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法教学思考(4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济法教学思考(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济法教学思考(4篇)

第一篇:互联网时代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的运用

摘要: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的法制教育课程也在不断的完善中,怎样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是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案例教学;经济法

教学经济法在高等教育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怎样的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是当前我们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经济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将案例教学更好的应用到经济法教学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一、互联网时代影响

传统经济法教学观念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经济法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的不断活跃,经济生活越来越丰富,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给我们的案例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案例素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速度突飞猛进,刹那间扩散到全球被所有人知晓,特别是网络、智能手机等通讯手段的普及,使得教育信息更具有及时性、社会性,由此互联网时代的案例教学也具有了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点,带有了新的时代观念。从案例教学的界定上来看,更为的宽广了。作为经济法这门课程是属于理论和实际想结合的教学,纯粹的理论或者纯粹的实际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只有以案例教学的形式用真是的场景来实施,让学生参与其中,才可以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经济法的教学中要大胆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摄像演示法等方法。

二、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法

案例教学的应用案例教学是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的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对各种问题的应对能力。案例教学法其实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全面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理论加实践两手抓。可以从以下反面多考虑:

1、选择案例是关键

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是否成功取决于案例的选择,要想在案例教学中取得成功,在案例选择上非常的而重要,在教学中不是要运用很多、很多的案例,而是在案例的选择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才能起到必要的作用第一要多收集案例,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收集案例提供了便利,如电视上的“社会与法”、“今日说法”“法制在线”、“目击者“、”今晚800“等电视节目和法律新闻,报纸上的法律专栏、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如中国法律信息网等等,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以及法院的实际案例中进行收集,这么多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法律的内容和形式。第二,有了这么多的真实的案例后,怎样选择适合的案例又成为老师备课的关键所在。在目前千变万化的社会关系中,要围绕我们的教学核心内容及其基本理论来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通过在案例教学中的讨论来加强学生对经济法的理论原理的理解,在案例的选择中还要考虑案例是否具有专业性、启发性、严密性。只有所选的案例体现了这些方面的特点,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专业理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做好案例教学中的讨论环节

案例教学中的讨论、参与、分析其目的就是对案例及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问题,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法理的依据。如在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章节的学习中,由于在现实的生活、工作中,消费者被侵犯合法权益的事情屡屡发生。就是我们的学生也很少去考虑这方面的维权问题,更不知道怎样去维权。通过案例教学法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做一个智慧的消费者,树立学生自身维权意识,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多做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后的一个总结。案例教学法不是一个单面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既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也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参与、讨论达到一定程度,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归纳总结,并进行讲解,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在一些案例分析里面,没有标准的答案。在总结的时候就要对思路正确,见解独到的观点进行肯定,同时要对讨论中的不足之处予以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刺激学生再次参与的热情。如在商场购物中经常看到的打折商品会涉及到一句:“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这里面包含了两个相关的法律理论,一个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中的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有明确规定。二是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中的产品质量的瑕疵担保责任,这在我国合同法第40条有明确规定;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予以知识点的导出,然后要对此说法给予详细的说明。在此告示中的“一经售出,概不退货”,其实质是免除自身产品因为产品质量瑕疵而承担责任,这样的告示从本质上来说是无效的,其内容也是无效的。对于所销售的产品,不管是否涉及到打折,作为销售方都啊哟承担修理、更换、退货及至赔偿损失的责任。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需要精选案例,优化我们的实际教学环节,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扬长避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浅谈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概论》教学中的应用蔡杜阳-《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浅谈经济法案例在教学中的选取与运用——以经济法本科教学改革为视角张靖-《当代教育论坛》-2012

[3]团队式案例教学模式在优化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法》课程教学为例冯张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4]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停飞本科学员《经济法概论》教学中的应用赵媛莉,奚丽波,吴晓文-《科技信息》–2011

作者:董玉立 单位:青岛工学院

第二篇:传统教学法和创新教学法在经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应用

摘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经济法课程作为该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提供了关键的指导。本文从传统教学法出发,结合创新教学法,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

