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新环境管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新环境管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金融新环境管制

摘要:由于金融市场本身也存在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特性等缺陷,这就要求必须使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其进行管制;但是金融管制也要有“度”,适度的管制才能够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并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关键词:新环境;金融管制;金融市场;收益分析

放松金融管制一直是金融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而且在放松金融管制环境下各国的金融业可以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也隐藏着风险,2007年下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以致到2008年9月份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这种风险的具体体现。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金融管制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金融管制理论的发展

金融管制(FinancialRegulation)是政府管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指一国政府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和整体效率而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管理和限制。它主要是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监督和干预金融机构运行,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管制,起源于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管理货币,而不是为了金融稳定。直到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打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危机过后,主张政府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位,这一时期的金融管制理论也就以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弥补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为出发点和主要内容。同时,这一时期获得发展的“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也推动了金融管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困扰发达国家10年之久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复兴,金融自由化理论也随之发展并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1973)理论是金融自由化理论的主要部分,其核心主张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严格管制,特别是解除对金融机构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选择等方面的限制,恢复金融业的竞争,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和活力。

自由主义的“复兴”并没有解决市场固有的缺陷,金融管制再次抬头。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面对金融开放的热潮,斯蒂格利茨和青木昌彦提出的金融约束论,成为金融管制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推动了金融管制理论逐步转向如何协调安全稳定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这一时期的金融管制理论除了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出发点研究金融管制以外,也开始越来越注重金融业自身的独特性对金融管制的要求及影响。这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推动金融管制理论向着协调金融活动和防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方向转变。

2金融管制的必要性分析

管制经济理论认为,由于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特性的存在,使得仅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由政府对其进行管制。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在这个领域也会存在以上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管制。

2.1金融创新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问题是由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当时被称为“外部经济”),它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造成私人(企业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偏离的现象。根据偏离的方向不同,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金融创新的外部性也有正负之分,正的外部性表现在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并能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收益;负的外部性则表现在其可能扩大和制造风险,并且可能引发巨大的金融灾害,乃至金融危机。

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负外部性效应问题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来加以解决,但金融创新工具的杠杆效应使得这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另外,科斯定理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外部性也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加以解决。所以,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其进行干预。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存在明显的风险,而金融管制缺失使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

2.2金融市场的不完全竞争问题

不完全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金融市场亦是如此。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进行决策时总是首先考虑到自身的微观利益,甚至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实施一些规避管制的冒险行为,同时为了防止增加经营成本,更容易忽视对操作程序的规范和监控,从而影响到其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以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为例,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越来越集中于几家大银行,这些大银行地位重要且影响很大,形成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垄断地位,只要其中一家因违规操作或管理不善而倒闭,就会通过银行网络将风险向整个金融体系扩散,引起金融市场的混乱甚至危机。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就是这次危机的一个导火索。因此,必须通过实施管制来纠正金融市场的缺陷,避免市场失灵。

2.3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GeorgeJosephStiglitz)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因而单靠市场价格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和金融衍生工具需求者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搜寻成本过高,金融衍生工具需求者通常难以了解金融机构的真实经营内情,金融机构也难以识别在所有信息中衍生工具需求者提供的误导或错误信息,这就要求通过金融管制向有关大众提供金融机构经营情况的更详细的信息,也要求通过金融管制约束和监督金融机构,使其更加稳健经营。

2.4金融业稳定性的“公共产品”特性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否事关一国甚至全球的经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产业的稳定性具有公共产品的许多特征,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搭便车”现象,人们能够享受到金融业稳定所带来的好处,却不能自觉、也不能受到激励为这种稳定性的提供和维护做出贡献,那么纯粹的市场行为将会导致金融业的稳定性供给不足,因此就需要政府来进行干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和金融创新产品的多样化,金融业的经营风险也在增大,金融产业的稳定性受到更严重的威胁,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系而言,只有通过政府管制才能维护金融业的稳定。

3金融管制的“度”——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金融管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既要保证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又要最低限度的影响金融机构运行和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论是管得过严还是过松都会对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金融管制也要考虑管制的“度”。确定金融管制的“度”,实际上就是对金融管制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使其成本和收益相匹配,这样金融管制才是合适的。

3.1金融管制的成本分析

金融管制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金融管制的直接成本按照承担者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成本和执行成本。行政成本是金融管制当局在制定和实施管制措施过程中所负担的成本,如工作人员的工资、管制机构的设施配置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收集等人力物力资源的耗费。执行成本是指作为被管制者的金融机构为遵守管制而付出的成本,包括向管制当局提供信息的成本、本机构内部的检查成本等。这种成本是一种实际支出,如果过高,就会使金融管制的有效性降低。

间接成本是指金融管制改变了市场对金融资源的自主配置作用,限制了竞争,致使金融机构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间接的效率和收益损失,即全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比如削弱了金融机构创新的积极性、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等,这种成本不表现为金融机构或个人所承担的直接成本的增加。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金融管制也存在机会成本。金融管制的机会成本是指用于金融管制的资源在用于管制时所放弃的其他更好的用途。由于金融管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如果不进行管制,就可能会出现金融动荡的局面,危害金融业的效率以及经济发展,这就是金融管制的机会成本。

3.2金融管制的收益分析

金融管制的收益是指金融管制当局实施的管制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由此导致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带来的收益,也就是相当于没有管制时由于金融创新等因素引起的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金融管制的收益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直接收益是指由于金融管制的存在,避免了金融机构因过度竞争和市场垄断所造成的直接损失,也使投资者和存款人减少了无管制条件下因金融机构的经营不善而蒙受的损失,即直接收益是金融机构自身、投资者和存款人的私人收益。

间接收益表现为在无金融管制时,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导致的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情况,以及由于金融创新的冲击所造成的金融危机的损失。在实施金融管制后,这些情况的发生就会相对减少,而上述损失就成为了金融管制的间接收益。间接收益是一种社会效益。

根据对金融管制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金融管制函数。如果用x表示金融管制的强度,金融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就都是金融管制强度的函数,分别用c(x)和r(x)表示,那么金融管制的净收益函数就是:n(x)=r(x)-c(x)。

由于边际成本递增,则有dc(x)/dx>0,d2c(x)/d2x>0,该曲线上凹;而边际收益递减,则dr(x)/dx>0,d2r(x)/d2x<0,该曲线下凹。根据一般的边际定义,我们可以定义金融管制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管制当局将管制强度x提高一个单位(如提高准入标准、实施更为严厉的管制措施等)所带来的管制收益的增加称之为金融管制的边际收益(MR(x));管制当局将管制强度提高一个单位而引起的管制成本的增加称之为金融管制的边际成本(MC(x))。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x)=MC(x)时,金融管制的净收益n(x)可以达到最大,此时可以认为金融管制达到了最优的管制状态。

作为管制当局来讲,可以通过对自己管制成本收益的核算,把自己的管制强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根据金融业发展的不同情况,对其适时调整。而现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则说明金融管制当局的管制强度不足,加强金融管制已是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周子衡.金融管制的确立及其变革[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宏.金融管制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6,(1).

[3]谢伏瞻等编.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J].商务印书馆,2003.

[5]刘明志.银行管制的成本和收益[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