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劳动价值发展比较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动价值发展比较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劳动价值发展比较管理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比较分析;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两者历史观、人性观和观的不同;劳动价值观和效用价值观两者主要的理论观点的比较分析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效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健词: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发展历史比较

论文摘要:在经济学界,有关劳动价值理论和效用价值理论的争论从未停息过。将从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著作、主要理论以及历史观、人性观和阶级观等角度对两者做出相应的比较分析。

1.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比较分析

1.1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在英国巧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中,大量失去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进人城市工厂,也促进了城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生产和商业一体化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去那种仅仅根据商品价格差来理解利润的方法存在着很多困难。人们开始从现实经济现象出发去寻求一种解释价格和利润的新方法、新理论。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些经济思想家对劳动与价格和利润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他们认为,商品交换时的价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从而利润的源泉也必然是劳动。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赋税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后来经过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在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完善和发展,最后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1.2效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欧洲大陆的工业化使得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其中尤其以英国的工业化增长最为突出。为了摆脱由劳动价值论所带来的的阶级冲突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萨伊、西尼尔等人开始从主观理和物品效用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扇丈程,构建了效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到了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各自同时建立了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标志着作为新古典主义核心的效用价值理论的形成。

2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2.1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廉.配第0斌税论》、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马克思《本论》。

威廉.配第在经济学说史上被视为最早研究并提出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他在1662年出版的著作《赋税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将价值的源泉归结为劳动,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首次提出了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的观点,把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的社会劳动。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斯密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大卫·李嘉图在批判地继承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在其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更为深人和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指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在其代表著作《资本论》中,继承了古典政治指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理论观点,还首次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学说,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利学的基础。

2.2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代表人物及著作:边沁《道德和立法原理通论》、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瓦尔拉斯醉经济学要义。

效用价值论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效用价值论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自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19世纪70年初期,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各自阐述并建立了边际效用论,标志着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特征来研究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古典经济学杨合的效用价值论的最终形成。边沁在其著作《道德和立法原理通论》中提到“人类所有的动机都起源于对快乐最大化的追求”。边沁认为,人们的一系列动机,都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表现形式。边沁从效用论的角度提出“财富的大小通过价值大小的柳夏才能得以确定”。这意味着:效用的增加,提高了商品的价值,因此增加了所有者拥有的财富。

萨伊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指出,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他背弃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观点,将价值的起源归结为效用。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各自独立地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这三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边际学派的诞生以及作为新占典经济学筷:的效用价值论的形成。

3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两者历史观、人性观和观的不同

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矛盾的论证。劳动创造价值,不仅是劳动者社会作用的体现,而目使人本质发展的展示,是人类进步的根据。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使人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本质的核要素。

在人性观方面,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将人的本性看作是自私自利的,每个经济人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相同,效用价值论在人性观一样认为天是自私的。

在阶级观方面,劳动价值论在劳动者的历史观的基础上论述了劳动者的经济观。马克思在继承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由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它使无产阶级看清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共同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争取自身的解放。

4劳动价值观和效用价值观两者主要的理论观点的比较分析

两者主要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因此,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即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商品所付出的劳动。而效用价值论则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财富的效用(使用价值),因此,按照效用价值论的观点,生产商品的三要素一一劳动、资本和土地都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2)劳动价值论的立足点在于价值的创造,效用价值论的立足点在于价值的决定上。劳动价值论认为,由于劳动的二重性,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它们的效用所决定的。在市场上,某种商品是否具有效用决定了该商品是否具有价值。边际效用论认为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理评价,商品最后一单位的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根据商品的效用夹之商品的价值。

(3)劳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的分析侧重于质的方面,认为只有生产商品过程中的抽象劳动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后,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的分析则侧重于量的方面,认为商品的效用也即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需求程度的主观心理评价决定商品的价值。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数量的不曾力口,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从而商品价值量也会随着效用的不断满足而呈现出递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