关键词:经管专业;经济法;教学法;运用

经济法是一门综合学科,也是经管类学生必修的科目。课程涉及的部门法较多和需要学生掌握的法理法条众多,逻辑推理过程晦涩难懂,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类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本课程在讲授中除了采用案例法、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法之外,还采用了“对抗辩论”这种创新教学法。

1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缺乏法律基础和相应的逻辑思维,无法对各个模块进行有机联系并体会真正的法律精神。第二,教材的适用性不足,没有系统规范的教材。经济法基本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定型,因此各种教材内容的选取及编排不同。第三,教学安排不合理,经济法一般为54学时,教学内容却有近二十部法律知识,学时偏少,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压力较大,学生学习也很吃力。第四,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目的认识有偏差,大多为了应付考试,强调单个知识点的强制记忆,人为地隔断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2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意义

第一,为学生奠定法律基础,提高法律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学生通过课程可以学到如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权利等基本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第二,指导金融专业的学生在从业过程中避开法律雷区,规避法律风险。金融行业是一个法律高风险行业,比如在证券法模块中结合2015年证券领域泽熙系的徐翔案进行讲授,学生直观体会到经济法在证券从业中的重要性。

3传统教学法的特点和运用

第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最传统的教法,也是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学环节通过授课教师课程中所涉及的法律规则或法律概念等进行详细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讲授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对知识框架形成完整、深刻的认识。讲授法要运用得好,要求授课教师有较好的讲授技巧和广博、深厚的知识积累。在讲授经济法第一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法”有深刻、完整、正确的认识,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首先要引入规范的“法”的定义,可以从五个层面结合不同社会制度、经济状况、道德状况对法的定义进行讲解:

其一,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者认可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可以引出从古到今的国家统治阶层,古代的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所制定的法律,反映的是这些阶级的利益;而今天的中国,统治阶级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制订的法律自然是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的。

其二,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古代,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呢?这里可以引入古代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争论的焦点是各个学派对于己方执政理念也就是法制主张的争论。儒家主张实行仁政,“仁者爱人”,推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为君主,对百姓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使百姓从根源上认识到违法是可耻的,防患于未然,从而形成整体的守法氛围,为封建阶级统治服务。而法家主张“轻罪重罚”,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严刑重罚”的观念,并通过酷刑、“连坐”等措施使百姓对法律感到恐惧,树立法律的权威,使百姓自觉守法。而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文明法制的国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通过普法教育和公检法机关执法并行的方法,形成人人守法的法律环境。

其三,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每个朝代的统治阶级所制订的法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息息相关。在汉朝,汉文帝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因为国家刚刚经历过战乱,百废待兴,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过多的酷刑和苛税会让国家难以发展。唐朝盛世,国家繁荣昌盛,是世界上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唐朝所实行的法律相对比较开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百姓已经摆脱了温饱的包袱,国家的法律则更多的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其四,法律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其五,法的作用是确认、维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第二,问题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法,更强调告诉学生是什么。作为现代的大学教育,我们更要强调让学生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创造性思考。比如在《合伙企业法》中,企业的设立条件要求名称不得包含“有限”、“有限责任”等字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把合伙企业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同的责任形式挖掘出来:合伙企业合伙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如果允许其在企业名称中含有“有限”字样,会对交易相对人产生误导,在企业破产而又资不抵债的时候,以为不能要求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从而丧失了主张自己合法权益的机会。第三,情景讲述法。该教学法主要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这个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答案,再运用法学理论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比如在讲到《合同法》中合同效力的时候,由于合同的效力有多种,有无效的、效力待定的、可撤销可变更的、有效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复杂,就可以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来举例。可撤销可变更合同中有一种情况是趁人之危,就是合同的一方利用另一方情况危急订立合同,并从中得到远超正常的收益。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晚上12点了,宿舍里的一位同学突发阑尾炎,大家准备打出租车把他送到医院,出租车司机一看这种情况,就索要了200元,而平时这个路程只需要50元。问同学们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种属于可撤销可变更合同中趁人之危的情况,如果当事人申请撤销,这个合同也可以无效。也就是说,同学们事后可以找出租车司机撤销这个合同,拿回多付的车费。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既掌握了理论,也可以将它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第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1870年朗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法学教育并大力推广,成为近一百多年来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讲授法律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律精神,运用法律规则。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讲授中,采用理论、案例、问题夹叙夹议的方式,即“以案说法”形式,在讲述相关具体法律制度前先以案例为引导,再以本节课要讲述内容为问题设问,最后以小结方式对核心问题分析总结,前后照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法律知识,体现边教、边练、边学的特色。在本门课的讲授中,笔者运用了许多案例穿插其中。

