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保险业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前不久召开的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仍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方面,2021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4.5万亿元,保险业赔付同比增长14.1%,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2.5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促进投资、消费及外贸增长,保险业依然需要持续发力。
一、拉动重点领域投资增长
扩投资、促消费,释放内需潜力仍然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发力重点。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消费和投资是驱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轮子,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消费和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保险业可以通过鼓励消费和助力投资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拉动投资方面,李文中认为,保险业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投资提供风险保障,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将积聚的大量长期保险资金用于投资,尤其需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家支柱型产业等,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拿服务中小微企业来说,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财产、责任、信用和人身风险的保障,增强其在各类风险面前的韧性,促进其愿意投资、敢于投资。同时,为这些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长期项目的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助其提高资金流动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李文中认为,科技企业中初创型小微企业占比较高,融资难题表现突出。保险业可通过创新保险产品帮助小微企业增强资信水平。保险公司可以加强与科技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科技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来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做好科技小微企业资信水平评估工作,提升信用风险防控能力与水平。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各类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通过“保险+贴息”方式,创新“银政保”协同模式,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银保监会也将政策向小微企业倾斜,提出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保险服务的要求。根据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创新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仍旧是今年保险监管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与保险业拓展“下沉市场”的变革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加大农村相关产业的资金投入也是保险业今年开展资金运用的重点之一。在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方面,保险资金能充分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投资带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王向楠认为,保险业助力乡村振兴要继续建设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水平更高的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支持农业绿色转型,增强农业生产信心。保险业通过织密农民的养老、日常医疗、大病、意外等方面的风险保障网,打通各类保障、提升服务效率,让劳动力资源更愿意留在农村工作和生活。
二、促进民生领域消费升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民众所期望的健康、养老、医疗等服务正是保险产业链所能覆盖和提供的;民众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也为保险业发展拓宽了空间。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完善健康保险服务。对此,王向楠认为,保险应通过为居民提供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减少居民后顾之忧,降低预防性储蓄,从而让居民敢消费、愿意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收入不断提高,购买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险产品的欲望将被激发出来,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税优型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扩大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让更多人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参与方。纵观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超过1000个,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产品,产品供给可谓丰富。不过,养老保险市场活力还有所欠缺,保险业仍需加强居民养老护理型保险产品开发,参与建设养老服务业以及提升由居民储蓄到长期投资的转化率。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国民健康需求将持续上升,商业健康险作为市场化的医疗风险分担和融资机制,通过销售重大疾病保险、意外医疗保险等多样化产品,为民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规划。今年1月,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关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明确指出商业健康险存在风险保障能力不足、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业务风险不容忽视三大问题。保险业接下来要在强化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保证城市定制医疗项目持续性以及提升专业运营能力等方面继续深耕。
三、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国内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大关键因素。“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展望2022年工作方向时,银保监会提出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开放举措,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支持力度。2021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和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外资保险公司的准入标准;《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大幅取消了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准入限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表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我国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6家外资保险机构、85家代表处和1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1.94万亿元。王向楠预计,外资险企接下来或将多方面进入我国保险业,包括新设各类保险市场主体,扩大对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进入,增加对参股机构的投资,推出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加快向政策性较强的领域发展等。2022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在支持高水平、深层次对外开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保险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周延礼建议,出口信用保险方面,要做好国别风险研判,并加强对重大理赔案件的风险跟踪监测,提升追偿管理质效,强化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继续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保险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外资公司在商业责任、网络安全、家庭财产、环境保护等多条业务线上积累了较多承保经验,可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外资公司在稳健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强调风险管理、重视战略和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积极作用。”王向楠说。
作者:戴梦希 单位: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