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制约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因素;扩大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动物疫病、畜产品药物残留、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推行HACCP管理体系、全方位控制疫病和药残、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深加工、调整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新市场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等因素推出了HACCP管理体系,全方位控制疫病和药残,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发展畜产品期货市场,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对策。可以逐步提高中国畜产品出口质量,化解国际国内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畜产品生产大国,2005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863.7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84%(FAO)。在畜产品国际贸易中,中国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按说中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中国畜产品出口步履维艰,屡屡受阻,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1.0%,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2.06%(FAO)。为此,笔者试图针对制约中国畜产品出口的一系列因素,探讨扩大中国畜产品出口、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制约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因素

当前畜产品安全问题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食品卫生安全的范围,已经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整个食物链的管理与保护问题。因此,各国政府对畜产品进口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更要考察该产品的生产地条件、生产过程各环节以及执行的标准和认证等情况。在影响中国畜产品出口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物疫病。由于动物疫病的传染性及其危害极强,各国为防止疫病的传入,保护本国人民和动植物免受侵害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越来越严格。由于中国动物卫生监管防疫体系不够健全,与世界不接轨,相关标准不统一,许多国家怀疑中国畜产品卫生状况,纷纷设置贸易壁垒。特别是近来由于禽流感、口蹄疫等原因,欧盟仍未解除对中国主要动物源性食品及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日、韩等国也没恢复中国冻鸡等禽肉产品的进口,俄罗斯不仅继续对中国肉类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而且又宣布禁止中国肉类产品输入。

2.畜产品药物残留。中国兽药及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检测方法还不够完善或不够先进。由于检测方法不够先进或先进方法成本过高,监控力量不足,管理不严、用药不规范、宰杀前停药期不够长,一些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用违禁药物或添加剂等,这都成为中国畜产品安全潜在的隐患。药残超标与中国的标准大多比国际标准低也有关。

3.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2006年中国畜产品出口的80%集中在周边的日本、香港、韩国,其中50%集中在日本,市场集中度过高,出口受主要市场影响较大,一旦主要出口市场发生变化,就会严重影响出口,也不利于稳定国内生产。2001—2004年中国禽肉出口直线下滑就与日本、韩国采取的制裁措施直接相关,造成禽肉生产陷于困境。中国畜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固然有地理优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是近几年两国愈来愈严的检验检疫大大增加了中国畜产品的出口成本和出口难度。尽管中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对日出口占比有所下降,但还是占了一半的比重。

此外,中国畜禽肉的加工转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畜禽肉转化率的十分之一,而且加工技术落后,多数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保鲜期和货架期短,市场适应能力差,这也影响了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畜禽良种覆盖率低也是影响中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优良的专门化肉用家畜品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中国肉类产品的品质,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

二、扩大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对策

针对中国畜产品出口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推行HACCP管理体系。HACCP(Hazards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一种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预防措施系统,是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基本原则,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被称为HACCP体系。该体系是以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两大监督支柱的食品质量与卫生管理方法,强调预防为主,将食品质量管理重点从最终产品转移到生产过程上来,以便更好地控制其卫生与安全。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分析,确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并建立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安全产品的生产率。HACCP管理体系在中国畜产品安全中的应用起步较晚,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还较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推行这种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的具体特点,研究HACCP在饲养场、屠宰加工厂的模式,搞好中国的HACCP的认证管理工作,保证中国畜产品质量,扩大中国畜产品的出口。

2.全方位控制疫病和药残。针对进口国的苛刻的检验检疫要求,一是防疫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主要疫病的发生规律,建立以高效低残留兽药防治为基础,以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方法为辅,杜绝使用禁用兽药,减少使用限用兽药,合理使用非限用高效低残留微生态产品的一整套药残控制措施。二是要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基地实行备案管理,由公司派专人对基地实行养殖管理(尤其是用药管理)、收购一条龙管理,从源头确保加工原料质量。三是商检部门和加工企业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调配人力资源,引进技术人员,建成高标准的专业实验室,提高检测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商检人员把世界主要进口国家农兽药残留限量汇编成册,分发给政府有关部门、加工企业和广大养殖户,使他们心里明白哪些药可以用,哪些药不能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及时向农民和加工出口企业通报由于药残超标带来的质量事故信息,以便引以为鉴。五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疫病和药残超标对整个畜个畜牧业发展的危害性。

3.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深加工。有些国家(如俄罗斯)严格限制中国生肉,但对熟食肉产品要求相对宽松,如山东诸城外贸集团与美国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合作,研制了十多种熟食肉产品,出口效益很好。我们应该支持企业加大投入,改变以往简单加工模式,大力鼓励(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深加工项目的发展,积极发展调理肉食品,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增强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调整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新市场。中国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局面必须改变,为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鼓励、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是多为企业提供新市场的相关信息。当前中国畜产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他们国外客户渠道少,不熟悉国际市场尤其是新市场,迫切需要政府商务部门、进出口商会帮助他们获得相关信息,如不同国别的市场容量、消费水平与习惯、价格走势;主要进口国有关畜产品的标准,药残限量法规及其动态变化;检疫综合信息;主要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等等。

5.发展畜产品期货市场,以稳定国内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7月份CPI为5.6%,创十年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4%,而在食品各类别中,肉禽及其制品以同比45.2%的涨幅拔得头筹,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由于2006年上半年生猪供过于求,许多农民宰杀母猪,直接造成从2006年下半年延续至今的生猪供应短缺、猪肉价格暴涨,也引发了整个肉食产品价格上涨。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不仅使生猪养殖者、屠宰、加工和流通企业面临无法回避的风险,而且制约了中国生猪品种改良、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以及猪肉深加工的产业化进程,从而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其他畜产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中国是生猪养殖、消费大国,生猪养殖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意义重大,当前畜产品期货的推出,生猪应首当其冲[1]。发展畜产品期货市场有利于指导农户均衡生产,防止价格大幅度波动,从而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6.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WTO和主要贸易国的进出口规则,更多地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工作。政府和行业组织都要积极开展与主要畜产品贸易国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全方位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和引入国际先进标准,实现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行业组织要组织专门的力量,重点跟踪国际标准组织(如CAC)以及主要畜产品贸易国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动态,政府应更多地参与CAC等标准的制定工作,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为提高中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及时调整中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策略,为促进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7.建立健全畜牧兽医体系,加快兽医体制改革,实行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目前中国尚未实行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兽药使用得不到有效控制,这正是造成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的根源。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实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必须建立实行官方兽医与职业兽医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