例如在讲授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时,笔者引入了这个案例:甲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双方约定由甲向乙提供一批价值50万元的钢材用于制造某种精密仪器,甲应于合同签订后10日内供货,货到付款。合同签订后的第5天,甲从报纸上得知乙因产品存在瑕疵而遭受巨额损失。于是甲通知乙,在乙付款或提供担保前中止履行合同。在这里甲行使的是什么权利?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解,学生可以掌握不安抗辩权的定义、情形和担保三个知识点,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点。第五,实例法。由于该门课程的施教对象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并不是要进行深入的法理研究,而是要结合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合法性和非法性分析,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也结合了许多当下热门的经济违法现象。比如在讲授公司法中的股权结构这部分时,结合了真功夫公司的内部股权之争进行讲述。在讲授知识产权法这一章的时候,主要运用了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关于Ipad的专利权之争、百度文库下载文章是否侵权、王致和等国内驰名商标海外维权等热点法律新闻进行讲述。尤其是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经济法知识和经管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知识在经济运行中的巨大作用。

4创新教学法——对抗辩论法的特点和运用

该方法是笔者结合了《商务谈判》课程的教授法以及法庭辩论和经济法知识点所设计的一个创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再现已有的案例中的内容,让学生模拟其中的某一角色,并代表己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法庭实例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在讲授完《公司法》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准备了一个对抗辩论的环节。

首先,寻找一个法庭实录的案例,案例如下:1995年11月23日,万华、朱玉前、沈龙、张艳娟签订了万华工贸公司章程,成为公司的股东。万华工贸公司成立后,由万华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2004年4月12日,被告万华工贸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被告吴亮亮,股东变更为被告万华、吴亮亮、毛建伟及股东邢小英四人以及变更公司章程的部分内容。这个案例涉及到的《公司法》的知识点很多:①大股东的个人决策不能等同于公司决策;②关于股东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撤销权;③股份受让人要取得股份,必须付出相应的对价;④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学生按照抽签,7人一组,每组里都有法官一名,原告三名,被告三名。原被告双方为了驳倒对方,细读案例,查询法条,辩论过程也很精彩,学生在辩论中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而在随后的辩论报告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真实再现案例辩论的过程,条理清晰地整理出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和法条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有理有据。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发地阅读教材和法条,同时也了解了法庭的辩论程序,提高了自己的辩论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结尾

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科目,但是它的课程体系、逻辑结构和经管类科目大不相同。授课教师要讲好这门课,必须转变思路,摒弃严肃晦涩的法学研究程序,真正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真正让学生热爱经济法,才能最终实现经济法课程创设的初衷,充分发挥经济法课程的作用,为经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纪恩,沈意浩.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50).

[2]廖晓虹.高职院校非法学专业经济课程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2).

[3]张永忠.互动式、实践性法学阶梯教学法初探——以经济法教学模式创新为例[J].科技信息,2007,(16).

[4]赵华,李霞,吴应珍,周伟艳.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5,10(26).

[5]王红涛.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丛,2013,(14).

[6]徐静.试论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作者:李佩娜

第三篇:信息化下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

[摘要]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经济法基础课程的信息化也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且课程的信息化也可以有效弥补经济法基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经济法基础;教学方式;考试制度

信息化课程教学,是指通过现代教学理念,利用教学中的多媒体、视频和即时聊天工具等技术手段,使教学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终目的。本文根据经济法基础教学的经验和工作总结,对经济法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在传统教学法下经济法基础的教学现

状在传统教学的观念作用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认知缺乏准确的定位,进而直接导致教学目标的错位。很多教师及学生认为该课程不过是考取相关证书的辅导教材,应试目的和功利思想过于浓重,使得教学的方法和目标停滞不前,和现实社会脱节。由于教学方法的停滞,经济法基础的教学方式依旧以强行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和教师缺乏课程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一般,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如此,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和教师已经开始考虑将信息化教学方法引入经济法基础课堂,但是在具体实施上,依旧是把传统教学内容原原本本地照搬到多媒体或网络教学平台之上,让学生进行浏览和学习。课堂上也只是把多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照本宣科,信息化技术在经济法基础上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信息化教学在经济法基础课堂的实现措施

