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内所有制结构衍变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李亚平1雷勇2作者单位:1.安徽大学经济学院2.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分析1949~2009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同期经济效率的变动趋势,探索所有制结构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为深化经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历程
所有制结构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数据来源和选取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1996年以前公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与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之和,而1996年之后公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则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与集体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1985~1997年的公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包括村及村以下所有工业的工业总产值;1998~2006年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2007年以后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他年份为全部工业企业的数据。
(二)计算结果
本文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与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为集体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与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与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之和;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与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因此,可计算得出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三)小结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描绘出1949~2009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图。(见图1)图1表明,1949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路径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迅速提高,但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1958~1979年为第二阶段,全社会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979年以后为第三阶段,逐渐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演变。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可以把1979年作为分界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迅速地向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过渡。这一时期,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上升:1949年,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26.79%,到1958年这一比重达到100%。同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且这种单一公有制经济模式一直延续到1979年。1979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由1979年的100%下降为2009年28.24%。
二、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效率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不断地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所有制结构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率,进而研究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察我国的经济效率,需要以相关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1952~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两项指标来分析经济效率。
(一)1952~2009年我国GDP增长率变动情况
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我国GDP即当价GDP的全部数据均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而不变价GDP是用当价GDP与以1952年价格为基数的GDP价格指数的商表示。我国从1952~2009年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如表2所示。为了更直观地表示我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根据表2的数据绘制出GDP增长率的波动趋势图。(见图2)
(二)1952~200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衡量科技进步的指标。通过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化(见表3),可以看出,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效率的波动情况。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出TFP的变化情况,本文根据表3数据绘制出1952~2009年我国TFP的变动趋势图。(见图3)
(三)小结
由图2可知,排除价格因素和经济周期波动因素,我国实际GDP增长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由图3可知,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也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因此,可以得出结论:1952~2009年,我国经济效率的演变趋势线呈“微笑曲线”形状。
三、结论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以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客观依据,要以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评判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根据前文,发现我国所有制结构呈倒U型变动,而随着所有制结构的演变,经济效率呈“微笑曲线”形状演变。我们可以用波动趋势线表示出我国建国以来所有制结构与经济效率的演变趋势。(见图4)1949~2009年,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与市场并存向计划经济转变,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曲折过程。1979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分水岭:1979年以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直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979年以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09年该比重不足30%。从1949~2009年我国经济效率变化趋势发现,在计划经济时期,不是公有制结构比重越高,经济效率就越高;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也不是公有制结构比重越低,经济效率就越高。我国的公有制程度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理的公有制经济比重区间。当所有制结构临近该区间时,效率越来越高;而当所有制结构偏离该区间时,效率越来越低。由于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而本文仅研究了所有制结构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把公有制经济区分为垄断与非垄断部门;区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公有制经济的效率源泉,把创造经济效率中外方的技术与管理因素剔除。而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