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剖析中国经济周期是否到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10年,在刺激政策、存货周期逆转、世界经济同步反弹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09年的反弹趋势,在总体静态上呈现出“GDP增速提升”、“物价水平全面提升”、“就业形势逆转”、“外需常态化”等多元景气的局面。
但是,从动态趋势角度来看,由于“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房产新政的出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结构性调整的力度加强”以及“中国存货周期与发达国家存货周期的同步高点回调”、“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与不确定性的冲击”等因素,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虽然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但GDP增速将出现强劲的逐季回落的趋势,多重经济下滑力量将在第四季度同时爆发,使中国出现“GDP季度增速跌破9%”、“CPI月度增速回落至2%左右”、“总量平衡和动态再次恶化”的“次萧条”局面,从而导致2011年宏观经济景气大幅度下滑。
总结来看,在“周期转换”、“政策调控”与“结构调整”的三重力量的作用下,未来宏观经济可能步入“振荡”、“波动”与“相对低速”的周期交替的过渡期和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的拐点期。
“中国宏观经济是一个处于周期交替的过渡期和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的拐点期。”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年中期)”上,介绍他所在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最新研究报告时表述的观点。
宏观数据很好,但是基础不扎实
刘元春指出,2010年1~6月,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强劲反弹,包括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以及总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等指标都达到了近年来同期高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基数效应、潜在供给损失、低水平恢复性调整以及短期强烈刺激等原因,这些指标的反弹并不表明中国宏观经济进入稳定复苏或经济高涨的阶段。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仍具有短期性、脆弱性、多变性等特点。“总结来看,虽然我们数据很好,但是基础不扎实。”
例如,从数据看,目前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处于高运行,工业生产状况处于高位提升的状态。
但是实际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涨是基数效应的产物,目前工业生产还没有回到危机前的增长轨道之中。比如,发电量增速高涨是2009年重工业深度下滑与2010年高能耗偏向型产业复苏的产物。虽然1~5月达到21.4%,处于近10年来的高位,但是较2008年同期仅增长17.5%,平均年增长率不到9%,低于中国正常年份的增速。如果我们考虑到目前增长是重化工偏向型增长,剔除个别高耗能部门的用电量,普通产业的用电量增速大大低于正常年份的增速。
此外,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在投资偏向型的政策刺激,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作用下,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增速明显超过总需求增速,其中重工业增速又要明显超过轻工业增速,这种重工业偏向型复苏很可能使中国总量平衡和结构性问题在经济反弹中出现进一步恶化,动态均衡和可持续问题面临挑战。
刘元春还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核心动力机制,即刺激性政策,存货调整和出口复苏的性质也决定了当前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牢固,具有强烈的易变性和敏感性。例如,通过分析可以看到,GDP一季度增长很快,很重要的是来源于刺激性政策,“我们调查发现,目前8大增加值增速超过22%的行业,基本上都是4万亿刺激方案的重点扶持的行业,而其他不在刺激方案扶持之列的行业,其增速大都没有超过22%。”
又如,存货调整方面,中国正在从2009年一季度的一种强烈的去库存状态逐渐向库存回补的状态进行变化,这个变化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将达到一个高点。
最后,在出口复苏方面,应该看到外需持续增长的基础不扎实。虽然5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增长了48.5%。但分析其中原因,会发现这样的增长率不仅与基数效应有关,还得益于国家适时的出口退税,各种补贴,人民币升值的反向调整等政策措施,同时还要认识到,这样的增长还是世界存货调整的一个不对称的效应反应。
下滑力量显现,可能在四季度爆发
刘元春表示,根据我们的分析,2010年全年GDP增速呈现“前高后低”,全年增长速度9.5%左右,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总量来看,宏观经济较去年出现明显回升。但从动态变化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就将见顶,而多重经济下滑力量可能会在第四季度同时爆发,导致今年四季度投资和出口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这种“小幅回落引领加速下滑”将导致2011年GDP增速高达0.35个百分点的回落,这一数字低于2008年,与2009年的9.1%齐平,“W”型的调整模式基本形成。
刘元春进一步分析,例如在投资方面,首先,房产新政的出台将使房地产市场按照“成交量下滑→价格下滑→房地产投资下滑”的路径进行调整,一般来看,该调整周期将持续5~7个季度,并最终体现为固定投资的较大下滑,从而引发固定投资增速的快速回落;其次,在政府投资计划增量退出,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目前非房地产类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像如果把新增项目投资与现有的投资增速的关系进行对比,就会发现9月份有可能是投资出现大幅下滑的一个点。
而在出口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要发达国家存货周期逆转,全球复苏不确定气氛的蔓延,中国金融市场低迷,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增速高点已现,增速将逐步回落。到四季度可能面临加速下滑的风险。
刘元春还谈到,投资、出口等领域的下滑力量具有较为强烈的滞后效应和同步性。由于中国宏观经济所固有的动态平衡的脆弱性,这些下滑力量的滞后性和同步性将产生超预期的叠加效应,2010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总量性的不平衡问题将可能在结构性不平衡的调整中恶化,尤其是产能过剩问题将在第四季度后全面显现。
此外,刘元春还预测,今年全年信贷总额将突破7.5万亿,M1增速为20.2%,M2增速为18.7%。
比计划调控的水平略高,流动性依然保持较为宽裕的状态,并将导致明年流动性回收的压力持续存在。全年物价水平有较大提升,CPI将在8月见顶出现回落,四季度出现明显的下滑。全年CPI估计在2.8%左右,“因此,通胀问题并不是今年的核心问题”。
“民工荒”现象,开启真正结构调整
刘元春表示,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周期的基本模式,新的增长动力源泉的缺乏、市场性固定资产更新的乏力以及与全球周期的同步性加强等指标都说明2001~2008年这一轮经济周期并没有结束,新的经济周期还没有开始。2010年仍是周期转换的过渡期。
他强调,中国刺激政策开始由2009年11月以来的“增量退出”开始向“存量退出”扩散。