实现经济法基础的信息化教学,首先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作为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经济法基础的教学过程要求符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不难发现,如果想创设与经济法基础相关的、符合真实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教学情境,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手段实现。所以,在教学的多个方面都要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创新。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传统的经济法基础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期末考试的顺利通过,这和职业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高职阶段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应当依照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学生运用经济法相关知识解决具体的案例为教学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信息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经济法基础中的实例作为背景和基础,通过计算机进行情境模拟的预设,之后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然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先设置的情境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已有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对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化的解答。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

经济法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最关键的步骤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首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对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和展示更多的真实案例与情境模拟法相结合,增加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案例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需要。其次,教师要运用网络资源收集符合教学内容并且热门、耳熟能详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而非根据教材中陈旧的案例进行反复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声音和动画等信息化方式将案例进行形象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经济法基础和自己零距离的接触。最后,教师还要熟练运用信息化的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辅导。诸如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重难点进行课件的制作、视频或音频的录制,之后进行资源共享或者上传到网盘。对于课后依旧有疑问的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视频或下载的方式进行课外的学习,而且利用多次、反复课程播放的功能,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

(三)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作业的布置,并且作业的答疑、辅导和批改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就考试而言,教师只需按照既定的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试题库的随机抽题杜绝了学生作弊的可能,计算机自动批改和分数的统计也省去了教师阅卷、核分与登记的精力,而且不会因为失误出现登记成绩出错的情况。并且无纸化作业和考试对节约成本、低碳环保、创造节能社会也有很大的贡献。信息化的课程发展给了经济法基础课程新的生机与活力,并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创造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对经济法基础,而且对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学提升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珺.教育信息化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以《经济法》教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4(37).

[2]朱昀.信息化手段下高职《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青年与社会,2014(6).

作者:王亚娜 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第四篇: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素质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教学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教育教学人员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1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特征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并且优化教学策略,但是整体教学模式的建构都必须以课程本身为依托,建立对应教学目标的教学计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分析高校经济法课程的实际特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在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经济、懂管理,并且对整体经济法律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保证实际教学过程是完全贴合实际教学目标的。另外,教师要对经济法课程以及法学内的经济项目进行课程的联系和知识的互动,建立经济行为的知识网络,保证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连接,并且对整体教学内容的衔接性进行及时的教学纠偏,从而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有效的学习互动。法学内的经济行为教学和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之间还是有其自身特点的,教师要集中研究其教学实质,并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1.1专业设置广泛

在教学内容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教学关注,主要是由于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专业内容的设置比较广泛。经济法教学在本科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的专业,其中包括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都开设了经济法的实际课程,但是各个不同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并不同,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在建立有效的教学项目和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有效分析相应的教学实质。另外,教学项目中经济类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比较广泛的,不仅涉及经济法中的相应理论,也对比较常见的法律类型进行了有效的讲解和实例分析,旨在更好的帮助学生对经济法建立系统化的认知,从而确保相应知识的内化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经济法的讲解和剖析,其理论深度的要求并不深,但是较之法学专业中的经济法项目存在很大的不同。

1.2教学目标

独立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走向的基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并且针对教学目标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建立贴合于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项目符合实际需求,集中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保证经济、管理工作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集中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2.1学生的课程认知结构缺失

任何教学课程的建立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没有建立足够的认知,相应的重视度也不够,就导致学生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项目,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高校教学人员要从多方面进行了解和剖析。一方面,从客观层面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缺失,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对于经济法没有建立相应的概念,了解的也只是高中政治中简单的经济类词汇和事件,没有对法学建立基本的理论概念,相应的理学背景也比较缺失,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能对相应的知识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络,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对于基本的教学认知也就逐渐丧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本身没有学习基础,就导致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非常困难,逐渐兴趣丧失,由于兴趣丧失就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整体教学结构不能得到有效的践行,直接影响了整体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从主观认知方面分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本身对经济法就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将经济法作为需要考试的一门科目,没有对经济法的内容建立主动学习意识,就会导致整体教学结构出现问题。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就会导致学生整体知识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会发生应付考试的现象。

