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金融诈骗风险防范与治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金融诈骗风险防范与治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金融诈骗风险防范与治理

摘要:当前,农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对于金融理财的理念也在更新,这样的发展契机也使得农村地区金融诈骗风险加大,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诈骗案件的高发也使得农村金融呈现出发展瓶颈。本文围绕农村金融诈骗风险产生的原因、特点及治理策略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诈骗;风险防范;经营

一、农村金融诈骗风险的发展现状

从根本上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三农”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在增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呈高发态势。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金融创新”中指出,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与现代农村金融领域现状密不可分。在《用户防骗意识及行为调查报告》,在接受调查的各项数据中,34.18%的农民曾经遭受高诈骗损失;有24.3%的城市人口曾经遭受高诈骗损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农村金融诈骗形式的严峻性。再加上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因此构建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缓解金融诈骗的案发风险,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二、农村金融诈骗案件的形成原因

(一)理财模式单一,存在非法集资现象

如今,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不单是传统的种植、养殖,而且还通过出门打工等形式,积攒了一些闲置收入。尤其是在年终岁尾时,返乡农民们带回大量资金,需要一定的理财和增值渠道。这样一来农村对于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的需求也早不断增加。但是,农村地区一些国有银行不断缩减在农村的营业网点,网络理财等业务不符合农民的理财观念、农村信用社、五大行等农村金融网点的服务质量较差、职能意识缺乏、监管不到位,给看似便捷、高利率、高回报的非法集资产业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农民们纷纷将自己的积蓄以“放贷”等形式投给非法集资人员,最终导致血本无归。

(二)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渠道知之甚少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农民受到的教育有限、各项信息较为闭塞,导致农村金融消费者缺乏相应的风险规避能力和法律维权意识。在对一些理财机构的甄别上,不会去核实相关的金融市场审批、金融许可证、营业证件等等,尤其是对于金融机构工作机制的合法性难以甄别,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导致居民对于金融消费活动的权益保护意识不足、对涉及到的证据、资料保护意识不足。一旦受到资金财产上的侵害,农民难以找到维权的路径。

(三)骗局防不胜防,诈骗花样形式繁多

从农村防骗宣传的层面上看,尽管相关政府和部门也做过一些努力,但是对比大中城市,农村金融消费者对于防骗信息、手法的掌握依然较为落后,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套路贷”“P2P平台”“砍头息”等新型骗局层出不穷,各类非法集资和新型金融产品诈骗案依然高发。

(四)防范意识不足,从众心理作祟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宗派亲族的“小农思想”仍然盛行。在农村金融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拿出高利润、高回报来引诱农村金融消费者,导致广大农民不能理智分辨和甄别,部分农民因急需钱款去民间借贷处接待。再加上部门农民对信用问题不重视,当代执法及监管部门执法不力,导致少数农户存在“欠钱不还”的无赖心理,农村金融银行农业贷款“到还款日不还款”的情况频频发生。

三、农村金融诈骗风险防范的防治策略

(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对农村金融诈骗风险的防范措施,政府应该积极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鼓励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开辟和推广网上银行、咨询业务、理财服务的发展途径。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确保农村地区享有和其经济地域相符的金融服务产品,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农民的理财服务,以手机智能APP、客户端小程序等理财方法,实施依法、依规的理财服务,以此推动农村经济体系的多元化。要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营业网点的创设,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开展金融教育,保证农民的认知水平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相互配备,规避农村金融诈骗风险。例如,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为了推进担保体系的建立,为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农业生产提供担保服务。通过延伸农村地区网络金融业务,针对重点农村贫困地区发放扶贫贷款。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改革金融服务的行业规章,延伸金融服务流程的法制性;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的法律体系,以全方位的监管配合,有效减少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各项风险,以多种积极的措施满足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需求。

(二)改善农村地区的信贷环境

要想改变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发展理念,相关金融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改善部分农民所存在的小农思想,引导广大村民树立“欠钱还钱,诚信至上”的思想理念。充分改善农村地区不良的信用风气,加强金融信贷信用体系的建设。联合政府机构、银行、村委会等多部门,通过在村内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使农民能够始终生活在诚信仁义的氛围之中。同时,为了保持农村正常的信贷秩序,建立良好的环境,金融企业要通过法律的完善和改革,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彻底解决从业人员业务操作不规范、风险性加强等问题,将农村地区的发展重点放在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的规范流程上。将存在信贷需求的农村金融消费者统一在一起,建立一个互惠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库,解决农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的问题,防止骗贷、非法集资、高利贷等不良问题的产生。通过建立科学的信贷安全监管机构及信用等级评估机制,定期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审核,以低息政策鼓励按期积极还款的农户,营造和谐的农村信贷环境。

(三)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弱化风险

从整体上看,农村金融诈骗风险引发的根本原因是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等引起的。为此,相关金融工作者要积极维护农户和金融机构的平衡性,巧妙结合互联网新兴技术,打造一个人性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农村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联合多部门构建准入审核许可制度,确立相应金融服务的借贷资质,加强日常经营监督。凝聚网警、通信的互联网防诈骗力量,不断加强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监督。扩大对金融诈骗类案件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帮助农村金融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大数据、云计算等形式,对于急需资金、对金融贷款流程了解较少、消费理念不够的农村金融客户,进行智能科学测算,综合考评其中存在的各项危机。

(四)推进金融约束机制的有效监管

对于一些存在较大风险的农村民营金融公司,金融服务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对民营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抵押业务等方面进行标准化指导。以统一的行业规章、运转模式和发展核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科学性。由银监会进行全面的金融管理,进一步维护金融秩序,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金融行业中存在的通用标准。在农村地区加大对健康网络金融环境的革新,加快对网络借贷平台的有效监督,以设置举报奖励等方法,维护和谐的农村金融环境。积极引入商业银行等其他有效监管手段,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的监管做法,根据农户的自身信贷资本、名誉口碑、年收入设置不同的借贷额度,以此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同时,在推进稳定信贷关系的同时,对贷款人进行积极的回访,调查,弱化其中存在的各项危机,进一步加强网络信贷平台的信用体系建设。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诈骗案件涉及地域广、参与人数多,并且涉案金额较大,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要想从根本上扫清“农村金融诈骗”的毒瘤,广大金融工作者必须深耕农村金融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金融防控体系,拓宽农民投资理财渠道,推动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金融和生态环境。一方面鼓励中小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拓展理财路径,加速对农村优质金融产品的创设,为农民闲置资金的增值开辟宽广的渠道。另一方面对农民和农村金融从业者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涉农金融机构进行服务优化,推进对可疑资金和涉嫌金融诈骗案件的审查监管,以此建立严格的金融考评机制,充分引导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到防范金融诈骗的队伍中,共建共享、共担共赢,逐步消除农村金融中存在的各项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佳平,孙速超.聚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管理措施[J].营销界,2019(17):22-23.

[2]聂竞.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问题探讨[J].金融经济,2019(08):3-5.

[3]陈露,林晓滨.供求视角下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7):106-107.

[4]蔡兴,蔡海山,赵家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03)

作者:李继红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