这将导致非房地产类的投资增速出现下滑,导致2010与2009年的月度实际投资增速高达14个百分点的差异,从而违背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所需要遵循的动态平衡关系,前期快速投资转变的现期供给将大于本期投资和消费带来的本期需求,从而诱发总量不平衡的产生,这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冲击。
此外,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它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超过了以往局部金融动荡带来的冲击,冲击的范围、持续的时间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些也值得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
刘元春还着重谈到一点,目前我国“农民工失业”快速向“民工荒”、“工人罢工事件的爆发”、“外资企业工资的快速上涨”的转变,这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拐点变化。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不仅宣告了中国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从传统的“生存成本定价法”转向“市场性劳资谈判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宣告中国市场导向性的结构调整的全面开启。“个人认为,中国真正的结构调整可能马上就要开始。以往从2002年到现在的结构性调整,主要是以行政为主导的,而未来真正的调整将是以劳动力市场、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作为一个支点,作为一个杠杆,来撬动结构性调整,这将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逆转,改变以往结构性调整缺少支点的困境”。
保持增长速度,不应是宏观政策的唯一目标
刘元春指出,2010年~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处于周期交替的过渡期和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的拐点期。我们不仅要洞悉短期反弹的性质和内涵,而且要高度重视力量变化的趋势,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应当为适应周期性的过渡期和结构调整的拐点期服务,而非绝对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
他表示,周期交替的过渡期往往具有无创新的复苏,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多元化等特点。因此,不应过于人为地推广那些没有技术基础和市场技术的产业,而应当在市场机制改革和创新体制改革上做文章,同时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为市场制度寻找新增长点和产业方向打下基础。
对于遏制2010年短期宏观经济下滑力量抬头的趋势,刘元春也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在短期应当密切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过度下滑,防止由此带来的总量的失衡和动态的失衡。
——未来的出口状态具有强烈的下滑趋势和强烈的不确定性,贸易政策退出应当慎重。
——中国消费加速不能依赖一次性的行政性刺激,而应更多地从一次性刺激转向中长期、制度性的调整之上,不宜再出台进一步的刺激计划。
——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应当进行转变,不宜多元化。应该认识到,供给推动应优于需求管制,制度建设应优于泡沫挤压和价格打压。此外,在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前,房产新政不宜退出,但也不宜进一步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
——未来经济下滑的力量不仅来源于总需求的周期性收缩,而且来源于上一轮周期投资膨胀和衰退时强烈刺激带来的供给力量。因此,经济政策不仅要启动常规性的需求政策,防止总需求过度下滑。还应启动供给管理政策,将过剩产生的治理上升到供给管理的层面加以推动,避免经济上升期进行产能治理带来的各种利益冲突。
——中国虽然在中期面临结构性价格下降的压力,但是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应该做出一下调整。中国核心CPI不高,CPI上涨带来的宏观总量问题不严重,严重的是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恶化问题。因此我们要防止将通货膨胀的民生问题宏观化,应当通过社会体系的建设,以加强低收入人群对通货膨胀冲击的抵御能力,从而将货币政策从民生问题中解放出来。
链接
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不会转变
尽管一些因素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但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不会转向,政府也不要求出台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只要保持上半年政策稳定性及连续性就足矣。还有,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既有统计意义上的基数效应也有国内经济正在逐渐转型所表现出来的新现象,市场不必对此进行过度解释。如果政府能够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决心更为坚决,让住房市场投资性坚决向消费性转变,那么整个国内经济结构将会发生重大调整。如新兴产业出现、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居民消费结构的重大调整等,这些都能够为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加上现有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国内经济将逐渐走向持续稳定增长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
下半年经济运行需处理好五大关系
我国下半年的经济要在平衡多重关系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处理好五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收入分配改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又要防止短期内企业生产成本增长过快影响企业发展。二是处理好基础性产品价格改革与物价调控之间的关系,既要利用资源价格改革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又要运用财政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物价承受能力。三是处理好人民币汇率改革与出口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利用人民币汇率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又要切实关注出口企业生存状况,为其提供调整过渡期。四要处理好房地产调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既要有效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又要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减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五是处理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过快下行甚至出现二次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