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实践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打响一次次脱贫攻坚,我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五年来,七千万人实现脱贫,脱贫致富不再只是贫困地区的事,同时成为整个国家集体关注的大事。明确把扶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未来三年仍有三千万的农村贫困人口等待脱贫,大多处于深度贫困状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发展的具体问题,更好地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因地制宜,寻求农村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发展路径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1.1基础设施落后限制经济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平衡性分布问题。大部分的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娱乐文化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导致乡村资源、信息、人才等要素的蔽塞,而这些因素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信息的落后使人们无法跟随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匮乏,眼界的局限使他们永远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即使拥有可以增收的资源也不知道怎样去运用。贫困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向城市,留守儿童与老人的问题日益严重,贫困地区的教育与医疗问题同样是致贫的原因之一,而如何解决贫困人员的教育医疗养老问题是除经济来源以外的迫切需要。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均等化配套设施配套在贫困地区还很不平衡,大学生返乡创业在贫困地区还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种种因素在未来的精准扶贫中都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2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严重
农业生产受到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地形、气候分布多样,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高热、高寒、高海拔山区,交通资源都相对闭塞,长此以往,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其发展,只会越发落后和贫困。这同样也是在解决深度贫困中重点考察的群体。
1.3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观念带来的思想落后
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即使远离城市的繁荣,也不会对基本的衣食住行带来太大的影响,但单一的收入来源也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对于更高质量的生活是望尘莫及。然而大部分人已经安于思想中的固有模式,不愿尝试新的增收方式,加上政策扶植不够,信息不畅通等不利因素,人们不愿也不敢做出任何新的尝试。这也正是精准扶“贫”先扶“志”的来源。
2新时期精准扶贫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把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在未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扶贫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
2.1坚持以农业为根本,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方式,在新型市场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生产可以有多种模式,但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水平始终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指标。所以,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机械自动化水平、农产品附加值水平是围绕基础生产的关键。同时,人才、技术、资本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已经不是简单的耕作,而是要在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大的效益。用相同的投入换取尽量大的效益,深挖农产品的潜在价值,在基础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注重科学性与长久性发展。比如生态循环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发展,在保证农产品收益的基础上,把自然循环原则加入其中,稻田养鱼、养鸭,果蔬种植与畜牧养殖结合,观光采摘和生态体验完美统一,都是在分析地域优势资源基础上开发深度附加值的体现。这也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与方向,也将给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2.2精准做法贯穿全过程
针对贫困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都要切实落实到基层扶贫工作中,根据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从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多途径切入,针对地域资源优势,政府给予帮扶,从“授人于鱼”和“授人于渔”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打开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屏障。2018年,河北省共有56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六。衡水市武邑县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之前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顺应党中央号召,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产品,如千层底布鞋、武邑八大碗、“京东跑步鸡”,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打开老百姓的增收大门。2018年9月武邑县成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无论是特色农产品加工还是电子商务的成熟,都代表着新时期市场的新要求,未来市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会有更大的包容性,同时对其产品质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农户自身的单打独斗是完全不行的,需要当地政府整合资源,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与电商培训的精细化。
2.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要求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除了基础的农田水利机械化设施之外,道路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国家给予更大投入。道路通了,资源优势才能得到发挥,无论是农产品的运输还是特色旅游的兴起,都需要通畅的交通环境。美丽乡村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拥有环境资源的山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平衡对于扶贫工作的规划与开展至关重要。2.4重视人才培养,鼓励自主创业无论是人才强国战略还是科教兴国战略都反复强调了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无论是驻村干部的选派还是大学生村官的任用,再或是中青年农户的项目培训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精准扶贫不是口号,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一户一户去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基础,人的凝聚力的爆发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以,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发挥人才的作用,特别是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村庄富不富,主要靠干部,加强基层带头人素质与能力培养。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利用自身所学结合家乡实际在政府政策扶持与引导下,转变增收方式,利用新时期市场新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交通的不断成熟,将家乡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3结语
以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脱贫攻坚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我国也将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实现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简单质朴的话语,也是对全面小康的最准确表达。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针对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国家加大政策扶植的同时,提升公共设施与均等化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新的发展要求下,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丰富农民收入形式。同时,将“精准”落实到扶贫工作的细节中,重视“志”与“智”的潜在影响,给贫困地区人民带去依靠自己双手致富的能力。培养更多的乡村有志青年用新鲜血液与热情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萍.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浅析[J].经贸实践,2018(05).
[2]刘丽.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J].山西农经,2018(02).
[3]陈兆清,徐昕.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05).
[4]谢鹏进,刘旭锟,罗旭辉,翁伯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8(04).
作者:付敏 单位: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