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利率调整动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今年央行五次上调利率为历史罕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CPI的变化水平,金融机构的成本和收益,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是当前影响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未来的利率调整还可能继续进行,但调升的幅度、调整的频率有限。
关键词:利率调整;CPI;货币政策;调控走向
今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利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央行为什么要多次上调利率?影响其调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将来的走向如何?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1近年来利率调整的基本情况
今年九月央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加息,也是自2004年以来的第八次加息。今年五次上调的基本情况如表示:
分析上表,今年以来利率调整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调整的次数多。一年已经调整5次,为历史罕见;
(2)调整的频次高、间隔时间短。第4次调整与第3次仅隔31天,第5次调整与第4次调整仅隔23天,为历史罕见;
(3)存款基准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每次调整的基点不完全一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每次上调都为0.27个百分点,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有时上调为0.27个百分点,有时上调为0.18个百分点;
(4)存、贷利差经过调整后有缩小的趋势。今年一年期存、贷款利差调前为3.6个百分点,5次调整后为3.42个百分点,缩小了0.18个百分点;
(5)每次调整都为上调。这就表明从2004年开始,央行的利率调整已经进入一个加息周期,与1996年-2003年的八次下调形成的降息周期,走势相反。
2影响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
众所周知,利率是央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杠杆。利率对聚集社会资金,对投资规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货币流通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央行是否进行利率调整,是加息还是降息,不是任意为之的行为,而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运行的状况而采取的重大政策行动。
(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保持稳定,需要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发展出现过热迹象时,特别是出现通货膨胀时,央行一般调高利率以抑制资金的过度需求,使过热的经济降温。央行今年多次出手调高利率就是针对近年来银行信贷增长过猛,资金流动性过剩严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较快,经济增长出现由偏快转向过热迹象时所必须采取的应对措施。
(2)CPI的变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长期以来央行调整利率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参考CPI的变化。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情况,价格总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2005年我国CPI同比上升为1.8%;2006年上升1.5%。但今年以来这一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1-10月CPI累计上升到4.4%,7月份同比上涨达到5.6%,8月份达到6.5%,9月份达到6.2%,10月份达到6.5%,超过了年初提出的今年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并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表象。而CPI的走高,使居民的银行存款实际利率由正转负,而且起来越严重。1-10月份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分别为0.032%,-0.368%,-1.068%,-0.552%,-0.952%,-1.738%,-2.936%,-3.17%,-2.33%,-2.63%。正因为如此,抑制通货膨胀、降低通胀预期,必然成为央行应用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使得调升利率成为必然。
(3)金融机构的成本和收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需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贷款资金从投放到收回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多种不可预测因素导致风险成本的产生,同时金融机构的经营也需要获得预期收益,至少要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的收益率,成本、收益决定和影响着利率的总体水平。我国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现实和历史的原因,职工队伍和机构体系庞大,管理效率较低,经营成本较高,这就导致在利率结构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内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远大于发达国家的存、贷利差。如何与国际接轨,逐步缩小这种差别,兼顾现实状况与未来的发展,是央行在制订利率政策时应考虑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影响今年利率调整,导致存、贷利差缩小的重要因素。
(4)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在开放的金融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与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国际利率低于国内利率时,外国货币资本就可能会流向国内,从而减弱央行提高利率、紧缩银根的作用;反之,当国际利率高于国内利率水平时,国内资本就会外流,其影响作用正好相反。因此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中,必然包含参考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的因素,总的趋势应大体上保持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协调,国内利率总体水平应与主要国家的总体利率水平没有太大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我国多次上调利率的情况下,美联储却开始下调利率,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状况,这种动向势必会对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产生较大的影响。
3未来利率调整的可能走向
关键的是要看央行的前期利率调整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以及影响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央行前期利率调整是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呢?应该说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明显。针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银行信贷增长过猛,流动性过剩严峻的现实,年初央行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的操作中,央行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形成组合拳,以调控宏观经济的运行:多次发放共计七千多亿元定向央行票据;推出1万5千亿的特别国债;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升至1988年以来的峰值水平达到13%;以及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等。政策措施出台之多、推出之频繁、力度之大为历史所罕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使固定资产投资开始放慢,经济增长温和放缓。例如,9月份出口增幅和贸易顺差均有所放慢,扩大势头趋缓。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70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增速比前8个月放慢0.5个百分点;1-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56.5亿美元,比前8个月的贸易顺差增幅减缓2.1个百分点。9月当月贸易顺差为239.1亿美元,比前8个月的增幅减缓15.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也呈现出减缓趋势。而且房地产投资也由热转温,因房贷新政的推出,楼市开始降温,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总的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今年前9个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为3.4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去年全年3.2万亿人民币的总体水平;CPI连创新高,物价涨幅居高不下;股市也不断走牛,静态市盈率已达到70倍;流动性过剩依然严峻。
现在社会各界关注的是“央行利率调整今后的走势”?这取决于影响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会朝什么方向变化。前不久,央行的有关负责人曾说:央行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应对可能的通胀预期,也就是要紧盯CPI的变化,居民的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应由负转正;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推动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所致。1-7月份CPI上涨3.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8.6%,影响CPI上升2.9%;居住类价格上升4.1%,影响CPI上升0.54%。这种趋势是否会加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说:随着国家控制食品涨价的各项措施逐步见效,估计CPI涨幅会慢慢回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在食品中涨幅最大的是猪肉,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猪肉供应偏紧的问题会得到较大改善,肉价上涨的势头会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带动食品涨价幅度趋缓或回落,四季度CPI的涨幅会比三季度明显回落。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如果未来几个月物价控制得比较好,那么全年CPI有可能控制在4%-5%之间。
央行是否会使用加息政策,还必需考虑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正在发生的变化。现在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息为3.87%。与我国利率处于加息周期相反,前不久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了应对次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应对流动性不足的困境,已多次下调利率,已降到4.52%。如果次级债危机不能断根,美联储的决策者不会让美国经济跌下去,还会进行降息,这种趋势对世界其他各国的利率水平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其政策效应也必然传导到我国,对我国央行的利率调整以及货币、财政政策同样产生重大影响。
前不久,某经济专家曾建议央行加息200个基点。如果接纳该专家的建议,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从现在的3.87%加到5.87%,在人民币对美元等货币升值的背景下,尽管你货币管制很严厉,以美元为代表的外资仍会加速流入我国,这种情况将严重挑战或淡化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效力,使抑制和对抗通胀的努力难起作用,形成输入性的通货膨胀。那时不仅物价难以控制,股市、楼市还会大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产生重大风险,显然这是我国政府的决策者不愿看到的。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严峻局面,央行会继续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和措施,加大政策宏观调控力度。利率的调升还会进行,也许年内以27个基点为幅度调整1-2次。明年是否调升,将取决于CPI的变化水平,但调升的幅度有限,调整的频率也会减少,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在一定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道平,龙玮娟.货币银行学原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
[2]谢百三.股市高峰突起震荡、二八现象理性应对[J].中国经济网,200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