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全球化发展评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全球化发展评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金融全球化发展评析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速推进,全球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在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由其转化而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进而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演进。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全球资本生产关系重大变化的经济学分析为前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结构概括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变化的综合性新范畴,它沿着从《资本论》到《帝国主义论》的思维轨迹,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不同于马克思时代,也不同于列宁时代的重大特征。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全球也具有双重性质,产生双重效应。

关键词:全球化;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双重性质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经济学说的宏篇巨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继承丰富和发展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在全球化的历史嬗变中构筑的伟大学说,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论启迪,而且为后来的全球化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了丰富的思想财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速推进,全球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当代资本主义产生许多重大的不同于马克思时代、也不同于列宁时代的新变化。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也将产生多种极不相同的与全球化的关系。正如许多学者认为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挑战,并非仅仅来自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骤然剧变,还来自全球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为理论工具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研究的核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变动规律的研究,即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是有顺序的:“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按照这一方法论及逻辑的要求,马克思对全球化的研究与他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研究是一致的,体现出的基本思路是:资本的扩张性是全球化的根源,对外贸易是全球化的起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全球化提供了载体。

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从垄断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性质,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实际上私人垄断资本在19世纪下半叶又得到较大较新发展。恩格斯于1880年进而讲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出现这样的新形式,即“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1]在“托拉斯中自由竞争转为垄断。”[2]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等垄断资本新形式的新发展,提出了帝国主义论。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战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不断加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有了许多新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态,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经济全球化以多元的行为主体来构成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是依靠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来沟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和经济集团化并存等。具体表现为贸易全球化、产品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联盟或协调组织的发展等。

按照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运动作为“结果”一旦形成,就反转过来而成为“原因”,对世界各国的发展普遍地起着作用。伴随着这一进程,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不仅在二战中发了横财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就是战败国日本、前联邦德国也都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奇迹”。概括地说主要是:从社会生产力层面看,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仅没有停滞,反而有很大发展。从生产关系层面看,当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重大调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缓解。从阶级状况层面看,产业结构、阶级结构以及劳资关系都出现了新变化,劳资矛盾在继续深化中趋向总体缓和,社会在多重危机的挑战中呈现出全局性相对稳定。从上层建筑层面看,当达资本主义已是趋向成熟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多党议会民主制相当稳定,一般能按法律规定遵守“游戏规则”,定期通过选举平稳地轮流执政。从社会管理层面看,当代资产阶级提出了较完整的“社会安全”,“社会机制”理论,普遍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资产阶级理论家提出的“社会机制”理论,认为一个社会要平衡地发展,既需要“动力机制”,也需要“平衡机制”,二者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维系了资本主义地稳定运作。从国际层面看,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创造了大量新产品、新技术和劳动服务,拓展了贸易空间,导致了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如果说马克思列宁经历了早期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中期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进入一个以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各种联系合作普遍发展为标志的“相对稳定发展状态”,已经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现代资本主义形态。正如德里克所指出的:“随着东欧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和中国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开放,除了几个微不足道的例外,今天的地球上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资本活动不曾渗透到。”[3]

试想当年列宁如果固守着马克思的《资本论》,不去分析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就无法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今天的资本主义和列宁时代相比更是发生了诸多重大变化,甚至“某种质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有了许多新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态,突出表现就是,当代资本主义不仅从垄断资本主义那里继承了垄断性、垂死性和腐朽性,而且还具有相当强的修复力、生命力、竞争力和调节力。因此从时展的高度分析,我们认为,一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的思想,特别是从《资本论》到《帝国主义论》贯穿着的关于全球化的起源、本质、过程、特征以及发展前景的思想,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全球化的一致性即全球化历史进程与资本主义阶段同步发展等思想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穿透力;另一方面,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要求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囿于旧说,而要解放思想,在回应时代的挑战中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对于资本主义的研究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发展阶段为限,而应当包括资本主义经历的各个阶段,尤其是马克思、列宁逝世以后的那些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问题。他们抓住了资本的本质——不断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并科学地把经济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商业资本全球化、借贷资本全球化与产业资本全球化。因此,他们不但预见了分工、资本与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而且还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角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使他们无法提出有关经济全球化具体方式的见解,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也分析较少。对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和最复杂的组织”这一提法,也应当根据新的情况加以研究。

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界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是很有权威的。列宁根据20世纪初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新特点指出: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阶段,还是最新阶段?即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也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理论家都在探寻答案的问题。比较多的学者认为:列宁把帝国主义定义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对此作详细的论证。他认为帝国主义是过度成熟的资本主义,在此之后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因此,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这种乐观主义的估计可以说是许多革命家所共有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曾宣告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列宁的著作是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为书名的。

研究中有的学者考证,[4]在列宁生前1917年出版的此书书名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这个版本有列宁写于1917年4月26日的序言。直到列宁逝世10年以后,本书才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为书名出版。不知道1917年的版本出于何种考虑不用“最高阶段”而用“最新阶段”的提法。在俄文第1、2、3版的《列宁全集》中书名用的也是“最新阶段”。从提法本身看,“最高阶段”是到了顶的阶段,在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不可能再有新的阶段出现,而“最新阶段”则意味上不封顶,此后还可能有更新的阶段出现。1935年的版本大概是根据1916年的手稿标题改回去的,但是这种改动是否注意到列宁1917年改书名的考虑?这是列宁思想史研究中有待查明的问题,同时也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

