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贸易技术壁垒经济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又称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技术壁垒。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已经成为主要的非关税壁垒形式。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10%~30%①;到了90年代末,这一比例已上升到45%左右。②技术壁垒的日益盛行并不断强化,对整个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技术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具有一些明显不同于传统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它的作用机制及经济效应与传统贸易壁垒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需要从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种种表现出发,深刻认识技术壁垒的内涵,并在借鉴已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技术壁垒的作用机制和经济效应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从尽可能完整的意义上来认识和把握技术壁垒这一新型的贸易壁垒。
二、贸易技术壁垒的理论界定
贸易技术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对于什么是贸易技术壁垒?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世界贸易组织虽然有《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协议),但该协议并没有对技术壁垒进行明确的定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贸易技术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DonnaRoberts,TimothyE.Josling,andDavidOrden,2000;陈志田、叶柏林,2002;郭从彭,2001;等等)。显然,这种定义混淆了技术壁垒的现象和本质,值得商榷。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确实表现为标准、技术法规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但技术性贸易措施本身并不是贸易的技术壁垒,相反,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规模经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人类安全健康和保护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将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同于贸易技术壁垒,明显与事实不符。WTO/TBT协议前言也明确指出,“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能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做出重大贡献”,并且“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
显然,WTO/TBT协议也不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本身就是贸易技术壁垒。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技术性贸易措施才成为国际贸易的障碍,演变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呢?首先,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体制性差异使之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影响一个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产业的规模和集中度,个别供应商或购买者的优势地位,技术进步的水平和速度,安全、健康、环境等公共利益的保护等。由于这些因素在各个国家是不相同的,各国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以标准为例,目前存在大量的技术标准,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也有许多国际标准。这些标准水平不同、内容各异,很容易形成对国际贸易的巨大障碍。比如,由于英国、法国、比利时的市场对电视机的技术标准要求各不相同,比利时的飞利浦彩电生产商必须改用三条不同的生产线分别生产供应这三个不同市场的电视机,否则产品便无法打入这些市场。
其次,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歧视性制定和实施使之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这种技术壁垒主要表现在:一些国家精心设计标准,专门用来对某些国家的产品形成贸易障碍;利用各国标准的不一致,机动选择对本国有利的标准;标准和技术法规等经常变化,甚至制定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使外国商品难以符合这些要求;通过实施有关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迫使进口商品重新包装或更换标签,增加进口商品的技术和费用负担;在实施技术标准、法规的过程中对外国产品设置重重障碍,使商品的销售成本大大增加,或延误交货期,从而降低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例如,美国环境保护局曾根据对《1990年清洁空气法》的一项修正案,制定并颁布了一项法规,对进口汽油和国产汽油制定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技术标准。对于国产汽油,该法规只要求国内各炼油厂以1990年各厂的质量水平为基准线;而对于进口汽油,则由美国环保局根据1990年全国汽油的平均标准数值规定一项法定基准线。①
两种不同的技术标准,使外国汽油很难进入美国市场。再次,技术性措施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使之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这类技术壁垒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商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严格,制定的标准、技术法规等往往比较苛刻;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商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技术性措施的水平远不及发达国家。这样在发展中国家合格的产品,到了发达国家却成了不合格的产品,造成了贸易的障碍。这类贸易壁垒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方面,如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等。这类高水平、严要求的标准和技术法规都是发达国家根据其国内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却很难达到。这种貌似公正、实则不平等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这是超过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过高和过于苛刻的技术性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贸易壁垒。最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缺失使之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
