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权证市场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权证市场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权证市场管理

论文关键词:权证现状问题完善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权证的描述,从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权证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市场规范化的制度、法律体系的构建、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丰富权证产品和功能设计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我国权证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权证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亚洲和欧洲市场,权证产品交易十分活跃。近年来,随着国际热钱规模扩大和各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在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金融期权的热潮。我国的权证市场目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推出的品种很少(仅有30多种),且多为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而发行的权证产品。但由于权证品种具有融资便利、对冲风险、高杠杆性等优点,因此,受到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广泛欢迎。目前,我国权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权证的交易额已跃居世界第一。

1992年6月我国首度开始权证交易,但是由于市场投机气氛过浓,1992年权证交易暂停。近些年,我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并逐步走向成熟,发展权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于是,在2005年8月22日,为了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权证恢复交易。截至2006年10月31日,我国上市权证的数量只有区区的25只。由于此种原因及其短暂的发展历史,权证市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着手,提出完善我国权证市场的对策。

二、权证的相关概念

在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懂关于权证的一些概念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权证,权证如何分类以及权证的价格和风险等等问题。

权证,又称为认股权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期间(或特定时点)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证券。权证作为一种杠杆投资工具,品种繁多,其基础金融工具可以是股票、指数、可转换债券、外币、“一篮子”组合工具、利率和大宗商品,但以股票权证和指数权证为主。一般来说,认股权证指公司权证和衍生权证。

权证的分类:

1.根据发行人不同,可分为股本权证和备兑权证。股本权证,又叫公司权证,发行人是标的证券公司本身,通常由认股权证与债券或新股捆绑发行。备兑权证,也叫第三方权证,发行人是标的证券公司以外的第三方,一般为大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行使股本权证通常会增加公司股本,而行使备兑权证则不会增加公司股本。

2.根据行权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购权证权证和认沽权证权证,又称为看涨权证和看跌权证。认购权证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在特定期限内或到期日向发行人买入标的证券,其价值随相关资产的价格上升而上升,认沽权证持有人则有权卖出标的证券,其价值则随相关资产的价格下降而下降。

3.根据行权时间不同,可分为欧式权证、美式权证、百慕大权证。美式权证持有人在权证到期日前的任何交易时间均可行使其权利,而欧式权证持有人只可在权证到期日当日行使其权利。百慕大权证则综合了美式权证和欧式权证的特点,行权时间是权证到期日之前的若干个交易日。市场上最基本的权证是欧式权证,即国际上常说的普通香草权证。

权证的价值影响因素有很多,一般认为,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施权价、距离到期日的时间、股票现在的市场价格、股价波动的幅度、股票预期的市场价格以及认股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每股盈利的稀释。其中,距离到期日的时间、股价波动的幅度、股票预期的市场价格、认股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每股盈利的稀释与权证的价值呈正相关,其余呈负相关。当然,除以上主要因素之外,普通股的股息率、权证是否在交易所上市、认股权证的发行数量等也会影响权证的价值。

与股票相比,权证的风险更大,权证存在着权证到期价值为零的时效性风险、权证交易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以及权证持有人到期无法行权的履约风险。当然,就是因为权证具有更高的风险,投资权证也往往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这是相对应的。

三、我国权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1.权证市场的现状。权证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欧洲得到真正的蓬勃发展。1911年,美国电灯和能源公司发行了全球第一个认股权证。1970年4月13日,权证开始在纽约证券市场交易。19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在欧洲发行了大量附认股权证,掀起了全球认股权证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权证开始在我国香港地区的股票市场流行。我国台湾地区也在1997年推出了个股型和组合型认股权证。

我国早在1992年,为了解决国有股股东的资金到位的问题,部分上市公司曾经发行过权证。1992年11月5日,宝安集团认股权证在深交所开始交易,开创了中国权证的先河。后来由于政策的原因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权证并没有在中国证券得以发展。

