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风暴信用危机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风暴信用危机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金融风暴信用危机分析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金融风暴的产生过程;金融风暴背后的信用危机;金融风暴产生的社会根源,对金融风暴信用危机分析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美国人一直希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价格远远超过了美国大众的购买力,于是,“房子梦”便牵动着每一个美国人的心、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信用评级机构、.信用无限扩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股份公司的成立,这三点简明扼要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正是凭借信用,积聚了大量资本,节约大量现金,即使在社会资本总量不变时,也可以使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信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或缺少的条件,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市场与次级债市场的分析,阐述本次金融风暴产生的过程,并揭示隐藏于其中深刻的信用危机及由此而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所不能克服的,也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金融风暴;次贷;信用危机

一、金融风暴的产生过程

2007年3月12日,世界瞩目的美国报导了一则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公司从此不再发放新贷款,由于没有现金付给摩根斯坦利、花旗和高盛等债权人,目前公司已收到上述债权人的催债致函。受此信息影响,该公司的股价很快跌至87美分,被证交所迅速停板,企业面临破产。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成为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标志。危机是如何由一个抵押贷款公司的破产,而迅速形成一个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呢?苦果是这样种出来的。

美国人一直希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价格远远超过了美国大众的购买力,于是,“房子梦”便牵动着每一个美国人的心。因此,为了实现美国人的这个梦,美国各界便各显神通,其中最活跃的是华尔街——世界银行的中心。各银行、贷款机构、债券公司、信用评级机构等纷纷出招,别出心裁地创造了各种信用衍生工具,以满足各种群体的需要。最引人注目的是贷款机构推出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简称“次级贷款”、“次级贷”、“次贷”,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的特点是在前两年还贷的利息很低,而且为固定,但两年后,就要实行浮动利率,还贷压力激增,不过,这种潜在风险,往往被忽视。因此,这种贷款对美国的低收入者有极大的吸引力。抵押贷款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纷纷放宽信贷标准,并且过度依赖信用评级机构对个人信用的评级,将之作为划分贷款等级的重要指标,而自己不与借款人进行直接的面谈,更没有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与偿还贷款的能力作深入的调查,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对次级抵押贷款人如此不真实了解的情况下,抵押贷款公司却争先大量投放次级贷款,到2006年底,美国的次贷就达到了6000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次贷市场的风险有多大。

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并不是疯子,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潜在风险,但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往往估计不足。为了分散与转移风险,他们又创造了另一种信用衍生产品——次级债,它是指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债券,最典型的是债务抵押债券,简称CDO。次级债一般是由投资银行打包次级抵押贷款,然后由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评级后,在债券市场上发行。通过这种信用工具,便把次贷风险分散给愿意并且有能力的承担者。次级债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很快便成为美国,乃致全球的投资者的追捧。在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债的强刺激下,美国的房地产一片火爆。房价不断上涨,银行利率长期低水平,促使了消费者疯狂地进行次贷贷款,投资商不断进行投资,投机者更是推波助澜,致使美国房地产,出现了永远升值的繁荣景象与银行利率永不加息的乐观局面。

然而,美国的次贷与次级债建立的基石,不是美国居民真实的信用与现实的能力,而是寄希望于美国房地产不断升值和银行利率持续低水平的幻想。我们不能不指出,他们忽视并且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没有永不衰退的市场。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局,从2004年开始至2006年底,进行连续17次的升息,联邦储备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后,抵制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之风和投资者的利润空间,美国房地产市场便大幅度降温,另外,次贷借款人还贷压力骤增,致使次贷违约率和拖欠率不断攀升,到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上升到13.3%,达到了4年来的最高记录。美国次贷拖欠率的大幅攀升,使抵押贷款机构现金断流,戳穿了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动摇了投资者与社会各界对房地产的信心,加速了次贷市场的恶化。以次贷为基石的次债,因其地基的的崩溃,整栋次级债的大厦也就倒塌了,而它把次贷的风险,通过债券扩散到了全世界,所以,当美国次贷与次级债一出现危机,就会迅速蔓延到全球。

二、金融风暴背后的信用危机

关于信用,马克思引用了杜克所说的“信用”,就它的最单纯的表现而言,乃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这种信任,使一个人,把一定额资本,在贷币的形态或估计有一定贷币价值的商品形态上,委托给别一个人。这个资本额,通常在一定期间之后,就会支付进来的。下面简单分析一下,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如何把信用推进风暴的漩涡的。

1.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

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火红,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在次级债高收益的诱惑下,放松了对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毅然将大批贷款打包成次级债,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等。整个过程,银行与抵押贷款公司只关注贷款的数量,忽视质量,并通过证券化,把信用风险在各个部门之间扩散,从而把信用一步一步推向危机的深渊。

2.次级抵押借款人

次级抵押借款人,指信用低的借款人,这些人不符合正常的贷款标准,只能从专门从事次级贷款的公司获得贷款。这些人不仅信用差,且大多数怀有投机心理,申请贷款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偿还能力,而是寄希望于房屋不断的升值上。次级借款人的信用低,收入不稳定,很大的投机心理,时刻威胁着资本主义生产不可缺少的信用与信用制度。

3.信用评级机构

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抵押贷款公司主要参考信用评级机构对个人信用评级来发放贷款,因此,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就至关重要。一旦这些评级机构偏离了客观、公正、中立的原则,就会使次贷一开始就建立在虚假信用的基础上。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公司、Fitch公司,在次贷与次级债评级的高收益刺激下,不是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进行评级工作,而是设身处地地参与到整个CDO打包的过程中,亲自涉足到金融工程中去,指导CDO打包专家如何通过用最高的信用评级,将不同的分块规模做大,从CDO中榨取最大利润。信用评级机构的这种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与叫骂,加剧了人们对信用的恐慌。

事实证明,资本家的贪婪本性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特性,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私欲无限膨胀,道德不断缺失,都使资本主义生产不可或缺的信用与信用制度,不断受到破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信用危机。一旦信用出现危机,社会资本运动就会突然停止,正常的生产秩序就会被打乱,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业。因此,由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便“水到渠成”了,也标志着美国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

三、金融风暴产生的社会根源。

由信用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华丽的外衣仍然掩盖不了生产相对过剩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铁的事实,危机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危机爆发的形式。

1.信用无限扩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信用的作用概括为三点。

(1)为促成利润的均衡,或促成资本主义生产全部所依以立脚的这种均衡运动起见,信用制度是必然会成立的;

(2)各种流通费用的节减;

(3)股份公司的成立,这三点简明扼要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正是凭借信用,积聚了大量资本,节约大量现金,即使在社会资本总量不变时,也可以使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信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或缺少的条件。然而资本家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并没有消失,信用只是资本家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不是造福社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