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外资银行投资战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提要:近年来,汇丰控股在中国的投资业绩,令国际金融界刮目相看。作者从汇丰控股张驰有度地入股中国银行业、见缝插针地在中国发展私人金融业务到大张旗鼓地在中国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全面展示了这个国际优秀金融控股集团在中国成功的投资战略和策略,这无疑对我国发展中的金融投资企业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际投资金融集团战略
当汇丰控股将2005年自己在中国市场增长900%的最新成绩单通过不同的渠道释放出来时,整个国际金融界都不禁向这个财气横溢的金融巨子投去了惊异和羡慕的目光。在跨国银行巨头密集穿梭的中国金融市场,汇丰控股能够长袖善舞并箭步如风,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其作为世界第三大银行和欧洲第一大银行所具有的超常本领和力量。
切入中资银行股权:张弛有度
从香港和上海起家的汇丰控股在最近10多年来的时间中一直将投资重点放在了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其目的就是要完成业务市场的合理化布局并最大程度的稀释自己在亚洲地区的集中性经营风险。不过,与汇丰在亚洲其他国家按兵不动的踯躅状态完全相反,过去5年的时间内汇丰向中国的银行业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大单:拆资5.17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由汇丰控股的恒生银行出资17.26亿元吃进兴业银行15.98%的股权;投资近17亿美元买进了中国交通银行19.9%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2005年在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公开募股后,汇丰控股再次撒下了4.3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以理财高手著称的汇丰当然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十分丰满的回报。最新年报资料显示,在中国内地,2005年汇丰实现的税前盈利达3.34亿美元,其中70%以上来自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及上海银行。尤其是在交行股价的疯涨中,汇丰银行持有的交行19.9%的股权已经升值约29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汇丰入股交行的投资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升值280亿港元,总投资收益为170%。
逻辑上分析,满载而归的汇丰理应在中国市场乘胜追击,然而,人们发现,汇丰既没像花旗那样高歌猛进,也没如淡马锡一样恋战贪吃。恪守稳健作风的汇丰在“凯旋门”之前果断作出了收缩对中国银行业股权投资的决定。因此,无论是在即将上市的中国银行所接纳的国外战略投资者名单中,还是时下在疯抢广东发展银行股权的国际金融巨头阵营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向胃口不错的汇丰身影。汇丰亚太区主席郑海泉对此的解释是,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汇丰控股对中国国内商业银行进行更多的投资,则资源就会因战线拉长而被进一步削弱。
其实,汇丰至今在中国的投资虽然达到了50亿美元,但却算不上是投资最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因此,无论是投资实力还是增长空间,汇丰都存有纵横捭阖的余地。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汇丰收缩中国投资步伐实际上是其全球战略的局部反应而已。按照汇丰制定的最新“五年计划”,在未来5年中,汇丰将由“追求价值(managingforvalue)”转变为“追求增长(ManagingforGrowth)”,即其发展重心由资产扩张转到重点业务提升。这一转向意味着汇丰在全球的大规模并购年代基本结束。
进一步观察可知,尽管汇丰过去8年中在全球刮起了阵阵并购旋风,但是大规模并购并非汇丰的特殊嗜好,正如我们前面所指那样,汇丰所进行的并购并不是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而是谋求分散区域经营风险。不仅如此,汇丰还是全球最注重控制风险的银行之一。汇丰控股前董事局主席庞约翰认为,并购是有风险的,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加强营销就能取得比并购更好的成效。实际上,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往往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其文化底蕴的烙印。汇丰控股文化中带有浓厚的苏格兰式“唯物主义”文化特点。苏格兰不是大英帝国的主体,但是它很知道如何借力帝国之势向外扩张,两者之间若即若离。汇丰控股身上,既有由于进不了英帝国资本和权力的核心而刻意开辟全球市场、冒险进取的一面,又有英资传统的保守稳健的一面。
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时下外资金融大规模并购中国银行业的股权已经引起了中国最高决策层面的关注和专家学者的质疑。虽然外资持有商业银行股份有可能突破20%的上限,但国家控股已经成为被完全锁定的最新政策大局。依此审视,汇丰在中国“点到为止”的投资策略不仅仅是其稳健作风的贯彻,同时也衬托出了其先知先觉的过人之处。也正是如此,将自己打扮成“投资绅士”形象的汇丰在中国既没有像花旗那样遭遇过出局的痛苦,也没有像淡马锡那样被公开叫停的尴尬。
抢夺个金市场:厚积薄发
作为从中国起家并有着170余年历史的老牌金融企业,汇丰控股无疑在诸如为中国企业提供融资和服务等传统业务方面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以汇丰与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实华开电子商务集团达成的股权协议为例,汇丰就依托实华开网上全球交易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的2000多家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提供国际结算服务,仅此一项,汇丰每年就进账不菲。不过,伴随着2006年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汇丰的市场开发重点将逐渐转移到个人金融服务这一银行新兴业务领地。
最新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国内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了15万亿元,并且可能还会继续增长,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狭窄,本土商业银行的理财能力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对于储户投资大蛋糕的全新争夺战将在外资银行之间激烈拉开。而作为迎接这一战役的最新动作,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已经开设了12个城市分行的基础上,日前决定在杭州、东莞等地再开设3-4家分行,以从网络上先势夺人。
