慧向,为梁武帝萧衍之师,梁武帝赐铁香炉、丝绣佛像,又赐田二顷、山一座(既是现在的玉峰山)、木千枝。所以公元511年,玉峰山为慧聚寺的寺产,这是玉峰山的早期文字记载。据传当时的玉峰山古木参天、庙宇殿堂规模宏伟,香火繁盛佛事频繁。
从唐朝(公元618-907年)的诗词中能得到验证:唐诗人孟郊(公元751-814年)作的《马鞍山上方》:“昨日到上方,片霞封石床。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晴磬无短韵,昼灯含永光。有时乞鹤归,还访消遥场。”唐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3年),作的七绝·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能说明自梁代到唐代的400多年中,尤其是唐朝鼎盛时期,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崇尚诗歌文化,玉峰山附近佛事连连,人气很旺,鱼米之乡的昆山人兴起赏玩之风,会到处寻觅可供赏玩的怪石,估计这个时期昆石面世,因昆石毛石被红泥包裹,形象丑陋且不容易清洗干净,所以还没有成为雅玩而被世人接受。从唐朝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为了纪念友情和记载牛僧孺的爱石情怀,白居易特于会昌三年(843年)五月題写了著名的《太湖石記》,写到好友牛丞相藏石数量颇丰,太湖石居多,并划分品级等,说明当时的玩石水平已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爱石、品石之风盛行。而产自苏州地区的昆石,却没有被提及,说明昆石处在毛石阶段,还没洗净露出芳容,还未真正被世人推崇。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没有流传下来有关昆石的文字记载。
进入宋代(公元960-1279年)后,随着疆土统一,休养生息,国富民丰,崇尚诗歌文化和赏玩奇石的风气日盛,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和赏石大家,如王安石(公元1021-1086)、苏轼(公元1037-1101)、黄庭坚(公元1037-1105)、米芾(公元1051-1107)、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曾几(公元1085-1166)、陆游(公元1125-1210)、范成大(公元1126-1193)等。尤其是宋徽宗赵佶,他是一位爱石成癖的皇帝,在皇城的东北隅修建皇家园林“寿山艮岳”时,特命朱勔父子,以苏州、杭州为基地,四处索求奇花异石。并把江南一带民间的山石奇珍,网罗殆尽。甚至侵占粮纲船只,不惜工本精心搬运,日夜不停地将花石运往汴京城。这些运奇石的船,曾以十船组成一“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即当时对运送观赏石船队的称号。花石纲持续了约二十年之久(公元1105-1125年),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掀起的第一个采石、玩石的高潮。
在皇帝的带动下,私家文人园林如雨后春笋,相继建成,影响所及,士大夫好石成风,文人学士竞相寻求极品砚石。在这一社会风气影响下,赏石逐渐趋于细腻、含蓄、精致、超脱。宋代赏石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不仅奇石的搜集活动达到空前的程度,赏石文化日趋成熟,还相继出现了一批赏石、评石、收藏等方面的文章和石谱专著。
米芾,字元章(公元1051-1107年),著名书法家,也是著名的赏石收藏家和评论家。他受命任无为军太守,赴任后见院中有一太湖石状奇丑,以为石憨然无邪,有君子之气。正冠下拜,曰:“吾欲见石二十年矣”。后人将其官服拜石之事传为美谈,被人称为石癫。他最早提出相石标准,并以“瘦、皱、漏、透”四要素作为鉴评太湖石的标准。
杜绾的《云林石谱》成书约(公元1118-1133),字季阳,号“云林居士”,浙江山阴人,该书是我国古代载石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石谱,涉及名石共一百一十六。分三卷,列出各出产之地,采取之法,详其形状,色泽而分其高下,体现了宋代文人赏石理论的最高水平。该石谱中记载了昆山石:“平江府昆山县石产土中。多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磈,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土人唯爱其色洁白,或栽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置立器中,互相贵重以求售。至道(公元995-997年)初,杭州皋亭山后,大山出石,与昆山石无异。”
这应该是昆石的最早最详细的文字记载了,说明那时的人们已能把被红泥包裹的昆石毛石洗涤干净,但要颇费一番功夫。当地人喜欢它的洁白如玉的颜色,有的种植小草木或菖蒲,有的将洗干净的昆石立着放置在器皿之中,大家看作珍贵之物相互求售。正说明昆石有的作为盆景石赏玩、有的作为供石赏玩。
最后一句的“至道初”,在杭州发现了与昆石无异的石头,说明在公元995年之前,也就是唐末宋初的约100-200年间,人们已经摸索出了如何清洗昆石的方法,并已从苏州昆山流传到了杭州和绍兴等地,为世人所知,真正面世了。
南宋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曾写下《题昆山石》一诗:“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由此可以看出,昆石以其洁白无瑕、峰峦窍空、玲珑奇异等别具一格的特点,极具观赏性,因而在当时颇为名贵。
