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泛北部湾金融机构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意义;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现状;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面临的困境;推进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对策,对泛北部湾金融机构发展分析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强大的杠杆功能使地区发展的原动力快速增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层次较低、金融机构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大力发展经济以构建金融合作平台、提高银行的独立性以增强抗风险能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快融入区域内金融一体化进程,具体材料请详见:
内容摘要:泛北部湾区域,包括一湾相拥的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各国和地区间的金融合作与金融服务至关重要。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带动中国和东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本文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融入其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泛北部湾金融合作金融机构
泛北部湾区域,包括一湾相拥的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海上次区域合作,其中各国和地区间的金融合作与金融服务至关重要。
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意义
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强大的杠杆功能使地区发展的原动力快速增强。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减少了银行的损失。如加强跨行跨区域银行承兑汇票查询、复查业务的合作,减少托收过程中的“恶意延付、无理退票”等行为。其次,实现资本合作,强强联合。建立合资金融公司,通过参股、入股等形式,依托资本纽带建立资本型合作模式,充实银行资本,降低银行经营风险。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使金融机构奠定业务上融合的基础。再则,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可以共同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对风险的协同反应机制,以加强风险预警,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最后,加快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创新金融产品。
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现
为加强区域内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探讨区域内经济金融问题,亚洲地区成立了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且通过了一些合作协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泛北部湾金融合作框架。
(一)亚太经合组织(APEC)
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在APEC组织下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建立各国财长论坛,为各国交流观点和信息提供平台,推动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自由化。2001年6月,中国政府在海南三亚APEC财长会工作组会议上提出“APEC金融与发展项目”倡议,项目总规模250万美元,其中由中国政府出资200万美元,通过举办培训、论坛和研究等活动,促进亚太地区金融与发展领域的能力建设。
(二)《清迈倡议》
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10+3”国的央行行长及财长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的倡议》(简称《清迈倡议》)。该倡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东盟货币互换安排,建立“10+3”双边互换和回购协议网络,促进资本流动的数据和信息交换,在金融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防范区域货币危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按照安排,“10+3”框架内各国之间相继签署了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尤以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协议为主。《清迈倡议》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推动进一步的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使东南亚货币金融合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三)亚洲债券基金
2003年6月,11个亚太地区国家的中央银行宣布成立亚洲债券基金,第一期总金额10亿美元。2004年4月,又发行第二期,总额约为20亿美元,投资于以亚洲本地货币计价的债券。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表明东亚地区金融合作已从危机应对机制与流动性安排开始向实质性的旨在促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和投资深化的安排转变,有助于提高外汇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率,为区域内各国提供政策反馈的渠道。
泛北部湾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合作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及金融合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使得其金融合作也面临不少困难。
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面临的困境
(一)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层次较低
区域金融合作对参与国之间经济金融发展的一致性与同步性的要求,要高于对多样性和互补性的要求。泛北部湾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各国人均GDP差距较大,经济存在着发展阶段和模式上的差异,呈明显的梯形态势(见表1)。新加坡、文莱为第一层次,马来西亚为第二层次,中国与印尼、菲律宾为第三层次,越南为第四层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层次较低,增加了金融合作的难度。
(二)金融机构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
我国金融机构对政府依赖性的核心表现就是严重依靠国家投入资金来化解风险,导致金融不安全程度增高。除发行特别国债、用外汇储备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金外,我国在1999年专门成立了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来剥离当时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剥离的状况(见图1)。我国金融机构自身化解不良资产的能力弱,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不强,对国家的依赖度偏高,这也为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带来障碍。
(三)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局限在本国范围内,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较低。资本管制程度和资本流动量体现了一国金融一体化的程度。我国资本管制程度较高,在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量也不大,这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限制了我国融入区域金融合作。
另外,我国参加区域金融合作还存在其他困难。首先,人民币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走向世界货币的必要前提。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其国际接受范围将十分有限,风险度也相对较高。其次,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系统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多数银行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不高,资产质量较差,各银行财务指标参差不齐。
推进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经济以构建金融合作平台
中国现已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也使我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发言权。2001-2006年中国GDP值(见图2),由图2可知,中国经济从2001年到2006年,连续6年保持8%至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还依然是一个人均GDP为2000多美元的国家,国民收入水平仍较低。在未来时期,中国仍应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保持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夯实经济基础,同时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承担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所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二)提高银行的独立性以增强抗风险能力金融风险是以不良贷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用风险,银行依靠国家注资来改善经营状况,不利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不断挖掘新的金融业务,增加优良资产,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提高银行的独立性。一方面,我国当前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银行改善信贷期限结构,在宏观上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大有裨益。同时从微观角度也有助于促进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和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积极提升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发展程度是衡量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度的指标之一,而且其在作为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资途径的同时,也成为一般投资者进行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
(三)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通过金融创新摆脱对传统信贷业务的过度依赖,加大中间业务占比,从而实现资产结构和盈利模式的优化,逐步与泛北部湾国家的金融业务接轨和融合。金融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机构创新。业务创新主要是顺应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主要通过表外业务来实现,包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和投资银行业务等。而机构创新则是与证券化相伴随的,包括融资的证券化以及资产的证券化,即将商业银行贷款债权等流动性差的资产以证券形式进行转让,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对传统的中间业务进行创新。近年来,受资本约束和金融脱媒影响,国内金融创新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创新是未来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加快融入区域内金融一体化进程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是指国内和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走向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的状态和趋势。其实质是通过区域内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区域内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联动来提供整体性的跨区域金融服务,包括区域支付结算体系的构建、金融机构间业务合作与跨境经营许可、投资自由化等。如:我国可以通过加强地区间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地区股权合作;创造条件,引入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入股境内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之间开展银团贷款、融资业务等合作;支持金融机构联合进行业务创新,进一步提升经济区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柏松.关于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构想[J].东南亚纵横,2008,1
2.张蕴岭.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J].当代亚太,2006,1
3.何秉孟.金融改革与经济安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