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路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路径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正确认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解决我国日益扩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适应我国入世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传统优势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前我国这样一个科技落后、建设资金不足然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情,正确认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措施

所谓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单位劳动占用资金或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我国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典型的有: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中的各产业。这种产业具有投资少、资金或资本周转快、能吸收较多劳动力就业等特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转化为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或在新的物质基础上形成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是一个科技较落后、建设资金不足的国家,但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我国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正确认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

(一)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有8亿多的适龄劳动人口,而剩余劳动力就有1.5亿左右,1/3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同时,目前全国青壮年农民4亿多人。近1/4是文盲和半文盲。剩余劳动力多、素质低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如果不采取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就是“包袱”,但若合理利用就会成为“财富”。如果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社会长期稳定。

(二)解决我国日益扩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一方面为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另一方面也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未来5-10年,全国每年新增的适龄劳动人口不会低于1000万,加上现有的1400多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使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入世后国外优势产业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冲击,还会造成大量的结构性失业。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国入世,仅中国汽车行业的劳动力数量就将减少49.8万人,加上其他行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给我国的就业形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合理妥善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生活问题,就产业选择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功效大大高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因此,要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及各区域在产业选择过程中,就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摆在应有的位置。

(三)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凡是人口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一演进过程,这既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也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无不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和崛起的。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持续了20多年,为其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经济腾飞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总的来看,我国目前工业化尚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较长时期内将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人为超越这一阶段,片面和过分追求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就可能出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又过早丧失的被动局面。所以应当借鉴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提升产业素质,为促进我国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适应我国入世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加入WTO把我国推上国际竞争的舞台。诚然,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但高新技术产业耗费资金巨大,人才素质要求高,就我国目前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与资金积累状况来看,把它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是不现实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必然选择。因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外国产品的大量进入,从而对我国的相关产业带来冲击,这就迫使我国必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而走出去的关键点,在于我国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就今后一段时期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不在资本和技术,而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应抓住入世后世界市场对我国大幅度开放和对我国歧视性待遇逐渐消除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出口,不断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二、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传统优势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参与国际市场和出口创汇的传统优势,在国际上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产业部门。如伴随着纺织服装协议(ATC)配额的结束,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已从1980年的4.5%,提高到目前的30%。中国加入WTO,在承担世贸成员义务的同时,也意味着将享受削减关税、最惠国待遇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的权利。如果能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雄厚生产能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

从资源禀赋上看,我国拥有的土地和资本只占世界的6.5%和2.0%,而人口与劳动力分别占22.0%和26.5%。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在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后变得更为明显。因为WTO虽然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经济体系内的自由流动,但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并没有在WTO自由流动的框架之内。因此,在产品和其他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全球化过程中,劳动力资源难以自由流动将会使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放大。虽然最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在表面上有上升的趋势,但就今后一段时间看,我国劳动力仍然呈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仍会十分明显。

(三)某些行业和企业已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多年的市场磨练,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一些大型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它们不仅拥有相当的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而且掌握了某些方面的核心和关键制造技术,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家电业,由于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早,已主导着80%的国内市场。海尔集团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家电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而且已经走向国际市场。

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大。但是,当资金规模还未积聚到一定程度,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时,如果就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很难取得理想的经济效果。所以各地在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时,应以提高经济效率作为产业选择的出发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适合出身条件的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中西部广大地区,资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而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符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西部地区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这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转变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错误观念,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制保证,在审批和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放宽限制,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要加大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通过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防止过度竞争和不公平竞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开辟合理的融资渠道

开辟合理的融资渠道,切实解决资金问题,是当前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担保难的问题,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等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另外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民间资本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应尽快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有序的民间借贷市场,使之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规范为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重要渠道。

(四)加大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改造力度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我国,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GDP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4%,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23,日本的1/25,德国的1/18。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速度,必须加以改造。

首先,要用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实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次,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技术,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再次,要用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软性高级因素改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实力。

(五)加快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

我国加入WTO后,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与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更新产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走“科技兴企”之路。而科技兴企的关键则是人才的培养。

1、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驾驭市场的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管理失误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注重科技人员的培养。要建立一支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技研发队伍,尽可能地掌握产品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既有自身特色又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系列。

3、注意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这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环节。只有尽快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才能避免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局面,使我国劳动力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