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计量经济学多维度教学创新性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济学、统计学认知的前提下,建立系统性的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外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很多,绝大部分研究仅关注于教学改革的某一环节,缺乏对教学改革全面系统的思考,未能有效达成教学全过程的系统性创新。本文基于“教师专业知识及结构的开放性认知模型”,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多维度教学创新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多维度教学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创始人弗里希对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它是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的结合。因此,该课程是三个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数理统计基础,并且能够很好地完成三者的结合。虽然计量经济学已在高校普遍开设,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实操能力较弱、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教师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距离实际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一、计量经济学研究现状
国外专门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不多,大多数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研究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也更加开放,但是对于教学设计、考核形式没有特定的标准。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学核心课程后,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度日益提升,创新性研究趋于多样化。现今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普遍集中于:教学模式,如小班授课、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学内容,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合理化分配、非经典计量模型的教学;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实践等;教学评价,借助教学平台追踪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方式。此外,还有教师侧重于对教学观念、影响因素分析等。上述研究与实践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研究仅关注于教学改革的某一环节,缺乏对教学改革全面系统的思考,未能有效达成教学全过程的系统性创新。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不足、教师对课堂思政重视不够等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趋势
在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应用计量经济学是本领域发展热点。自2000年起,运用计量模型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论文呈井喷式增长,将前沿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引入本科教学中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在教学形式方面,随着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呈现也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同样的,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何融入“互联网+”思想,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在课程思政方面,由于计量经济学引入国内大学教育只有20年左右时间,经典课程教材、数据大多引于国外,总体知识架构完全以统计学、数学理论为基础,内容偏理论化、抽象化。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入和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实现具有我国特色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意义重大。在能力培养方面,如何将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能力相结合,有效提升课程趣味性与实用性,深入挖掘课程理论脉络,使教学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实现具有创新系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和重要发展方向。
三、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现状
对于计量经济学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的研究,大致分为从框架理论和模型理论。框架理论方面,典型的代表为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1986年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基本框架、米什拉和科勒2005年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TPACK框架)。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董涛教授PCK基础上又将其细分为教师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和特定课题的学与教的知识。总体上,框架理论分别对从教师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和基本组成元素进行了论证阐述。模型方面,宁波大学邵光华教授2008年提出了“教师专业知识及结构的开放性认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四、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仍普遍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①本课程对数学理论和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目前的应试型数学教育导致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方面普遍感到吃力。一方面是数学统计基础不扎实,不能快速地应用到经济理论中,比如在讲到最小二乘法时需要应用到极值理论,部分学生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感到吃力,需花费一定的时间重温复习数学知识点,一定程度上事倍功半。另一方面是学生对经济理论掌握的不够深入,不能从社会经济现象提炼出主要的经济理论,从而在选取解释变量、建立模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开展后期的分析工作。②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大多数教材都已沿用十几年,案例及数据陈旧,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在一程度上被拘囿于固有的案例中,不能主动挖掘新鲜的经济现象,并建立其他形式的数学模型,以发现更为深入的社会规律。③手机、电脑的普及,对学生学习时的关注力造成分散,手机使用造成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也对持续性阅读和思考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这几年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明显感觉到,沉迷电子设备的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速度和应用能力方面会有较明显的下降。④教学形式仍以讲授式为主,内容较为枯燥,互动性差,难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兴趣。虽然近些年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课堂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大多还是以课程内容展示、文字叙述为主,缺乏吸引学生的亮点和趣味性。同时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教学辅导个性化仍较为欠缺,导致学生对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理解经济现象,从而构建恰当的计量模型,并进行估计与检验的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五、多维度教学创新性成果在梳理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邵光华教授“教师专业知识及结构的开放性认知模型”分析课程创新性的内涵与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度和熵值法确定课程创新性多维度和相关因素指标权重,形成多维度教学创新成果如下:
(一)教学性知识创新
通过对新形势下的教案新模式的不断探索,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提出并实施了分级教案。即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进度,并达到同一个教案要求。可以参照学生高考入学成绩,选出一批数学基础较好、综合成绩突出的学生,组成综合提高班;其余学生则依据入学数学成绩,由高到低分成快班或普通班。对于综合提高班和快班的学生,教学内容方面更应侧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教学进度可适当加快,应丰富知识面。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教学内容应更加侧重基础理论,包括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并在教学进度方面适当放缓,确保每个章节学透悟深,为后面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实践性知识创新
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现阶段因材施教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使计量经济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一是在注重对数理统计知识的巩固复习,不能以曾经学过为由跳过。可以利用课堂部分时间,也可以提前让大家复习,或者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来呈现。二是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建立校园计量经济学精品线上课程,延伸课堂时间和空间,并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做好平台的完善工作,包括案例库的建立、课件资源的共享、考核的实时性、习题的跟进讲解等,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师生的知识创新
计量经济学属于一门偏难的课程,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介绍该课程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起到的极大推动作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并领悟它的重要性。同时课堂思政是计量经济学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果,用我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就作为案例,一方面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背景性知识创新
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真正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合”,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全过程。为此,必须强化课程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讲解。通过背景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完整。此外,通过背景知识渗透,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是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作者:王春霞 孙明辉 韩江雪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