当前,各国技术法规、标准繁多,各种技术规定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易掌握。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也颁布了许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技术规定。例如,目前欧盟、美国各有10万多个技术标准,德国仅工业标准就有1.5万个,这给各国情报系统带来很大压力。由于受情报系统所限,出口国往往对进口方的各种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难知其详,或缺乏最新版本,从而贻误成交机会,使商品出口受阻,造成贸易的障碍。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所谓贸易技术壁垒就是指,指由于各国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检验检疫措施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体系不同,或水平不同,或信息不足,或不能相互协调,或歧视性制定和实施而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如果进口国为实现保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居民健康等合法目标,并按照有关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给国际贸易造成障碍时,可以认为这是合法的技术壁垒;如果进口国以实现保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居民健康等合法目标为借口,并违背有关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给贸易造成障碍时,则构成非法的技术壁垒;如果由于贸易各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体制性差异或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而给国际贸易造成障碍时,则称之为客观性技术壁垒。
三、贸易技术壁垒的作用机制
从贸易技术壁垒的作用机制来看,一方面,技术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品数量的作用,即只有符合某些技术性要求的商品才能进口,否则不许进口;另一方面,技术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品价格的作用,即增加进口商品成本,进而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有学者将这两种作用机制分别称之为技术壁垒的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冯宗宪、柯大钢,2001)。从技术壁垒的形成过程来看,首先是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标准或技术法规等技术性要求,并根据这些技术性要求对进口商品进行合格评定,产品符合规定,则允许进口,否则禁止进口。如果进口商品完全达到进口国的各项要求,则进口可以自由进行,这时技术性贸易措施并没有形成对贸易的障碍,并未形成贸易的技术壁垒;而一旦法规或标准的制定使得进口产品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性要求,进口商品将被禁止进口,这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壁垒作用是显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演变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对进口商品产生明显的数量控制作用。
由于利益驱动,出口方必然努力设法跨越技术壁垒以抓住市场机会。但是,此时进口产品要进入进口国市场,就必须按照进口国的技术性要求,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或者改进产品的包装,使之符合规定要求。而产品的改进,往往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或进行新的投资,从而增加进口产品的成本负担,进而削弱进口产品的成本优势。由于进口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合格评定程序,要支付检验费用及其他费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进口产品的成本。因此,此时的技术壁垒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形成了对进口商品典型的价格控制作用。图中横轴表示进口国的商品进口数量,Q表示同类商品的进口批量;纵轴表示进口国对商品的技术性要求,由下至上表示技术性要求水平的提高。当技术性要求为X0的水平时,图中所列商品A、B、C、D、E等都因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技术性要求而被允许进口。
而当进口国将对进口品的技术性要求提高到X1的更高的新水平时,则A、B商品因低于X1的要求而被拒绝进口。这里,进口国技术性要求的提高明显地形成了对进口品的贸易障碍,对进口商品产生了数量控制作用。出口企业只有通过增加成本,对产品进行技术性改进,方能使产品达到新的要求,进而出口到该进口国市场。这时,技术壁垒便又会通过影响进口商品的成本,进而形成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控制作用。Q表示某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AC表示该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由于一般情况下生产过程存在规模经济,AC曲线凸向原点并严格递减,即产量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越低。假设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P0,则在没有技术壁垒的情况下,出口企业产量为Q1,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单位产品利润为w。
当进口国的标准、技术法规等与该产品的生产国不一致、或者进口国有意设置技术性贸易障碍时,出口企业势必要调整生产过程或付出额外的费用以使其产品符合进口国的要求,这一额外的代价记为ACt。ACt的存在使该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曲线AC的位置上移,如图3(b)所示。这样,在出口企业产量仍为Q1的情况下,该产品在进口国的售价至少需要从P0提高到P1企业才能获得正常利润,否则会产生亏损。而价格的提高,无疑将降低该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以上便是技术壁垒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控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将生产规模推进到Q2以上,尽可能降低单位平均成本以赢得竞争优势,如图3(b)中所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壁垒具有对进口产品数量和价格上的双重控制作用。当技术壁垒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动时,就会对进口产品产生数量控制作用和价格控制作用,进而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企业经营、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产生影响。
四、贸易技术壁垒的经济效应
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贸易技术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要复杂一些。因为一般情况下,进口国贸易壁垒的存在会对进口产品产生价格或数量方面的控制作用,但并不会导致进口国国内此类产品的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移动;但是技术壁垒就不同了,在多数情况下,技术壁垒确实不会影响进口国国内的供给或需求情况,但在某些条件下,技术壁垒却又能够使国内的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因此,在运用贸易模型分析技术壁垒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这种差异。
