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生经济认同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调查背景
中学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判断,以及他们的家庭是否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受益,影响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由于经济包含的范围极广,很难全面涉及,因而本调研只取理论上能够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考察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悦纳程度来了解他们对国家的经济认同情况。课题组在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各抽取一个省份(北京、江西、陕西)作为样本,并在每个样本省都选取了城市、县城、乡(镇)村的初中与高中分别进行了调研。本调研实际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99份,有效回收率为96.8%。本次调研样本中,初中生、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65.4%、34.6%;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54.8%和45.2%;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县城、乡(镇)村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9.8%、l6.8%、53.3%。
二、调查结果
从统计数据来看,仅36.2%的中学生赞成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公平的,另有30.7%的中学生表示对于“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否公平”说不清。与对分配制度的不太认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学生对于家庭生活水平的评价较高,74.9%的中学生认为我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一)初中生对经济的认同高于高中生
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sided)=0.ooo)显示,两个学段的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判断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总分为5分的赋值中,初中生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度为3.19,高中生则为2.77。认为我国现行分配制度公平的初中生人数比例为41.3%,而高中生的比例为26.5%,两者相差14.8个百分点。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sided):0.000)也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在对“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判断上依然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75.6%的初中生认为自己家生活越来越好,高中生占73.6%。
(二)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越好,经济认同度越高
1.区域差异显著影响中学生的经济认同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一sided)=0.000)显示,区域与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认同度呈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47%的北京中学生认可分配制度的公平性,江西为33.6%,陕西为34.7%。北京、江西、陕西的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度分别为3.4l、3.04、2.90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一sided):O.000)表明,区域差异也显著影响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判断。北京有83.2%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江西与陕西分别为67.4%、79.5%。2.城乡区别明显影响中学生的经济认同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sided)=0.000)表明,城乡区别显著影响中学生对分配制度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判断。40.3%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公平的,县城为37.9%,乡(镇)村仅为33.4%。城市、县城、乡(镇)村的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度分别为3.23、3.06、2.92。由此可见,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认同感越强烈。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悦纳也大致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具体表现为:77.4%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县城中学生为77.7%,乡(镇)村的中学生则为72.5%。
(三)家庭生活水平越高,经济认同感越强烈
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一sided)=0.000)显示,家庭生活水平与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认可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家庭生活水平最高的中学生有50%认可分配制度的公平性,较高的为47.2%,中等的为36.3%,较低的为30.4%,很低的为29.8%。家庭生活水平由高到低,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度分别为3.12、3.30、3.07、2.82、2.68,基本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sided)=0.000)证明,家庭生活水平也显著影响中学生对“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判断。100%的家庭生活水平最高的中学生认可“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的说法,较高的为95.6%,中等的为79.1%,较低的为49.2%,很低的为46.6%。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降低,中学生对“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的认可度也显著下降。总体而言,家庭生活水平越高,中学生对分配制度与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感也越强烈。
(四)不同父母职业阶层的中学生对经济的认同
数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和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与父亲职业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卡方检验结果为(Asymp.Sig.(2-sided)=0.000)),与母亲职业‘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0.003、0.000)。
1.公务员子女的经济认同感较好父亲是办事人员阶层的中学生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认可度最高,认可分配制度的人占该群体总人数的42.9%;这一群体的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也比较高,比例为85.9%,在十大阶层中名列第三位。就母亲职业来看,母亲为办事人员阶层的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最高,比例为42.9%;他们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也是所有学生群体中最高的,比例为88.6%。由此可见,办事人员阶层②的子女对分配制度与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可度均比较高。父亲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较低,比例分别为71.7%、72.5%。然而,这两个群体的中学生都有36.5%认可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显著高于产业工人阶层(33.2%)、专业技术人员阶层(32.1%)、私营企业主阶层(31.6%)以及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12.5%)。而且,在母亲职业与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认同的分析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分别有36.9%、34.1%的母亲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中学生认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高于母亲是经理人员阶层的中学生(25%)。