虽然人民币零售业务一直没有对外资银行放开,但汇丰早已开垦出了人民币市场业务的试验田。。如汇丰银行和上海银行推出的联名卡。
当然,作为汇丰最叫得响的品牌——汇丰卓越理财无疑将在人民币业务市场中大显身手。目前,汇丰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设立了卓越理财中心,并且今年将在厦门、青岛、大连、天津全面推开。由于政策限制,汇丰卓越理财的范围还只限于8种外币,不过,到今年年底,其经营范围将延伸到人民币领域。据笔者观察,汇丰卓越理财中心最小的都有200平方米的接待面积,在客户等待的时候,有最新的国际、国内的财经报纸供客户阅读,墙上也有电视播放即时新闻;在服务上,汇丰客户经理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推荐最适合的产品,而且这种推荐有着汇丰遍布全球的个人理财系统和经验作后盾。
私人消费金融业务(包括信用卡、无担保个人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是汇丰一直在精耕细作的领地。由于该领域往往招致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利益团体的严格审查和监督而风险有加,许多国际银行并不想染指这一是非之地。但自从3年前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消费融资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Inc.后,汇丰就开始尝到了甜头。目前汇丰通过Household为欧美等地5000多万名客户提供消费信贷、信用卡、汽车贷款、物业按揭等方面的服务。而在汇丰控股目前的消费者贷款和垫款总额中,个人贷款的比例已占到了52%,2005年占集团税前盈利三分之一的北美洲区业务取得13%的增幅,则受惠于美国消费融资业务的风险调整。同样的精彩故事可能在中国得到复制。日前,汇丰银行在中国内地推出了外币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成为首家推出该产品的外资银行,而且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汇丰还会在人民币消费金融业务如法炮制。
同其他外资银行相比,汇丰在中国开拓个人金融服务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化”优势。在174年前,时任铁行轮船公司香港总监的苏格兰人汤马士修打兰在香港和上海创立汇丰的前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这也就是汇丰常常津津乐道的与中国有特殊渊源从来就不是外国银行的理由。实际上,作为和内地关系密切的外资银行,汇丰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可谓蓄谋已久。早在2000年,汇丰控股就把其中国业务的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浦东,成立“汇丰驻中国总代表处”。为过渡顺利,汇丰派了很多香港、外籍同事到上海,让他们在上海工作的1-2年时间内培养出当地的人才。如今,汇丰不仅启用了郑海泉担任汇丰亚太区董事局主席,成为汇丰集团内职位最高的华人,而且汇丰中国内地雇员92%都是国内员工。这些熟知中国市场和消费习惯的本土员工无疑将成为汇丰从中国继续掘金的主力阵容。
驰骋非银业务:大张旗鼓
对于汇丰的六角形行徽,市场人士有着别样的解读:汇丰并不只想在银行业占山为王,还试图在非银行业大展宏图。的确,与汇丰对收购中国银行业股权显得格外谨慎完全相左,从保险行业到资产管理甚至到金融证券领域,汇丰所展示出的凌厉进攻态势没有丝毫的藏掖之意。
对于平安保险股权的渐次收购可以看成是汇丰开始布局其在中国保险业版图的标志。2002年,汇丰以6亿美元的代价取得平安保险10%股权,之后步步为营。2004年,汇丰与平安联手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将之改组为平安银行;2005年,汇丰再度斥资86亿元人民币购入平安保险9.91%的股权,使自己持有的平安股权增至19.9%,达到单一外资企业持有国内保险公司的上限。当然,与巨额投入相比,平安对汇丰的回报也不逊色。有分析人士根据平安年报估算,近4年中汇丰在平安的收益至少达到10亿元人民币。
不过,令汇丰最为心仪的是,与平安的密切合作使自己找到了在内地延伸保险服务的厚实载体,起到了曲线进京的效果。比如持有汇丰中国医院担保卡的汇丰保险客户,若在内地旅游商务期间遭受意外事故,可拨打平安产险服务号码95512申请紧急救援服务,由95512指引汇丰保险客户前往邻近的协作医院进行救治等。而作为与平安合作的另一个延伸性成果,汇丰与上海华域资产管理公司及北京中科筑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了北京汇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持有24.9%的股权,触角伸进保险经纪领域。
由于平安保险业务是以财产保险为主,因此,为了拓展在内地的市场平台,郑海泉不久前公开表示,汇丰正计划在CEPA之下,与内地伙伴合作筹组人寿保险公司,销售汇丰保险的产品。十分巧合地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交通银行作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试点行日前得到了国务院的特许,可以试点“混业经营”。据悉,交行将在国内设立首家银行系保险公司,而且新设立的交银保险也是一家寿险公司。交行目前正在寻找和选择合作伙伴。一个极有可能的结果是,与交行关系甚佳的汇丰有可能与旧友“梅开二度”。
根据中国入世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2006年年底之前,外资对保险业的持股可达50%。因此,在国内保险权威、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看来,截止目前为止的汇丰举动仅仅是一种财务投资行为。像汇丰这样的金融集团肯定不会满足成立合资公司,它的目标应该是成立自己可以控制的公司。十分有趣地是,这种分析与汇丰方面的表态不谋而合。汇丰银行中国总部发言人张丹丹日前称,等到2006年年底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的时候,汇丰会考虑扩股或控股。
与保险市场相比,国内尚未完全开放的资本市场却在考验着汇丰的耐心。对此,汇丰只好选择了曲径通幽的方式。近日有媒体报道,湘财证券重组基本定案,汇丰再次“傍”上了交行并一同出任湘财证券重组的“主角”。预计双方将拿出10亿元的资金取得对湘财证券的绝对控股身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国内A、B股市场并轨的加速,谁能否定汇丰今日苦心经营的湘财证券在不久的将来不会成为其大踏步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桥头堡”呢?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既定的日程安排推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汇丰染指中国基金业的行动也花开蒂落。前不久,汇丰与山西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其中汇丰持有49%的股份。能够将山西省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拢入怀抱,汇丰看到了自己纵横中国基金市场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