陆游的老师曾几(公元1085-1166)写下《寄崑山李宰觅石》又称《乞昆山石》一诗:“崑山定飞来,美玉山所有。山祗用功深,刻划岁时久。峥嵘出峰峦,空洞开户牖。几书通置邮,一片未入手。即今制锦人,在昔伐木友。尝蒙委绣段,尚阙报琼玖。奈何不厚颜,尤物更乞取。但怀相知心,岂惮一开口。指挥为幽寻,包裹付下走。散帙列岫窗,摩挲慰衰朽。”曾几痴迷怪石,他处的石头基本都有了,唯独没得到昆山石,所以写信给昆山的朋友寻觅昆石,几次写信但一片也没能得到,表达了未能拥有昆石的遗憾心情,说明当时的昆石已声名鹤起,迅速走红,名贵而难求。
昆石入世虽晚,但以其剔透晶莹,冰姿雪骨,精致秀巧,玲珑可人的特点而奇绝天下,很快便成为中国古代美石之一,跻身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其它三种多为黑色,唯独昆石是洁白如玉,惹人喜爱。从宋代开始,历代文人雅士视昆石为奇珍,不惜千金求售,以收藏昆石为荣为雅,并题诗作赋赞誉不绝。昆石赏玩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后期由于昆石的名声太大了,采挖山石的人大增,官府恐伤玉峰山脉,历代官府曾屡颁禁令,禁止采凿昆山石。据《玉峰志》记载,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宋太府寺丞陈振赏立亭立碑山北,禁止开采昆石。估计这是中国古代官府为保护奇石资源而颁布的最早禁令,昆石独享此殊荣。才使我们能见到并拥有大自然所赐的奇石艺术瑰宝——昆石。
时至元、明、清,昆山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商业发达,昆石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流向各地。玩石、藏石已从士大夫阶层走入民间,昆山石更是身价倍增,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高档礼品”。据记载,元代诗人张雨(公元1283-1350年)得到友人赠送的一块昆石,心中兴奋不已,立即作诗《得昆石》以答:“昆丘尺璧惊人眼,眼底都无蒿华苍。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与作先生怪石供,袖中东海若为藏。”对昆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这说明元朝时能得到一块好的昆石是相当不易的,因幸得而作诗。
元代(公元1206-1368年)郑天祐的《得昆山石》:“昆冈曾韫玉,此石尚含辉。龙伯珠玑服,仙灵薜荔衣。一泓天影动,九节润苗肥。”亭林园前牌匾上“玉出昆冈”之典故就在于此。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文人林有麟编写的《素园石谱》对昆石有详细记载。明代文人吴祺的《马鞍山》一诗曰:“卓哉奇绝峰,佳气时融融。孕兹一方秀,屹为诸山雄。下极人楚丽,中藏石玲珑。流盼旷原壤,信知造化工。”说明了昆石比较玲珑剔透,也称玲珑石。明代文人张应文写的《论异石》写到:“昆山石块愈大,则世愈珍。有鸡骨片、胡桃块二种。惟鸡骨片者佳。嘉靖(公元1522-1566年)间见一块,高丈许,方七八尺。下半状胡桃块,上半乃鸡骨片。色白如玉,玲珑可爱。云间一大姓出八十千置之。平生甲观也。”说明那时已开采出非常巨大的昆石了,而现在亭林园昆石馆中的两块约2米高的古昆石“春云出岫”、“秋水横波”,原为亭林先生祠原物,估计也是明代的遗留。
清代(公元1636-1911年)归庄(公元1613-1673年)的《昆山石歌》曰:“昔之昆山出良璧,今之昆山产奇石。出璧之山流沙中,产奇石者在江东。江东之山良秀绝,历代人才多英杰。灵气旁流到物产,石状离奇色明洁。神工鬼斧斫千年,鸡骨桃花皆天然。侧成堕山立成峰,大盈数尺小如拳。奇石由来为世重,米颠下拜东坡供。今日东南膏髓竭,犹幸此石不入贡。贵玉贱石非通论,三献三刖千古恨。石有高名无所求,终老山中亦无怨。世道方看玉碎时,此石休教更衒奇。嗟尔昆山之石今已同顽石,不劳朱勔来踪迹。”对昆石有了更加细致的描写。元明清时期还有很多描述和咏叹昆石的诗词及《昆山县志》对昆石的记载,不一一赘述。
据亭林园志记载:民国24年(公元1935),县长布告玉峰山永禁开凿。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昆山狂轰烂炸,占领后,把昆山洗劫一空,据当地老人回忆,日军还强迫民工到玉峰山开挖山洞,把挖出的昆石装上船运回日本。据说解放前的大户人家和读书人家不少有昆石的,因昆石很名贵,实在缺钱时可以典当,价值是昆石一样高的一摞银元,可见当时的价值也很高了。
“”期间,昆石和传统文化一样,被列入破四旧的范畴。据说家里有昆石的,只能忍痛割爱,将石头交给国家或偷偷丢到河里。
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得到改善,觅石、玩石、藏石的活动开始复苏,当时的大部分昆山人对昆石还不了解,只有少数人知道昆石是奇珍异宝,当时亭林园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山洞随便进出,有人结伴去洞里挖昆石,开始也没人买卖,只是自娱自乐,摸索清洗昆石的方法。后来随着昆山经济的发展,昆石成为昆山一宝,充当了商务礼品的角色,昆石开始体现出它的价值了。
90年代后,随着全国玩石、赏石、藏石之风再起,先富裕起来的昆山人,并不满足于丰富的物质享受,开始追求文化品味、博雅藏古,不惜重金购买昆石珍品,昆石洁白晶莹、玲珑剔透,人们用它装点家居,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尽享回归自然的高尚雅趣;昆石作为昆山的特产,已是昆山一张响亮的名片,成为馈赠亲友的时尚高档礼品,送给外地或外国友人,深受人们喜爱;昆石作为天然艺术珍品,其保值增值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
纵观昆石的赏玩历史,可以看出,昆石文化的日益复兴,反映了当前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