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企经营管理经济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企经营管理经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企经营管理经济思考

【关键字】经营者业绩评价;评价指标;噪音

【摘要】经营者业绩评价是现代公司制企業中一项重要的管理会计活动,是企业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中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客观状况出发,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择做出探讨,得出应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如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进行了阐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经营者业绩评价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会计活动。经营者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有效的业绩评价将有助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在整个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则是评价指标,指标选择的是否合适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系统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经营者进行的激励和约束是否有效。业绩评价的备选指标可以说是多如浩瀚大海,西方国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拟就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现实选择做出探讨。

一、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质量要求

我们在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指标才是合适的,即合格的业绩评价指标应具备怎样的质量要求。通常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作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化,为经营者的决策优化提供标杆;其二是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并据以决定奖惩,以沟通经营者利益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激发经营者为企业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要发挥这样的作用,选择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必须具备以下的质量要求:

1、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当今,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企业仅靠原本简单的推断式的管理难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在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响应,因此推行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战略管理中,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的长期目标,在综合分析所有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且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实施过程。经营者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对于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理应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作为经营者业绩评价重要要素的评价指标理应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这样才能将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战略传达给经营者,并且使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获取各自所期望的利益。

2、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问题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噪音”问题,如果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业绩,则称这些指标存在“噪音”。一般情况下,指标的噪音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上的不对称,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经营者主观操纵,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果往往受企业内外因素影响,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可能也会受到一些经营者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这两方面的噪音来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如选择经营者可控能力强的指标,相应克服了第二种“噪音”,但与此同时被经营者操纵的可能性会增大,即第一种“噪音”增大,反之亦然。因此,想要绝对消除指标的噪音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的选择应是根据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经营者的风险嗜好,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来权衡尽可能地消除噪音、优化指标系统。

3、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评价指标要具有可理解性,即只有当指标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时才是有用的,难以理解的指标会导致错误的评价结论。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如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等。可操作性应是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也是枉然。

二、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是选择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

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可以采用单一指标,由于经营者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控程度较高,其责任往往是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可以采用具有综合性的关键的单一指标来衡量经营者业绩,如利润、股价、经济增加值等指标都具有这样的综合性。采用单一指标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指标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由于无论何种指标本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这使得采用单一指标的缺点也不言而喻,即在消除指标的“噪音”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沟通方面不能利用指标间的相互补充作用。因此,采用单一评价指标对于应用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它需要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较完善和健全以及企业内部对经营者的约束也较为有效。而从我国企业的客观状况来看,企业并不适宜采用单一指标来评价经营者业绩。

首先从股价这一市场指标来看,股价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所具有的一切优势都是以资本市场的有效为前提的,因为只有资本市场有效,一个企业的股价才能基本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仍是一个弱效市场,股票市场上投机炒作风盛,股票价格往往会受到很多企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与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的关系甚弱,因此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经营者业绩和引导经营者行为,即加大了由经营者不可控所带来的“噪音”。

其次从利润这一会计指标来看,它作为单一业绩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企业外部市场完善和内部约束有力的基础上,原因在于:(1)只有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指标能够真正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这时以企业的经营成果来衡量经营者的业绩才是客观公正的;(2)只有企业内部约束有力,才能相对降低经营者人为操纵利润指标的影响,减少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指标“噪音”。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产品市场的竞争并不完备,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以及外部审计在保证利润指标客观公正方面的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而采用利润这一单一指标对经营者进行评价易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加大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指标“噪音”。

