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币汇率因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币汇率因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币汇率因素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加以验证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相关性;国际收支;货膨胀率;多元回归

一、引言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外部均衡,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一再显现。币值的高估将有损于投资;若币值低估将有损于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各个因素的相关性有较深的认识,无疑对汇率水平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拟结合实证研究对此加以阐述。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的经济状况与人民币汇率

汇率可简单地理解为外汇的价格,即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也就是说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它反映的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自上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以及世界主要货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不一,有些国家的货币出现持续贬值,有些国家则大幅增值。最典型的是美元的贬值,日元汇率的走高。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则相对削弱。经济实力是决定汇率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但整体缓步上扬,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而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GDP与人民币汇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我国GDP的水平逐年增加,表明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逐渐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则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缓步上扬。此外,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相应提高,这也使人民币在长期内保持坚挺。

(二)人民币流通状况与人民币汇率

衡量人民币流通状况的主要指标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往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抑制了出口,刺激了进口,若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将使本币汇率下跌。但通货膨胀的影响往往具有时滞性。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一个取决于两国相对价格的名义变量。当本国的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购买力下降,即本币贬值,则汇率就下跌;反之,汇率上升。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公式表示为:S=p/p*(2.2.1)

S为汇率,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如现在的汇率为1:7.8,则S=7.8),即直接标价法。P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之变化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除以外国的物价指数。如果用p$和p表示美国和中国t0到t1期的通货膨胀率,S0和S1表示t0和t1期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S1-S0)/S0=(л-$$)/(1+$$)(2.2.2)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从长远来看,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呈现类似的通货膨胀率。以下采用1996年至2005年的中美居民价格指数,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分别以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为基期计算出相应的通货膨胀率和汇率。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人民币名义汇率长期内高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汇率,这与1998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随着年份与基期的差距越大,所计算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偏离越大。通过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汇率,基期的选择比较重要。如果选择以基期较接近的年份,得出的汇率与名义汇率是比较接近的,说明汇率的变化跟物价指数的变化是紧密联系的。

第三,1999年以后我国是处于轻微的通货膨胀,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连续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汇率应该持续走低。但是我国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却持续升高。这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人民币汇率时没有很好地联系国内通货膨胀的水平,没有很好地联系国内外的物价水平的变化。但是,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修改,相信在长期内人民银行所制定的汇率是符合国内外经济发展要求的。

(三)利率差异与人民币汇率

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周边的国家,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使本币需求上升,可能会导致本币汇率上扬。利率平价理论的提出者凯恩斯认为:汇率变动与两国相对利差有关,投资者根据两国利差大小以及对未来汇率的预期进行投资选择,以期获取收益或避免风险。利率平价表达式为:

(F-S)/S=i-i*(2.3.1)

S是将本币换成外币的汇率,F是将外币换成本币的汇率。i是本国利率,i*是外国利率。

(2.3.1)式反映了汇率与两国利差的相互关系:当本国利率相对外国利率上升时,两国利差增大,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即F与i-i*成正比。通过对表6中F和利差进行一元线形回归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为-0.45064。分析的结果显示F与i-i*成反比,即我国的汇率变动与中美之间的利差正相关。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水平是由人民银行制定的。但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五年来,对外资银行的逐渐开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也将逐步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汇率水平就可以较好地反映利差的变动。

(四)国际收支与人民币汇率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引起外汇需求增加而可能导致外汇汇率上升和本币汇率下降。顺差意味着对外债权增加,本币需求增加,可能促使本币汇率上升。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顺差,支撑了人民币汇率走高。

(五)人民银行的干预与人民币汇率

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至今,我国汇率虽双向波动,但缓步上扬。1994年人民币并轨时,汇率为:1:8.7。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人民币没有贬值,仍然保持稳定,1美元兑换8.2757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人民银行的汇率制度和人民银行对汇率的干预只能在短期内对汇率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实现人民币全面的自由兑换并走向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进程中,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具有关键意义。

三、人民币汇率与各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确定

在前面各点中,分别分析了GDP、通货膨胀率、中美利差、国际收支和人民银行的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此我们构建了以下的模型:

Y=X1+X2+X3+X4+U(3.1.1)

Y表示人民币的名义汇率,X1、X2、X3和X4分别表示我国GDP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中美利差和进出口差额的增长率。由于政策的影响是难以定量分析的,所以采用U表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的因素。

(二)定量分析

本文采用了1996年至2005年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对3.1.1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2.1式:

Y=8.259474+0.1836X1-0.30832X2-0.0975X3-0.02024X4(3.2.1)

可以看出:

(1)GDP增长率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关系:两者反相关,即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汇率反而下跌。这点是不符合汇率的正确的发展规律的。这主要原因是我国汇率制度不健全,导致汇率的水平不能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通货膨胀率与人民币名义汇率正相关。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越高,货币应当贬值。但我国却相反。通货膨胀率每增加1%,汇率却提高0.30832%。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汇率并轨,人民币值低估,汇率升高的压力大于通货膨胀增加的压力。

(3)利差和汇率的关系跟前面的分析结果比较接近,只是相关系数上的差异,这主要原因是多元回归分析跟一元回归分析在自变量的数量不同。

(4)进出口差额的增长率与人民币汇率成正比,即顺差每增加1%,人民币汇率就提高0.02024%。我国十年来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国际压力的影响下,在汇率决定理论的作用下,人民币的持续走高是必然的趋势。

四、结论

通过构造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GDP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与人民币汇率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利差和进出口差额的增长率影响较弱。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差和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会增强。本文深化了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的认识,希望为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纯威.人民币名义汇率超稳定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17-149

2.章和杰.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中权重的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1-50

3.任兆章,宁忠忠.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3(12)

4.刘向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0(1)

5.杨帆对人民币汇率的几点看法[J].中国统计,2000(9)

6.王军青.利率平价机制与人民币汇率[J],上海经济研究,2000(6)

7.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