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交强险中保险人免责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交强险中保险人免责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交强险中保险人免责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国家设立交强险的实质是要求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第三者)承担社会责任、根据法律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保险公司难逃理赔责任、从第22条的立法目的来看,保险公司难以全部免责、从保险角度而言,交强险不因其强制性而背离保险原理、保险公司不可能为被保险人的故意侵权行为买单,否则保险将成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挡箭牌等,具体资料请见:

日前,省高院下发了皖高法[2009]371号文件,就《交强险条例》第22条如何理解和适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交强险条例》第22条中的“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应做广义的理解,即这里的“财产损失”应包括因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该规定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即是对于: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具有上述三种任何一种情形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即所有损失不再赔偿,包括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等。

实践中对该条款理解迥然不同。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对其它人身损害损失仍应赔偿。

1、国家设立交强险的实质是要求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第三者)承担社会责任,肇事人的行为并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无论机动车驾驶人是否具有驾驶资格,受害人对此均无责任,亦无防范,只要这种事故对于受害人而言是偶然的,不可预料的,就应视为保险事故。受害人因驾驶人一般过失行为尚且可以请求保险公司赔付,而驾驶人具有无证驾驶的严重过失行为,保险公司更应对受害人人身伤亡损失予以赔付,此符合交强险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原则及交强险的公益性质。

2、根据法律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保险公司难逃理赔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1条第1款与第21条第2款、第22条之间实质上存在一般条款与特别条款的关系。相对第21条而言,第22条属于特别条款。一般条款规定,保险公司对投保车辆发生事故的受害人(第三者)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全额赔偿责任。根据法学理论,除非特别条款明确排除的情形,一律适用一般条款。现22条对四种情形列出作特别规定,只规定保险公司对财损免责,并有垫付抢救费用之义务,但未言明对其它人损损失免责,故保险公司仍应按一般条款规定,承担其它人损损失理赔责任。

3、从第22条的立法目的来看,保险公司难以全部免责。该条的立法目的是规定保险公司在因驾驶员无证驾驶机动车辆等特定情形发生交通事故时,仍应在保险赔偿的限额内承担垫付抢救费责任,让受害人更好地得到及时救治,保险公民的生命安全,该条并不是免除保险公司对于受害人赔偿责任的规定,因而该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不能构成保险公司全部免责的事由。

在以前的司法实践中,多认同上一观点。但省高院的文件就该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该规定符合保险法的基本原理和法律整体解释的原则。从保险角度而言,交强险不因其强制性而背离保险原理。而所谓保险是一种以经济保障为基础的金融制度安排,它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数理预测和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以合同的形式,由大多数人来分担少数人的损失,实现保险购买者风险转移和理财计划的目标。很显然,保险只对不确定的风险进行保障,而对于确定性风险,不可能纳入保险范畴。而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显然属于确定性的风险,保险公司不可能为被保险人的故意侵权行为买单,否则保险将成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挡箭牌。目前交强险费率的厘定显然是没有将“无证驾驶、醉酒驾车、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等情形考虑在内的,且以上四种情形的风险根本无法预测。《交强险条例》将其纳入责任免除范围,符合保险原理。

《保险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却明文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本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另有规定外,也不退还保险费。”与《条例》相比,《保险法》显然属于高位阶法律。《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对抢救费的垫付义务与追偿权利,但该条是否与《保险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相违背呢?显然没有。即使存在矛盾,也应遵循上位阶法优于下位阶法的原则。

《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制造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怎么到了《条例》规定的“被保险人制造道路交通事故,被保险人负垫付抢救费义务并有权追偿”就被人为地理解为“被保险人制造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公司除财产损失外,也要承担赔偿责任”了呢?此种理解显然违背了《保险法》规定,属于曲解或误解行为。因此,在这些特殊情形下,保险公司不应承担保险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