最后从近些年来得到普遍重视的经济增加值即EVA指标来看,它是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EVAt=Pt-KAt-1,其中Pt是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At-1是公司期初投入资本总额,K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引进财务经济学所开发出来的资产定价模型,K的计算公式又为:K=[DM/(DM+EM)]×KD×(1-T)+EM/(DM+EM)×KE,其中DM为公司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M为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为负债的税前成本,T为公司的边际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成本。尽管EVA指标综合了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一些优点,但它的计算依赖于对公司所有者权益市场价值及其权益成本的计算,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往往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者的价值和成本均是不同的,且流通股中的一级市场原始股和二级市场流通股的回报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难于计算真正的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此外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也使得依据其市场价值计算出来的EVA指标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从我国企业目前所处的实际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单一指标均不能满足经营者业绩评价的要求,相反,采用综合指标即通过一系列指标的组合采用,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影响来减弱指标“噪音”应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三、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指标体系是一种突破了单一财务指标、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指标体系,近年来引进的平衡计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正是这样一种系统考虑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业绩评价系统。笔者以为我国企业在构建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时应积极借鉴平衡计分卡法,关键解决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相互配合的问题。

1、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

在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某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其它财务指标相配合。最常用的核心财务指标有净收益类指标和股价类指标两种。不同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对风险的规避程度、成长发展的阶段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决策。为了使得差异比较明显且易理解笔者在下文中只是将企业简单地划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按企业的生命周期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问题进行讨论。

(1)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反映企业净收益的指标通常属于会计指标,采用会计指标的缺陷是带来企业经营者对短期净利润的过分关注,使得经营者更倾向于进行对企业短期净利润有直接影响的活动,不喜欢采取对企业发展有长期影响的活动,如研究开发活动、广告及资本性支出等,因为这些活动都会减少当期净收益,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却是有利的。而这些对企业有长期影响的活动常常能够从市场指标——股价中得到体现。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讲,其最大的特点便是高成长性及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若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势必会造成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的不公正性、不准确性,相反应选择股价类市场指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而对于传统产业来讲,若采用股价作为核心指标,除了存在前面所分析的由于经营者不可控而带来的“噪音”外还可能产生新的道德风险,如操纵股价或经营者选择风险过高的经营活动,以期获得个人的高收益,结果极有可能损害股东利益,因此笔者认为传统产业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宜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2)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创业、成长、成熟和衰退四大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股价水平、对现金的需求及产生现金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其中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共性,因此笔者只想对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进行分析。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企业经营者对于长短期目标的选择及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位都非常关键。如果经营者的决策视野过于狭窄,选择的经营活动过于注重短期效益,或者规避风险较高的项目,都将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而且企业在成长阶段更多的支出是用于诸如研究开发、扩大生产能力及市场占有率等各种形式的资本性支出,企业价值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从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中得到反映,因此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进行评价时应选择股价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而言,经营活动相对稳定,战略目标及竞争优势已呈现出来,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基本确定,这时净收益类指标的优势可以得到体现,并且成熟阶段企业的股价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间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弱,因此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业绩评价适合将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因此,处于成熟阶段的传统企业,应选择净收益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处于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则应采用股价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但处于发展阶段的传统企业或者处于成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若按上述原则进行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便会出现一定的矛盾,笔者以为应采用生命周期优先考虑原则,前者宜采用股价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后者宜采用净收益类指标为核心财务指标。

2、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使用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仍然普遍以财务指标作为主要手段,财务指标所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导致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只重视短期而轻视长期业绩评价,只重视过去财务成果而轻视未来价值创造。长期受到这种业绩评价指标指导的企业经营者易产生短视行为,这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企业在选择非财务指标时,应从平衡计分卡系统的客户、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和增长三个非财务层面中寻找真正对实现企业战略与实现企业最终财务成果起到关键作用的、能为经营者所控制的非财务指标,并且使这些指标尽可能量化,因为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同样应对非财务指标的采用作出自己的选择。比如: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时应较多地将内部经营过程层面中的创新指标作为核心非财务指标,而传统企业或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则应根据自身情况从其他层面中或内部经营过程层面的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两过程中选取需要的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苹莉:《经营者业绩评价——利益相关者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吕鹏:《平衡计分卡与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改进》,《经济管理》,2002.13.

[4]潘秀丽:《业绩衡量标准与管理人员报酬契约》,《会计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