(一)进口国国内供给和需求都不变动时技术壁垒的经济效应为提供分析的基础,此处首先做出如下假设:(1)进口国的进口水平相对于世界市场来说非常小,不会影响该产品的世界价格,即此处假设的是小国贸易模型;(2)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对所有出口到该国的产品都适用;(3)贸易产品的进口不会带来实际的风险,即不会导致国内该产品供给曲线的移动;(4)技术壁垒也不会带来国内需求的变化,即不会导致国内需求曲线的移动。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技术壁垒的经济效应将可以用图4进行分析。图中P表示商品的国内或国际价格,Q表示产品的供给量或需求量,S表示进口国该产品的国内供给曲线,D表示进口国对该产品的国内需求曲线,PW表示世界价格,C表示单位进口商品为达到进口国的有关技术性要求而增加的额外成本。根据假设,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的将是世界价格。在这一价格下,进口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量是QD1,国内生产者的供给量是QS1,两者的差额是该国的进口量,以QS1—QD1表示。当进口国为保护国内生产者而采取增加进口商品成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时,将会导致进口国国内价格上升到PW+C,进而使进口量下降到图中的QS2—QD2。比较技术壁垒状态与自由贸易状态时的情况,可以看出,技术壁垒的存在,增加了进口国的生产者剩余,大小为图中的面积a;减少了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大小为图中的面积a+b+c+d;进口国生产者剩余的增加(a)全部来自于该国国内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因而与自由贸易相比,这种技术壁垒产生了(b+c+d)的净福利损失。从形式上看,上述分析与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非常类似,单位进口商品的额外成本C就相当于对单位进口商品征收的从价关税。但实际上,这种技术壁垒对进口国所造成的福利损失要远远大于关税壁垒。因为关税壁垒虽然产生净福利损失,但对进口国来说它至少还会带来关税收入,而这种技术壁垒除了带来社会福利净损失之外,却什么收益也没带来。
(二)进口国国内供给不变而需求变动时技术壁垒的经济效应在某些情况下,进口国为保证进口产品的质量,增加消费者的知情权,可能会对进口商品提出一些特定的技术性要求,比如实施强制性标签制度。当这种技术性贸易要求造成对进口产品的贸易障碍时,便会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这种贸易技术壁垒的经济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会增加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进而削弱进口产品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由于进口产品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性要求,特别是达到了进口国的一些特殊规定后,将会大大增强进口国消费者对该进口产品的消费信心,进而使得进口国该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需求增加。表示没有对进口产品提出强制性标签等技术性要求时,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曲线。它反映的是国内市场对进口产品只有有限信息时的需求情况。S代表进口国该产品的国内供给曲线。国内供给曲线将不会发生移动,因为此处的技术壁垒并不会改变国内的生产成本状况。从图5看出,没有技术壁垒时该国的进口量将为QS1—QD1,记为M1。当进口国对进口产品提出技术性要求之后,只要进口产品达到了这些要求,消费者将会更充分地知道进口商品的有关属性,进而提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信心,进口国对此产品的需求将增加到D2。也就是说,进口国对该产品的真实需求是更高的需求水平D2,只是由于信息不充分,才使需求水平处于D1的较低的位置上。当然进口产品为满足这些技术性要求,必然会产生额外成本C,从而使进口国国内价格提高到PW+C。这时,贸易量将变为QS2—QD2,记为M2。但此例中,我们无从判断M2与M1的大小,也无从判断此种情况下技术壁垒的净福利效应是正是负。这将取决于技术壁垒使进口产品成本的增加与需求曲线移动幅度的大小之间的比较:如果技术壁垒只少许增加进口产品的成本,而使需求曲线向右大幅度移动,则该技术壁垒将会提高进口国的净福利水平;反之,则会造成进口国的净福利损失。
(三)进口国国内需求不变而供给变动时技术壁垒的经济效应在一些情况下,如果一国对进口产品不采取任何技术性措施,任凭产品自由输入,则确实存在伴随产品进口而带来的动物疾病、植物虫害或环境破坏等风险。这些疾病或虫害一旦在国内蔓延,将会严重影响国内生产能力,使该国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即产出能力下降。分析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为满足合法目标所必需的技术壁垒将比完全自由贸易或完全禁止贸易的效果要好。S1代表没有贸易时进口国的国内供给曲线。如果进口国为避免进口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禁止该产品的进口,则这种条件下,进口国国内市场的均衡价格将为PA。如果该国实行对进口产品不施加任何技术性要求,则进口国国内供给曲线会因病虫害等的蔓延而左移到S2的位置,即产出减少。此时的国内价格是PW,即世界价格。对比自由贸易与禁止贸易这两种极端的情况,显然,如果没有伴随进口产品的病虫害风险的存在,即如果进口国国内供给曲线不会发生移动,则完全的自由贸易会带来明显的福利收益。但是,由于确实存在着病虫害蔓延的风险,这样自由贸易的短期福利收益便变得微不足道,它将会被进口产品携带的病虫害在国内的蔓延给国内生产带来的损失而抵消,甚至这种损失会大大超过自由贸易带来的收益。因此,与自由贸易相比,采取完全禁止贸易的政策将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如果进口国在关境采取必要的技术性措施便能检测出这些病虫害,确保产品进口不会影响国内生产能力,即不会导致供给曲线的移动,则这样虽增加了成本C,提高了国内价格,但却纠正了伴随进口产品带来的负的外部性,综合来看,是合算的。这种情况下,PW+C便成为不存在病虫害风险的世界市场价格。从图中可以看出,采取适当水平的检验检疫措施要比完全禁止贸易效果为好。从以上分析看出,贸易技术壁垒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呈现出多重性和复杂性:如果进口国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不会发生移动,则这时技术壁垒会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净福利损失;如果进口国国内供给不变而需求发生变动时,则技术壁垒的净福利效应是正是负,将取决于技术壁垒使进口产品成本的增加与需求曲线移动幅度的大小之间的比较;如果进口国需求不变而供给曲线发生移动时,实施为满足合法目标所必需的技术壁垒将比完全禁止贸易或完全自由贸易的效果要好。
五、结语
贸易技术壁垒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由于具有灵活性、隐蔽性、复杂性、利弊双重性和一定的合法性与客观性,技术壁垒已经构成当代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并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最常用、最有力的贸易保护手段。虽然在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调下,一部分技术壁垒得以削减或消除,但新的技术壁垒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安全、环保要求的强化而不断产生和更新。当代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日益突出,原产地规则、劳工标准越来越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就是明证。技术壁垒将为21世纪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