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币汇率制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币汇率制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币汇率制度

内容摘要:根据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固定或有限流动下,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在资本完全流动下,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才会有效。可见,目前坚持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可行的;但根据入世协议,2006年外资银行获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不允许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管制便会逐渐放松,以至最后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因此,从长远看,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模型分析汇率制度改革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但西方一些国家却似乎看不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好处,把自己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太低,他们试图要求人民币立即实施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以达到促使人民币升值的目的。他们认为,要想解决全球贸易失衡、缩小国内庞大的贸易赤字问题,就必须促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否要改革,汇率是否要上升,本文将通过芒德尔—弗莱明模型来分析。

芒德尔—弗来明模型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芒德尔(RobertA.Mundell)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Flemins)提出的芒德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M-F模型,下同),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的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的“芒德尔三角”理论,也就是著名的“三一定律”。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TheEternalTriansle),从而清晰地展示了“芒德尔三角”的内在原理。在这个三角形中,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这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调和,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这就是著名的“三元驳论”。如表1所示。

从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看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首先,我国的首要目标是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这一前提下,根据“三一定律”,汇率自由浮动须以资本自由流动为前提。现在既然还没有实现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所以浮动汇率制就难以实现。即使实现了,但由于资本尚处于管制状态,按照M-F模型,货币政策也无助于促进内部、外部同时均衡。因为如果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给之后,虽然能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产量增加,但由于资本不能自由流出,汇率就不会随利率下降而下降,从而不会增加出口,过多增加的产品就可能缺乏销路,结果产量也增加不上去,增加了也会因生产过剩而减下来,回复到原来的产量水平。

其次,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要依靠扩大内需,而不能依靠浮动汇率来调节进出口。因此,目前急于改变汇率制度就没有必要,相反还可能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而承担国际游资冲击的巨大风险。

再次,目前我国尚处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限制,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仍处于非市场化状态,因此,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货币市场价格还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实际情况,市场价格的扭曲,就很容易误导企业行为,难免不使企业对币值产生错误的预期,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又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最后,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金融监管水平较低和银行不良资产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按照“三一定律”,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而又能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势必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这不仅有可能遭到国际游资的巨大冲击,还将为那些贪赃枉法,盗窃人民钱财之徒外逃资金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也可能导致某些银行、企业破产,从而造成金融混乱,甚至金融崩溃的严重后果。

美国把自己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太低、进行了不公平的竞争是没有道理的。芒德尔也说:“如果北京也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它将会落得与日元同样的下场。”很明显,芒德尔说这话是有深刻内涵的,因为按照他的“三一定律”,在中国目前尚不具备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若实现浮动汇率制让人民币汇率按外汇市场供求决定自动上调,而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的调节机会,和以前钉住美元制度下人为上调汇率一样,都会带来金融混乱,因此,是不可取的。我国应吸取日本“广场协议”的教训。如果我国也屈服于国际的压力使人民币升值,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这是许多西方有识之士都看到了的。如美国摩根士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在香港《南华日报》也曾指出,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是严重错误。

从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看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人民币汇率制度也不可能长期维持不变。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对资本的管制难以为继,人民币汇率必然会趋向于自由流动。例如,根据入世协议,入世后5年内,外资银行和中国银行将实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到2006年,外资银行获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可以预测,在中外银行平等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满足本币和外币调节的需要,我国现行的以会员制为主体的、封闭式的各中资银行之间外汇市场,就必然被包括中外资银行在内的混合外汇市场所代替,从而使外国资本通过外汇调节市场自由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格局迟早要扩展为可以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的存款贷款,在华外资银行就可以利用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间接兑换。随着这种自由兑换数量的增大,现行不允许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管制便会逐渐放松,以至最后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一旦实现了资本自由流动,按照M-F模型,固定汇率制与独立的货币政策不能同时并存,即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来调节国内经济,实现国内收入均衡,就不能实行固定汇率,否则,货币政策无效。所以,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现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2005年7月,我国实施了外汇形成机制的改革,但此次改革的幅度较小,它也只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如果人民币汇率改革从此停滞,今后不再有第二步、第三步的后续改革,那么将可能会产生如下弊端:

一是会带来国内经济泡沫化的风险。因为,如果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的基础货币过多,过多资金流向商品市场,就会诱发通货膨胀。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源源涌入,供大于求。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只能被动地收购大量外汇,相应地,就会投放大量人民币,从而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应。统计表明,央行通过这种外汇占款的方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已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遭到了严重挑战。而货币供应的过快增长,会诱发投资扩张、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等问题。

二是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其一,助长涉外部门和对内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其二,影响三大产业比例的协调。其三,妨碍沿海向内陆正常的产业转移。汇率过于稳定,使粗加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在沿海地区仍可以生存,缺乏向中西部转移的动力和压力。

三是可能诱发金融危机。汇率过于固定,降低了投机资本流动的汇率风险,可能诱发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造成冲击。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与此有直接关系。

2005年7月21日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该说是我国汇率制度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起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让汇率形成机制更具弹性,将增加投机资本流动收益的不确定性,有利于遏制资本大规模单边流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也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进而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从国际上看,波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单一盯住、盯住篮子货币、有管理浮动到自由浮动等汇率制度的演变。由于其汇率制度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主动调整,因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震荡。而泰国在1997年之前一直盯住美元,不改汇率制度,结果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大幅贬值,货币、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但正如我国经历的几次汇率制度改革一样,改革还会继续,不会停动。人民币汇率制度终究会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方向转变,只是这一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坚持渐进性的原则,即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就近几年的改革目标看,还应该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必须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的不断发育完善相配合。以渐进方式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将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丁冰.从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看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经济学动态,2004第3期

2.高宏业.人民币升值的六个有利于.管理研究,2004年第3期

3.张锦冬.人民币是否该升值.经济学动态,200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