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力成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成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力成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本文作者:王海燕1焦知岳2作者单位:1.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迅速成为“世界加工厂”。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的、不可逆转的现实。那么,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影响到一国的产业结构?其将通过何种机制传导至产业结构?对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将呈现怎样的影响?政府又将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将利用1980-2010年的全国统计数据来研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1.1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三次产业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如图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30.17%下降到2010年的10.10%,降幅非常明显。第二产业比重则呈现先降后升、而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48.22%下降到1990年的41.34%,到2008年再次回升到47.45%。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1983年之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缓慢,之后迅速上升并在198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到2010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仅为3.61%。

1.2我国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得到极大改善,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有:1产业间结构不合理,发达国家GDP的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第三产业比重是最大的,一般大于65%,而中国的产业结构明显达不到这个标准[1]。2产业内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中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第二产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生产多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信息、咨询、科技等新兴产业比重过低。3产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2],产业发展中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突出,产业发展依然处于低级水平。

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

2.1收入机制

劳动力成本概念是从企业角度提出来的,若从劳动者角度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则意味着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提高和相关福利及社会保障的改善。根据恩格尔系数理论,居民收入增加与福利改善将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具体表现为:消费模式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转向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为主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模式[3];消费等级从低附加值的基本需求消费转向高附加值的品质消费。消费模式升级带动产业间结构升级,即第一、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升级;消费等级升级带动产业内结构转型升级,即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状态转型升级。

2.2成本机制

劳动力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通过成本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劳动力成本上升面前,企业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进行变革,无论企业做何种选择,其结果都将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选择退出市场,释放出来的资源将从退出产业流向其他产业,从而引起产业间结构调整;二是企业选择迁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这将促使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高劳动力成本对企业的“倒逼机制”[4],企业不得不进行通过创新和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等途径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倒逼机制”有利于企业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内升级;四是通过要素替代,即用资本技术来代替劳动力要素进行生产,其结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得以扩张。

3劳动力成本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3.1统计模型、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3.1.1统计模型

本文选用半对数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该模型能够反映劳动力成本上升变动百分比对各产业比重的影响情况。

3.1.2指标选择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有很多,如各产业产值之比、各产业就业人数之比等,本文选取最常见的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具体来说,Y1为第一产业产值/GDP,Y2为第二产业产值/GDP,Y3为第三产业产值/GDP。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定义,劳动力成本除了涵盖职工的工资、所得、薪酬之外,还包括雇主承担的职工住房成本、职业训练成本、工人招聘费用及雇佣员工发生的税收成本等。鉴于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中并没有全面的劳动力成本核算数据,职工工资是劳动力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本文选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衡量劳动力成本的指标。

3.1.3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1980-2010年各产业产值的比重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样本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3.2实证分析结果

3.2.1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最常用的ADF检验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都是非平稳过程。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变量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存在单位根”原假设,即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过程。

3.2.2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运用EG(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确定劳动力成本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协整方程如下:(略)。根据OLS方法估计方程计算非均衡误差,并检验残差的单整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1、2、3残差单位根检验的t统计量分别为-2.6201,-3.001,-2.6403,其相伴概率值分别为0.0106,0.0040,0.0102,均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变量间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方程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上述各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以及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计量结果是可信。实证研究表明:1)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为负。从模型1可以看出,实际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使得第一产业比重减少0.0601%。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影响。模型2表明,实际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使得第二产业比重增加0.0083%;模型3表明实际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使得第三产业比重增加0.0517%。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三产业的影响高于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从回归系数上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达到0.0517,而第二产业仅为0.0083。

3.2.3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显示了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联系还需要检验来确定。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二产业比重与劳动力成本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劳动力成本是第三产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但第三产业比重不是劳动力成本的格兰杰原因。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的原因,并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也有助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对劳动力成本提升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4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收入机制与成本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三次产业比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为负,而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为正;4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高于第二产业;5第一、二产业比重与劳动力成本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劳动力成本是第三产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但第三产业比重不是劳动力成本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政府和企业要抓住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机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4.1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促进作用,积极创造环境支持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政府要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政府要健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2强化政府服务和引导功能

政府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服务与引导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各地政府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特点以及产业结构现状,按照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原则,制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5]。二是要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通过完善道路、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强化社会治安,提高本地服务配套水平,提升文化产业的含量和层次,建立新型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等硬、软环境的改善来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三是鼓励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和民间合作组织,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统计监测、政策研究、人才培训等服务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4.3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最大,因此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战略性高端产业,是各国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具有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是农业、工业和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4重视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都要重视研发投入,建立有效的研发投入机制,如科技专项配套投入机制、研发投入奖励机制等,在科研启动、技术研发、成果申报等方面给予用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必须主动进行学习和技术创新,加强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产业技术联盟、委托研发、组建联合实验室、成立合资工资等多种形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具有一定规模和研发基础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平台,增加研发人才和资金的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产业高层次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利用本地优势,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6],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4.5积极提升劳动者素质

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是劳动力成本的高低,而是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要加强对非熟练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我国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供人力支持[7];二是政府和企业通过加大对教育、科研投入来培养高端人才队伍,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储备人力资本[8];三是运用政府政策、市场引导和企业战略调整等途径,积极引导高素质劳动力向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转移,向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与营销环节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