由曲线图可以看出,弱势群体子女对分配制度的认同比较稳定,不像处于十大阶层前列的强势群体子女那样对分配制度的认同大起大落。(五)不同父母文化程度的中学生对经济的认同1.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基本上也越高卡方检验结果(Asymp.Sig.(2一sided)=0.000)显示,父亲、母亲文化程度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均呈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高职、大专、本科)的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最高,分别有83.7%、85.3%的人认为“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较高的是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硕士、博士)的中学生,比例分别为80%、84.2%。不过在父亲文化程度与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满意度的关系图中,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与初中的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最低和次低,比例分别为63.7%、73.2%。而在母亲文化程度与中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认同的分析中,母亲没上过学与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最低和次低,比例分别为63.9%、66.4%。基本上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情况也越好。
2.母亲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的分配制度认同的影响更大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认识与父亲文化程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Asymp.Sig.(2-sided):0.152),却与母亲文化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Asymp.Sig.(2-sided)=0.027)。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高职、大专、本科)的中学生群体最认可分配制度的公平性,比例为40%;较高的是母亲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硕士、博士)与母亲未上过学的中学生,比例分别为39.5%、39.4%。而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中学生群体最不认可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比例仅为32%;较低的是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的中学生,比例为35.3%。母亲文化程度由低到高,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度分别为3.14、2.94、3.02、3.10、3.14、3.08,而随着父亲文化程度由低到高的变化,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度分别为2.84、3.1l、2.99、3.07、3.06、3.10。
三、小结与讨论
总体而言,中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认同度较低。这是由于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导致我国的经济分配政策将公平放在次要位置。虽然近几年国家强调关注社会公平,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但多年来形成的经济分配政策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样的社会现实是导致本调研所涉及到的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很不认同的重要原因。不过,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悦纳度较高,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增长相符。
(一)初中生对经济的认同高于高中生
初中生对分配制度的评价要好于高中生,认为我家生活越来越好的初中生的人数比例也高于高中生。这主要与不同学段的中学生对社会与经济的了解程度相关。高中政治课中有专门的经济常识的知识模块,高中生对经济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初中生;而且,高中生在思想上要更成熟一些,他们相对初中生而言看问题更加理性、全面,因而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社会的分配制度和家庭生活状态。
(二)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越好,中学生的经济认同度越高
1.区域差异显著影响中学生的经济认同
这可能是由于东部发达地区面临的市场挑战更多,群众的监督意识也更强,因而他们的经济政策更为公平透明。不过处于中部的江西地区的中学生的经济认同低于处于西部的陕西地区,这或许与国家宏观的发展战略有关。东部地区由于较好的区域优势而占尽发展先机,而西部地区又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于是中部地区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导致经济发展较为迟缓。
2.城乡区别明显影响中学生的经济认同
城乡区别显著影响中学生对分配制度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判断。这与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有关。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显著向城市倾斜,主张农村服务于城市建设,造成了城市的大发展与农村的积贫积弱。近年来国家虽然倡导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对于长期处于发展边缘的农村来说仍属杯水车薪。此外,城市与农村由于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不同,城市相对农村要开放得多,市场化程度也更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更好。即便有很多农村人口以进城务工的形式求发展,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障碍,因而乡(镇)村的中学生的经济认同低于城市与县城的中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家庭生活水平越高,经济认同感越强烈
基本上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降低,认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的中学生的比例有所降低,认可“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影响到每个家庭的利益。一般而言,家庭经济状况越好,他们从分配制度中受益也越多,也就越容易对分配制度产生积极、正面的评价。
(四)不同父母职业阶层的学生对经济的认同
1.公务员子女的经济认同感较好
父亲或母亲为办事人员阶层的中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与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均比较高。这可能与我国的公务员享受较高的、稳定的待遇有关。而且办事人员阶层是体制内人,他们一般对体制的认同程度比较高,也就比较认可体制内的种种做法,从而容易对经济分配制度等评价较高。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不少公务员是通过自己努力考上的,从而改变了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们的这种由一般甚或贫穷到富足的差异而产生的经济上的满足感会传递给他们的子女,所以公务员子女对经济的判断才更为积极乐观。
2.弱势群体子女对分配制度的认同比较稳定
弱势群体子女对分配制度的认同比较稳定,不像处于十大阶层前列的强势群体子女那样对分配制度的认同大起大落。而且,以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子女对分配制度的认同反倒高于一些强势群体,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等。
(五)不同父母文化程度的中学生对经济的认同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中学生对家庭生活水平的认同度基本上也越高。这是因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一般而言收入也越高,家庭经济状况也会更好。此外,母亲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的分配制度认同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由于母亲影响学生的智力和习惯,而父亲影响智慧、决定人格,因而中学生的认识能力主要受母亲的影响。而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她们对分配制度的认识也越理陛、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