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经济学下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路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业经济学下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产业经济学下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路径

摘要:产业链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现象,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高度重视的话题之一。产业链现代化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分析产业链现代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业技术创新、布局优化以及政策改革方面进行优化,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产业链现代化

当前,新的产业与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各国均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本土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综合竞争力〔1〕。根据当前世界产业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与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的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是提高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的主要途径。推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具有对标国际高端产业链、融入全球产业改革浪潮以及提升国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因此,以产业经济学为指导,研究产业链现代化路径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链分析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产业,其中既包含同一种产业中各个企业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不同产业间的相互协调与影响。主要从地区分布、产业结构、比例关系、投入产出等角度进行产业方面的分析〔2〕。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产业关联理论与结构理论都是较为重要的分支。根据社会经济基础理论的分类原则,无法将这两大经济理论划分为宏观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因此,需将其归入中观经济学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链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产业发展进入快速阶段。产业链中的新兴第三产业也开始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链结构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旧产业进行更新,直至进入发展成熟阶段〔3〕。因此,我国产业链中新兴产业的存在与发展是时代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结果。通过对先进国家的科研技术与创新产业的引进与学习,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使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新兴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现代化产业链的发展不仅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更是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以及消费需求。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下,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提高,这种变化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只局限于衣食住行的基本消费类型。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技术创新、产业分工细化的情况下,大量创新型产业不断出现,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与相互融合,构成了新型现代化产业链,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产业经济学分析产业链中的产业布局结构、各要素性质、发展规律,可为产业链发展提供经济理论依据。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由国际分工向产品内部贸易的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链由产品生产中投入的贸易产生。通过整合全球最优市场和资源,将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环节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布局的过程为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主要依据各地区的配套条件与资源确定其在价值链布局中的位置。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或阶段以及以该国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数量决定了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构建完整、均衡、流畅的高质量产业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之一。以产业经济学视角对我国产业链现状及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

二、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产业知识创新能力较弱。基础产业研发和应用创新较少。产业链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的同时过多依赖国外引进技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未实现产业与科技研发相结合,且科研人才大量流失,缺乏研发活力。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多以劳动或资本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而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较为薄弱。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于重工业,造成了产业链中能耗高、污染重的现状。因此,现有的产业链布局模式阻碍了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通过各级地方政府颁布的产业政策,削弱了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产业链具有显著的“行政区经济”特征。在我国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受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国家政策大多用于调控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发展路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特征。这一特征导致了产业链之间的联系被割裂,限制了产业集群发展,削弱了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作用。传统产业政策对某些部门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以扶持其快速增长。而长期实施非均衡发展的产业政策导致了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失衡。如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性和不平衡性,由此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经济循环不畅以及市场效率较低。且现阶段我国产业链发展目标为高质量发展,非均衡战略不再满足发展需要,因此需对传统产业政策进行优化改革。针对我国产业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创新路径与对策,以促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三、产业链现代化路径与对策

为改善产业链发展现状,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中的地位,将传统产业中的粗加工业转变为技术创新产业。提出解决对策与发展路径,通过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布局改革以及产业政策,实现产业链优化。

1.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需要将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创造从“科技—产业—经济—国家”逐级发展的路径,提出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技术,需要将创新链和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以科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科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技术创新中,提高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中的经济影响。产业链技术创新可在内部进行,在全球现代化产业链内部的产业对其技术进行科学研发与再创新,使自身产业技术成为该领域前沿的核心技术。另外,对于产业链外的产业可通过研发产业链内部的前沿高新技术,提高其自身产业竞争力,使其跻身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位置,同时也会促进该领域整体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因此,现代化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产业链内外整体创新能力的相互促进。其中,产业链高端工业对产业创新的贡献较大,因其拥有较先进的科研设备与高新技术人才资源。但产业的科技研发仅依靠高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较难实现。低端产业也需要通过对产业链低端生产环节所需的基础构件的生产技术进行创新研发,以拥有自主产权的创新构件代替传统构件,降低元器件成本,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在产业链内部的产业升级路径需要对中高端生产环节进行替代,这一过程无法通过简单地模仿现有技术或对现有技术稍加更改实现,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替代只有依靠更高的自主研发水准以及对高端环节技术难关的攻克实现。因此在产业链内部的技术创新与更迭需要低阶段产业投入更多的技术人才与物质资源,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创新。

2.重构产业链布局

在产业链内部布局方面,需要通过化解产业链中现存的过剩产能,在现有布局中增加新能源与技术产业的比重,以此实现产业链布局的优化调整。鼓励低端产业进行产业链重构,掌握核心技术,可以使其脱离原材料加工产业的局限,摆脱对地域资源的依赖。掌握核心技术后,可以先进产业与核心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经济引领作用。通过对技术要素、知识要素、信息要素、人才要素等进行整合吸纳以满足产业的发展要求。010为创新产业集聚提供空间,使其成为产业链新布局的中心,进而对关联产业形成创新发展的辐射影响。新兴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创新力,以此创造出新工艺、新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技术更新周期。产业链布局改革可通过建立落后产业淘汰规则以及先进产业升级制度实现。有效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3.产业政策改革

在产业政策改革方面,首先需要减少产业政策的推行,同时扩大竞争政策的影响力。由于产业政策属于政府政策,因此其在经济体制发展中推行的力度与覆盖面较大。为构建开放、有序、有活力的市场,需要及时清理价值低,或具有副作用的产业政策,给产业竞争留下空间,扩大竞争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有竞争力的市场促进产业合理化分工,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联系。同时,将传统的产业政策功能中的倾斜性取缔,充分发挥政策中的平等均衡性功能。促进各产业在政策上的均衡与平等。保留产业竞争力,突显其他产业因素的作用,筛选出具有突出发展能力的优秀产业。在产业政策结构方面,减少替代性产业政策的主导作用,突出补充性产业政策的地位。优势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可通过其自身优势获得经济收益,因此,替代性产业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明显。政策应根据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提出解决产业发展困难与矛盾的措施,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改革。由具有代替性市场功能的传统产业政策向具有更正市场发展趋势功能的政策转变(具体产业政策改革措施如上图所示)。

四、结语

本文在产业学经济视角下,通过分析产业链发展中各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布局优化以及政策改革方面的发展路径,为现代化产业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该研究还存在局限性,后续研究可从多角度对现代化产业链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朝迅.推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与方略〔J〕.改革,2019(10):45-56.

〔2〕宋婷.打造浙江版“未来工厂”推进浙江产业链现代化〔J〕.浙江经济,2020(5):36-39.

〔3〕马朝良.产业链现代化下的企业协同创新研究〔J〕.技术经济,2019(12):42-50.

作者:梁好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