2.2教师的教学内容专业缺失

在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就要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能被有效的调动,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行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经济法的是从不同侧面分析经济法的各个项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的项目就有所缺失。例如,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集中针对市场规划以及市场项目分析上,主要是利用经济法更好的规范市场行为,并且对经济法中相应的约束条款和项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汇总,另外,教师还要针对经济交易行为中合同的签订过程进行教学指导,甚至会涉及合同法和广告法等项目,若是教师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迁移机制,就会导致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建立的特别模糊,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在实际教学项目中,教师要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建立对应的教学项目,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对于经济法的不同需求,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欲望得不到满足,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讲授,也会导致整体学习效果的下降。

2.3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失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教学项目中只是依据课本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对相应的实践知识进行有效的践行,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只是片面的了解经济法中的理论知识,却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另外,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内,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甚至会发生满堂灌的问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就会导致整体学习行为出现偏差。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在实际教学课堂内虽然已经开始运用实例分析法以及实践教学法,但是整体项目的实效性却不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只是流于表面。学生对相应的经济知识还是停留在知识框架上,就导致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的降低,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激发自身的自主学习机制,没有良性互动的课堂,导致整体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缺乏实际意义。

3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路径分析

3.1优化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行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教学模式,保证相应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更好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最优化的教学引导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互动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在了解相应知识体系和法律知识的同时,对相应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具备实际解决经济分析行为的能力。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想实现以上目标,不仅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教授机制,也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平时对学习理论和实际学习方式进行反复练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自我能力的优化。

第一,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保证课程讲解和学生练习的并重式发展。教师要将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主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在相应的知识理念中建构进一步的内化模型,教师要保证利用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环境中,建立高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化框架。

第二,教师要将实践课程融合在理论知识内,促进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能对自身的学习行为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的运行相应的学习框架,保证整体学习行为能得到有效的分析和落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集中的汇总,教师要集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知识框架的建立和知识实践项目作为整体教学项目的重点,在提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更加优化的学习框架,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第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对应难度的实践教学,并且教师要积极的利用差异教学措施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真正建立贴合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措施,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优化

。3.2优化融合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设置合理化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材,促进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建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对应的教学措施,集中考虑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质,积极拓宽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框架的贴合模型。并且,教师要根据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基本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框架,集中确立相应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框架、教学措施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本身涉及的内容特别多,教师只有保证整体教学内容的丰富,才能建立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之间的紧密贴合,教师要利用相应的教学措施进行实用化知识的讲授和落实,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3.3优化教学路径,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的措施和方法,教师要利用优化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和教师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保证学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项目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建立有效的学习问题,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建立有效的思考模式,并且进一步扩充学生对整体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练习,促进学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保证合理化的安排内容,形成递进式的阶梯化教学,保证每堂课的课堂容量都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也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得到有效的践行。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利用讨论法对相应的经济学观点进行集中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效地建立课程进度和课程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保证相应的专业特点能在实际案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资源的自主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在平台内进行案例的推送,并且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内容建立有效的项目观点,通过讨论进一步内化相应的经济知识。教师要在平台内对学生的观点给予必要的专业化指导,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真正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辉.“经济法律通论”课程建设新思维[C]//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论坛论文集,2013:106-112.

[2]田艳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浅探[J].教育与职业,2013,30(9):141-143.

[3]梁静.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问题探析———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26(5):93-94.

[4]伍小美.高职“经济法”课程“2-3-4”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137-138.

[5]杨海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1):38-42.

[6]李皎,李宏,朱媛媛,等.高等农业院校《经济法》课程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消费导刊,2016,35(4):372-373.

[7]孙琳.应用型人才培养之独立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浅探[J].时代教育,2015,24(3):211.

[8]左剑君,王海焦.论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经济师,2014,23(2):227-228.

[9]喻靖文.浅论《经济法》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9):14-15.

[10]杨月锋,李正红,徐学荣,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课堂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3):61-65.

作者:于立华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