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走向,因而也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揭示和概括。因此,只有将整个人类文明积淀的优秀价值准则结合进去,才能吸引和召唤更广泛的人们去遵循和坚守。与此同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具备世界性,才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比较、借鉴并获得发展的根据和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世界性,是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普遍化或普遍社会交往实践的历史性进程的产物和表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交往普遍化或“普遍交往”推动“地域I生的存在”朝向“世界历史』生的”存在发展[1]。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热议的全球化过程。纵观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科技全球化如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等带动整个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全球化使得地球上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内在地、紧密地联成一体,形成了全球分工、全球协作、全球贸易、全球通讯等全球陛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从而使人类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作为整体来生存、活动和发展,真正开始以共时态意义上的类主体身份来面对自然、整合社会和正视自身。在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人类”主体充分获得了它的现实规定性。全球问题也以最有力的方式促成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全球问题将人类的命运置于共同的境地,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人们之间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人类共同命运的这种实存性质,说明了人类共同利益已成为一种客观现实。人类在价值观上有了更多的共性和认同。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时,要站在人类视角上,体现人类的普遍利益。思想文化建设向来备受世界各国追求真善美的民族的重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或者说都有自己的国家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充分吸收人类社会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所蕴涵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社会和谐理念、共同富裕目标自始至终是人类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而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伦理道德规范又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提倡和共同信守的基本准则,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着眼于当代世界的发展,面向世界,勇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文明成果,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世界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民族性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变得越来越频繁。“全球化把我们推入激烈的价值冲突中]IP㈠。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既要坚持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又要在人类文化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在中华文化中提炼人类文化的一般性,把民族性与全球性协调统一起来。全球性文化交汇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在有效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前提下,坚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全球性的文化对话中,运用世界熟悉的语言和方式来传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减少磨擦,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两个方面,是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这种内外的交流需要表现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上,就是既要坚持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又要以某种被世界各民族公认和接受的价值观为基础和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并用中华民族的语言和风格准确地加以表达。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努力做好优秀价值传统的承接工作。
从根本上讲,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以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为基础而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在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继承不是墨守成规,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3J(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还必须坚持吸收世界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世界历史上,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曾创造出自己的、各具特色的价值体系,我们应该继承、吸纳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各种价值体系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西方社会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也不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非卖品,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借鉴和吸纳的。人类社会有着共同的社会发展规律,认为人类在价值观上不存在共同性,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是愚昧、狭隘的;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又是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要体现民族特色和社会性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活动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必须以我为主,借鉴不能照抄照搬,尤其是在西方大国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则。为此,要坚决抵御在“普世价值”的招牌下,把西方政治、文化价值理念完全照搬过来的错误倾向。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阶级性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念和思想,在阶级社会中,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阶级的意志和愿望,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由于存在不同阶级的对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思想意识形态。一定的阶级总是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态,反对和消解敌对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之间的战争,尽管是发生在无形战场上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往往是惊心动魄的。正如指出的那样:“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4】(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还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苏东剧变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斗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一些新挑战: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各种手段向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扩张,竭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二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日益频繁,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机而入,侵蚀和毒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是在国内,尽管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思想文化界的“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等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影响和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所有这些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并没有过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须保持鲜明的阶级性,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动摇和松懈,否则,必将铸成历史大错。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利益关系和党的历史方位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状况、斗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尽管敌我矛盾仍然长期存在,但突出的、大量的经常表现出来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尽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阶层和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利益对立和利益冲突经常发生,但它们本质上仍然属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对立和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由于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由此决定了它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确有少量是对抗性的,但主要是非对抗性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在意识形态领域重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覆辙,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会堕入无休止无边界的内斗、内耗、内乱的陷阱之中,以致威胁国家稳定,破坏社会和谐,当然也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二,民主的方法应成为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的主要方法。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一门政治科学和政治艺术。人民内部在思想意识上的矛盾属于是非问题。说过: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他把这一民主的方法概括为“团结—批评一团结”的公式。由于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而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主要方法只能是民主的方法。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就会犯右的错误;相反,如果人为地夸大阶级斗争,就会犯“左”的错误。为此,我们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努力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