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许多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中(特别是经管专业),都开设了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涉及的内容繁多,囊括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运行管理、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十几部相关法律。高职院校法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面对数目如此庞大、专业性强、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相关资料时,接受程度和热情都很低。近年来,国家不断明确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如何让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因此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让案例教学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针对高职学生的经济法教材质量不高。
第一,理论重于实操。传统法学教材的通病就是理论性太强,通篇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让没有太多法学基础的高职学生学起来力不从心。枯燥晦涩的法理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第二,教材更新慢。例如14年我国新修订的三部法律包括《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商标法》在15年下半年出版的教材中都没有体现,更不要提15年修订实施的《广告法》了。
2.教学方法老旧,与现实社会脱节。
在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中,教师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讲授,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主角,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基本的理论有一定理解,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却成为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尽可能地增加实践工作经验,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
3.课程内容庞杂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课,在学习经济法之前还有一系列的法学基础课程为铺垫,但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接受起来会非常吃力。再加上经济法的学时非常有限,一般都在50个学时左右,使教师在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上非常困难。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应该有针对地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内容。例如,将《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实践性强,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知识作为重点讲解。
1.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真实的商业管理案例用于教学。这种方法用以指导、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如何去“学以致用”,目的是怎样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探讨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并在高校的相关专业开始普遍实施。
2.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想要在课堂上获得成功运用,教师对案例的挑选尤为重要。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案例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案例应既要有典型性又要生活化。为避免法律知识的晦涩难懂,应尽量选取生活中的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互动效果,真正体现出“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以“王老吉VS加多宝”为例,讲解商标法的相关知识;以“三星和OPPO手机预装软件,国内首起消费者维权公益诉讼”为例,讲解新消法的相关知识等。第二,注意案例的时效性。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与之配套的法律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我国正处在法制建设的飞跃发展时期,相关的法律制度修改非常频繁,这就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案例要与时俱进,体现出现行法律制度的变化。例如,在新广告法颁布之际,选择“小S代言佳洁士炫白牙膏”为例,来分析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明星代言方面的改变。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课堂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分两种方式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课堂讨论。一种是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单一的案例。教师可以就相关的知识点先作简单讲解,然后给出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比较复杂,综合性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把相关案例资料布置下去,让学生分组准备。根据笔者的经验,每组4~6人比较利于学生分工合作。各小组经过充分的课下讨论,组长代表在课堂上阐述分析的经过和结论,教师在听取所有小组的观点后引导大家讨论然后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本课程学时有限的困难,也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为保证课堂讨论的效果,笔者建议开展案例教学时要控制班级人数,最好能实行小班授课。第二,媒体展示。随着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全方位展示的特点,选择有影响具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例如,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与法》《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今日说法》等,这些节目的制作条理性非常清晰,一般还有专家现场点评,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很有帮助。第三,课堂演讲。如果说课堂讨论和多媒体展示增加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度,那课堂演讲这种模式就完全颠覆了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笔者选取了比较接近实际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分组在课下搜集资料并且制作成PPT,然后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15分钟左右的演讲。比如在讲《商标法》时,让学生查找当下比较有争议或者比较有影响的商标官司进行分析;在讲《公司法》时,让学生关注目前互联网公司合并的现象;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让学生就自身会遇到侵权事件现身说法。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虽然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授课模式。第四,其他补充模式。除了上述几种在课堂上完成的方法外,如果有时间有条件还可以选择课外参观、观摩的形式。如可以观摩人民法院的庭审,参观仲裁机构,或联系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开展社会司法实训,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运用。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引导和总结,使得学生能真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我们对于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要求,让学生能在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案例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作用
1.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
案例教学使得老师从传统注重“教”的课堂主角,慢慢转化为注重“引导”的课堂参与者,更多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除了对本课程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资料,挑选出适合学生的典型案例。在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中除了不断积累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很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作者:郭锦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