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营经济贸易定位发展战略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营经济贸易定位发展战略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营经济贸易定位发展战略管理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发展领域逐步拓宽、科技质量稳步提升、空间定位、洛湛铁路沿线的湘中经济走廊包括常德、益阳、娄底、邵阳和永州五市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湖南民营经济已成为湖南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与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明显。采用SWOT-PEST矩阵方法对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定位、特色定位以及产业定位等角度对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系统地探讨。

关键词:民营经济;SWOT-PEST矩阵;战略;定位

一、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

近年来,湖南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在:

(一)经济总量增长明显

2003年湖南省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为5.6万户,从业人员为80.21万,注册资金总额为695.37亿元,到2006年,全省登记注册民营企业已达10.05万户,从业人员213.64万人,注册资金达到1789.14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79.5%、166.4%和157.3%。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含港、澳、台及外资企业)为3720家,2006年则达到8436户,增长率达到127%,其中销售过亿元的民营企业有625户,[1]远大空调、三一重工、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规模企业在促进全省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领域逐步拓宽

近些年,民营经济涉足的产业开始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由单一的住宅建设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多领域发展,甚至逐步渗透到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行业。随着涉足产业的拓宽,民营经济比重也不断增大,从2001年至2004年,年均增长14.2%,比同期GDP增长速度高4.3个百分点。2004年,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6.2%。

(三)科技质量稳步提升

特别是随着对于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开始由之前的“资源依赖型”逐步向“科技投入型”转变。截至到2006年,在全省认定的1300家高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80%以上;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3985万美元,同比增长57.7%,占全省比重达到27.3%。[2]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比重也不断加大。以2005年为例,湖南私营企业进出口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尽管湖南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一,发展速度偏慢。1995年至2001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增长率为52%,但同期的江苏、浙江、广东的增幅分别高达450%、190%和137%;[3]2001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为3.04万户,浙江和江苏分别为20.88万户和22.55万户;到2006年,湖南私营企业户数为10.05万户,而浙江和江苏则分别达到40.64万户和66.35万户,其绝对数的增长分别为湖南的2.8倍和6.25倍。第二,经济规模偏小。2006年湖南省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为1789.14亿元,而同期浙江省为6936.69亿元,江苏省更是达到9717亿元,分别为湖南省的3.87倍和5.43倍。其中,注册资金达到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湖南省有68家,而浙江省为435家,江苏省为585家,分别为湖南的6.4倍和8.6倍,第三,经济总量偏低。2006年为例,湖南非国有经济当年完成投资2036.9亿元,实现增加值4034.75亿元。而同期,江苏省仅内资民营经济投资已达5808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9880亿元,分别为湖南的2.85倍和2.45倍。

二、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采用SWOT-PEST战略因素的矩阵分析方法,把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众多的影响因素归纳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地分析,划分为有利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机会(O)或威胁(T)两类因素集,并结合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优势(S)和劣势(W)等因素,辨识出影响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内陆腹地转移的过程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因而“承东启西,重点突破”是湖南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即:向东要有计划地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壮大湖南的传统民营产业,催生新的优势产业;向西则最大限度地利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市场和资源,形成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腹地,进而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参与竞争。具体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空间定位

即指确定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指向与空间布局,该空间定位是建立在湖南省内不同地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其中:

湘东地区分布在京广铁路沿线的“一点一线”经济带,包括长沙、株州、湘潭、衡阳、岳阳及郴州,共六个地级市,是全省工业化程度最高和经济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也是湖南民营经济的最为发达地区。该地带应依靠其区位、科研、制造业基础以及旅游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主动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享,形成湖南民营经济区域发展的龙头。“一点一线”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可主要定位为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洛湛铁路沿线的湘中经济走廊包括常德、益阳、娄底、邵阳和永州五市,它位于湖南东部与西部的中间地带,在人口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处于中间水平。洛湛铁路的建成,为该地区打通了北上晋陕豫、南下粤桂琼的南北大通道,也为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这一区域应发挥其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农业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实现与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对接。该地区的民营经济可主要定位为粮食主产区、高新农业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产业带。

枝柳铁路沿线的湘西经济带包括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三个市州,在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文化素养、基础设施等方面是属于全国比较差的地区,也是湖南省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一区域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呼应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该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可主要定位为以生态旅游为主,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及矿产品深加工。

(二)特色定位

1.在农业方面,湖南民营经济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但多数民营经济仍处在初级产品加工层次。湖南民营经济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将加大对湖南等中部农业主产区投入的历史契机,按市场需求发展绿色农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湖南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在工业方面,湖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为主线的社会经济建设思路,湖南民营经济要以此为契机,围绕制造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湖南民营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业转型。二是加强产业引导,突出发展重点;积极扶植壮大龙头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主动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湖南民营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3.在服务业方面,应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文化等具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信息咨询、医疗健身、托幼养老、休闲娱乐、家政服务业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服务业。

(三)产业定位

要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产业的增长潜力、连动效应、生产率上升、技术进步及就业带动能力,同时考虑到湖南的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社会分工及现有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提出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措施。现阶段,一方面,要力争扶植壮大有色深加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传统民营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仪表等具有良好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促进湖南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民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南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思考湖南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命题时,要超越传统视野的局限,站在“跳出湖南,审视湖南”的更大视角对湖南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地战略定位。既要依据外部市场需求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合理地空间定位,又要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实际状况进行正确地特色定位和产业定位,力求凸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