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企市场经济改造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的国有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不高、经营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艰难,所面临的困境日益凸显,因此,如何使这部分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促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是国有企业管理者应予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的国有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不高、经营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艰难,所面临的困境日益凸显,因此,如何使这部分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促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是国有企业管理者应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变革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使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应首先思考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总设计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初期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制定怎样的经济机制以及管理体系是摆在每个国企领导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国有企业特别是一部分国有困难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所以,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经营管理中发生困难的企业,首先要着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体制上束缚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2.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国有企业为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转制,推进股份制改造,更加充分体现了权、责、利的关系,使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论述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时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些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经过艰难的、刻骨铭心的、甚至是痛苦的改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困难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行业重组,债权债务重组,最终脱胎换骨,转变经营模式,建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走出困境,这为其他国有困难企业做出了改革的榜样。
二、稳步发展是保障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困难企业稳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刚刚走出低谷的国有困难企业,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时,如何使企业稳步发展也是企业管理者要认真予以思考的问题。
1.提高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确立,企业经营与市场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市场变化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潜在的风险。一般而言,风险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市场的外部风险,一是来自企业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由于市场、政府、社会以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风险,如市场变化、政策变动、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原因引起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是难以回避和改变的事实,因此,企业只有做出快速反应,力求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及时调整经营决策,减少损失。而内部风险则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出现漏洞引发的风险,诸如经营决策失误、用人不当、重大合同不能履行、管理混乱等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对于这些内、外部经常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经营管理者应予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应对能力。
2.提高预测风险的能力。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是风险的程度不同,因而承担的压力责任不同,投资经营者既不能轻易盲目地承担风险,也不能由于存在风险而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在经营决策中一方面要力求投资计划的可行性和确定性,减少盲目性和不确定的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对风险程度事先做出估计,测算并在决策时对那些高风险的投资力求取得高报酬值,以抵补可能出现的风险。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整合、数据存储交换等,对市场进行调查论证,以求客观、科学的决策投资。除此之外,重大投资还需通过企业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企业职代会审议等,必要的议事日程和决策程序,预防重大决策失误,避免给刚刚走出低谷得困难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以保证企业能够稳步发展。
三、持续发展是根本
持续发展就是企业要具有发展后劲,要能够长久良性地发展,就是说,一个企业如何能够健康、稳步而且持续的发展也是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当今社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人尽其才,是一个企业能够良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内部实施人才再造工程是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措施,营造企业全体职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永不满足,由此而激发企业员工的求知欲、创造力,使企业每个员工能够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企业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2.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是我们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既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当然更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有利于环境的良好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把节约资源、提高资源总利用、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使企业长期良性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尤其是国有困难企业的管理者,在面对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应着力于研究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行业的特殊情况,本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审时度势,发挥领导班子及企业职工的聪明智慧,放眼市场谨慎决策,解决好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的关系,控制投资风险,改善经营理念,建立和谐共赢的局面,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