2005年权证交易又重新出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并且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2005年7月8日,深、沪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了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的《权证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权证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推出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05年8月12日,宝钢股份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引入权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8月22日,宝钢权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宝钢股份成为我国第一家引入权证为对价方式的上市公司。随后,长江电力、新钢钒、武钢股份、万科等也计划借助权证的方式解决权证分置问题。目前中国权证的数量仍然不多。

根据上证所的统计,2007年沪深权证市场已经成交超过万亿元,在世界权证市场上的排名在前三名。我国权证市场繁荣的背后,隐含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权证市场出现了极度的投机,权证价格暴涨暴跌,严重偏离其理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极不相符,即使临近到期日处于深度价外状态的权证也仍然有很高的价格,滋价率极高,换手率达到月均22次之巨。

2.权证市场存在的问题。

(1)不存在卖空机制,无法通过套利操作使权证价格回归。当权证价格高估,偏离价值的时候,市场可以通过卖空行为来使权证回归合理价值。而沪深市场由于权证不允许卖空,故当其价格高估时,投资者无法通过套利操作使权证价格回归合理价位,因此,如果市场没有建立做市商及卖空制度,那么权证价格偏离完美市场假设下的理论价值将不可避免。

(2)缺乏做市商制度,因为做市商制度可以起到做市、造市、监市三大作用。做市,指的是当市场过度投机时,做市商通过在市场上与其他投资者的相反操作,努力维持股价、降低市场泡沫。造市,指的是当市场过于沉寂时,做市商通过在市场上人为地买进卖出股票,以活跃人气,带动其他投资者实现价值发现。监市,指的是做市商可以行使权利,获得交易对象的信息以监控市场的异动。这样做可以保持政府和市场的合理以抵消行政行为的强烈影响。

(3)投资者整体素质不高,投资者对权证缺乏深入了解。权证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品种,很多投资者充满热情但缺乏了解,把它当作一种“单纯”的品种类似于股票,不少的投资者对此缺少自己的判断,成为了市场投机资金的盲目追逐者,在放大了市场的齐涨共跌的同时,也放大了自已的投资风险。

(4)盲目投资,风险意识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

(5)相关法规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及时。当然这也与我国权证历史比较短,经验尚不丰富有关。

四、新世纪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个完善的权证规则,是权证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由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大的洗礼之后,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针对我国目前权证市场的现状及其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权证市场的发展,这也将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1.在市场宏观层面上,建立市场规范化的制度基础,从制度层面上消除长期以来存在着的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制度根源,从制度层面上切实做到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市场微观层面上,通过稳定市场和价格预期,完善市场结构和功能,实现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在权证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妥善解决好与之配套的法律体系的构建,在理解和处理相关法律问题时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对具体的不合适宜的规则进行适时调整、补充与更新,引进相关机制,完善国内权证产品开发中的相关法制框架及制度设计,降低制度变化可能增加的博弈风险。

3.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与思路,进行一系列权证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等制度的规范与创新,逐步完善权证管理、交易和结算等相关制度,尽快建立券商评级制度。如积极引入做市商制度,界定发行人资格,细化权证发行、担保等制度条款等。我国香港地区对权证市场的管理就是通过为发行人设定较高的门槛来实现的,包括历史经验、信誉评级、净资产、流通市值等要求。

4.加强权证交易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强化信息披露原则。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的研究必须与权证的发展使用同时进行。在充分发挥权证这一衍生产品适度的投机活动对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增强产品吸引力的同时,严厉抑制过度投机,维护权证的合理价格与流动性,为权证产品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强对权证市场风险的监管,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来防范包括权证发行人的履约风险、标的资产价格异动风险和权证价格的被操纵风险等是权证市场最终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

5.丰富权证产品和功能设计,提高权证市场参与各方,尤其是发行人的素质,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成熟度。

6.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是权证市场发展的根本力量所在。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投资者构成权证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基础。加强中小投资者教育,保护他们的利益,已成为我国权证市场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金辉.我国认沽权证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07(10)

2.胡朝晖.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路径[J].特区经济,2006(3)

3.余昀烽.权证一个仍需完善的市场[J].金融和经济,2007(5)

4.张祖国.证券经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