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经济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包括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这不仅是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目标,更是新世纪科技革命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结构调整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并且有可能实现我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当前的知识产权工作要围绕结构调整,加强对技术创新及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和重点的引导,提高创新水平,加大保护力度。
关键词:知识产权/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
前言
调整产业结构是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为迎接新世纪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挑战,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调整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
一、产业结构调整:新世纪科技革命的挑战
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在于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整个世界而言,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期间,哪个国家顺应这一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潮流,走在科技革命的前端,发展高科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谁就立于不败之地。产业结构调整之所以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因为“结构”决定“市场”,“市场”决定实力。传统产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档次和适用性低,那么拥有的市场份额自然就少,实力就谈不上。
一、所有制结构变动和非国有经济高速发展
(一)资本投入的所有制结构
从资本金和资产角度分析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我们以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例(见表3)。1999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收资本占全国的比重为61.5%,集体经济比重为8.5%,两者之和为70%,占有全部工业资本金的2/3。而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资本金比重分别为7.6%、15.4%和12.4%,这三类经济的资本金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的比重为35%。从资产结构来看,1999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金结构基本相同,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经济的资产比重分别为68.8%和9.0%。由于加上了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控股部分,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比重被放大了。这说明了两点:(1)尽管我国经济日趋多元化,但公有经济仍然占有主导地位;(2)和产出相比较,公有经济占用的资产达77.8%,但提供的产值(1999年国有工业21.4%,集体工业18.3%,合计39.7%)相对较少,说明公有经济的要素生产率较非公有企业要低。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是私营企业,一方面是新建企业不断增加,同时集体企业改制后有一大部分转制为私营企业和私有的有限责任公司。统计表明,至1999年底,我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近150.1万家,私营企业投资者322.4万人,拥有注册资本近万亿元人民币,聘用员工2021.5万人。
(二)国民产出的所有制结构
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4772亿元,其中,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亿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为24.2%,而公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占75.8%。这是根据新标准计算的,即公有制经济中包含了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假如按照旧有口径计算,那么非公有成分大约在32.9%,公有经济的比重大约为67.1%。很明显,在国民产出中,公有经济的比重还比较高,但在商品流通等竞争性强、对非国有经济的禁入较松的第三产业,公有经济的比重下降较快(见表1)。
摘要: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关键词: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劳动就业
经济增长是和结构转变相联系的,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人口与就业结构的转变及城市化等内容,它意味着在需求结构和贸易结构变动的驱使下,劳动、资本等要素不断向高生产率、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和区域流动。本文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分析我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调整,这种变革与调整已经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效率的提高、运行机制的改变和愈来愈典型市场经济的特征。在这一进程中,就业增加也是在结构改善和配置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所有制结构变动与非国有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相伴随,原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一个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轮廓已经显现在我们面前。
(一)国民产出的所有制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的二元经济反差(Bardhan,P.andC.Udry,1999)。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的一个特征是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显著,促使结构转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与这种要求不对称的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进程比较迟缓,结果“不仅严重制约着制度变革的传导,而且直接影响着制度调整的空间”(刘元春、罗玉波,2003),在某种程度上,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性”因素(课题组,2005)。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迟缓会影响诸多方面。在资源配置方面,二元经济结构内生出分割的要素市场,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不能与现代部门的资本有效对接,从而形成了劳动与资本的双重过剩(王俭贵,2002),这说明增长还远没有接近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
在收入分配方面,二元经济结构使市场的竞争机制和工资的拉平机制难以充分作用,现代部门不能通过涓滴效应惠及传统部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难以缩减,反而有相对扩张的趋势(约翰逊,D.G.,2004;蔡,2002;XinzhengShi,2002)。在地区发展方面,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地区间的经济互补,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难以最优配置,诱发的往往是地区间的回波效应而不是扩散效应,以致于1978年以来地区差距呈现出一种先减弱、再增强的“U型”趋势(范剑勇、朱国林,2002;林毅夫、刘培林,2003)。在增长方式方面,二元经济结构使资本大量淤积在现代部门,工业增长大多采用投资主导的“马克思类型”,而不是技术主导的“库兹涅茨类型”(速水佑次郎,2003),工业增长伴随着资本—产出比的不断上升,人们有理由质疑此种增长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在宏观经济方面,二元经济结构致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缓慢,这在萧条时会通过抑制需求和投资而加剧通货紧缩,在过热时会因缺少来自农村的熨平机制而放大通货膨胀。
此外,二元经济结构还具有“繁衍”特征,整个经济体系以产业为核心,会引申出区域、金融、技术二元经济结构等次生产物,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彼此缠绕,共同构成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上述情况使人们追问:为何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比较迟缓。现有文献对此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一个原因是:这些文献未能解释二元经济反差产生、或者说工农业存在生产率差异的实质性原因(高帆、秦占欣,2003)。当然,也不可能说明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向和要害是什么,这会影响到人们对二元经济问题的认识深度,看来分析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趋向及决定变量是讨论问题的切入点。基于此,本文采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试图从分工演进的视角,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趋向问题作出理论阐释。本文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的综述,第三部分是模型及推导的命题,第四部分是对命题的检验,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含义。
二、文献综述
现有关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大多将二元经济反差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特征性事实,主张通过适当的方式来促使经济结构转化。这样,分析转化路径就成了现有文献的研究重心,围绕这个主题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古典主义思路,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马尔萨斯陷阱”,农业中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在这个思路下,Lewis,W.A(1954)构建了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此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两部门之间存在着关联效应:现代部门以低工资从传统部门吸纳劳动力———现代部门在工资和生产率之间获得利润———现代部门将利润资本化并扩大部门规模———传统部门的劳动力被不断吸纳,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最终促使两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相等。
摘要:经济结构转型对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在本文中,笔者就围绕经济转型问题,从经济抑制的角度进行探讨。通过对金融抑制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带来的弊端是多方面的,这些消极方面无一不对经济结构转型产生阻碍。本文得出结论,过度的经济抑制,势必阻碍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经济结构的失衡。
关键词:金融抑制;经济结构转型;金融体系;经济发展
一、引言
经济结构转型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传统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经济转型的基本路线表现为工业部门逐渐代替农业部门,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种新技术、新科学的进步,工业部门所占比例又逐步降低,而服务业成了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但是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却违背了Kaldor事实,更甚一步,传统的经济平衡理论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于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方式。通过对结构转型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规划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制定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从农业到工业又到服务业的这种产业转型的路径的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现有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过于关注相关因素和过于关注技术相关的原因。相关的原因表明,恩格尔法则是促使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恩格尔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也相应的增加。家庭收入的增加促使在家庭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的比例所占比重降级,从而对农业产品德需求比例降低,促使农业产业的比重也会相应减少。与此同时,家庭服务业的需求增加,服务业的消费在家庭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上升,为了迎合这种转变,社会需要做出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服务业逐渐代替了传统农业和工业成为了社会的主导产业。过于关注技术相关的原因,产生产业结构的转型与技术进步相关的认识,即不同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的不同取决于不同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发展程度的不同。另外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转变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国家对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必然对产业部门的发展产生引导作用。国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不同阶段,会做出相应政策的调整,运用宏观与微观调控双重手段使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大可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可见,政策也是对产业结构转变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二、金融抑制的消极影响
笔者就将针对产业结构影响因素中的政策因素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国家的金融抑制措施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金融抑制政策主要有以下消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