不言而喻,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对象,人们最为关注的依然是同世人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的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以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动为世人所瞩目。与此相联系,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出现了某些不可否认的新现象和新变革。早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国际学术界就以“资本主义改变了吗?”为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就目前看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界说,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概括起来大体上可有如下观点:一是“发达资本主义论”,这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视角的;二是“成熟的资本主义论”,这是从资产阶级的管理经验、能力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考察的角度;三是“国家资本主义论”,这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的角度作出的概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重大变化在于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四是晚期资本主义论,这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某些质的变化的角度;五是“社会资本主义论”,它着重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种种迹象加以分析;六是“人民资本主义论”、“福利国家论”、“可调节的资本主义论”、“法人资本主义论”等。还有“经济成长阶段论”、“后工业社会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或“第三次浪潮”、“科学社会”、“后资本主义论”、“没有劳动的资本主义论”等,以纯技术的观点看待当代资本主义。[5]上述观点的划分是十分粗略的,每一种观点中又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多差别。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承认现代资本主义在战后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但以什么样的尺度和标准来衡量这样的变化,是否存在从量到质的飞跃,则由于立场、方法、视角,以及政治、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分歧和差异。

这些观点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各自不同的重要参考价值,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时代特征和运行规律。如果从本质上、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且动态变化中,来进一步考察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的话。我们认为,从发展趋势上看,当代资本主义正逐渐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演进。那么,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能否回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部分质变”的问题呢?对此,有人认为:“金融资本”这个概念在列宁那个时代就已使用,现在仍然使用原概念,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来表述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不足以表达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变化。

西方左翼学者对这个问题也高度关注,他们在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如信息革命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分工体系的变化、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等等。最近,他们强调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本在当代的新变化。在2001年巴黎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上,法国学者让·克罗特·德罗奈认为,“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就是说,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首先是作为当代资本主义最深刻的经济变化而出现的。我们认为,如果进一步从政治和国际综合治理的角度看,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意义在于把金融运行机制融入国际机构、国家调控之中。毫无疑问,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维护资产阶级总体利益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生活也资本化了,更何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不能离开上层建筑,同时也应该看到,划分不同性质生产方式的基本依据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一定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时,也应以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引起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为依据。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提法,正是首先从全球资本生产关系重大变化的经济学分析出发,即以经济为基础,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集中反映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变化的综合性范畴,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不同于列宁时代的重大特征,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明显不同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的质的变化。进一步的分析将会使我们在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

全球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和丰富。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其特征是,商品、服务、技术及资金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强。正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样,金融全球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作为经济全球化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全球化一旦形成,必然有其自身运动规律和丰富的内容。当代经济全球化正是以金融为主要手段,而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推动力正是金融资本,它决定资本的流向、流动量及企业的利润率,甚至也是整个经济和政治的决定力量。它不受任何权力控制,也没有边界。从金融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等的发展。即20世纪70年代,国家资本主义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这场危机的结果没有导致革命,而是伴随着集中表现为金融全球化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使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金融资本急剧膨胀的新阶段,也就是说真正打破国家垄断时代的是1978年以来美英两国率先实施了金融自由化和放宽了金融市场管制政策,各国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从此建立了日益紧密的联系,从而出现了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金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或者说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垄断正是通过金融垄断实现的。

战后金融资本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形成金融全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金融资本的活动提供了舞台。其次是金融自由化促使金融资本发生新的国际化变化。再次是各发达国家的政府除推行放松金融管制、有利于金融资本发展的政策外,还直接参与支持金融资本的活动,国际金融组织机构对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进入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以一系列客观经济社会条件为依据的,反映了全球化进程的深刻变化和本质内容,揭示了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演进到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运行轨迹。当然,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目前还仅仅是一个发展趋势,其实现尚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全球化是一个全球性的价值、规范和利益趋向统一的过程,在全球化中,各个利益不同、法律不同、关税不同的地区,逐渐形成共同的利益,统一的法律和统一的关税。这种统一,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马克思认为,这种统一在全球化的条件下,通过世界市场会转化为一种与个人、国家相对的异己力量,意即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全球的经济融为一体,每个个人乃至每个国家的活动都越来越受到世界市场和世界金融的控制,这种控制力量凌驾于个人和国家之上,通过经济关系来统治全世界,它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给一些地区乃至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认识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呢?或者说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的表现形态怎样呢?

当代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已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也具有双重性质定位,产生双重效应。让·克洛特·德罗奈认为,当代全球金融垄断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不是经典意义上的“食利资本”。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典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并没有改变,但是资本的增殖形式却发生了变化,资本的价值形式演变成货币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二元结构。由于金融资本的发展,直接金融取代了中介金融而成为资本价值的最主要形式。由于金融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金融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本使用价值的生产实现了全面的、不间断的、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了资本的增殖,即资本利润的最大化。当代金融资本并非置身于生产变革过程之外,它是发展信息和服务业的载体,甚至金融产品本身就是特殊的信息产品。金融资本特别是风险资本的发展为促进新技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具有进步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金融垄断资本又建立了金融专制统治,成为加强和扩大国内国际剥削的工具。今天,金融已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领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日趋严重。金融投机造成了金融和经济的不稳定并频频引发危机。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使剥削过程趋向世界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对经济发展又具有破坏作用。

尽管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全球金融垄断的跨国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了更先进、更高效的生产力,给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延长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使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进程。但由于现实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因此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相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将以复杂且多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列宁当年提出的帝国主义阶段的三大矛盾,在当代以“核心国家之间、核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核心国家内部的矛盾”三重关系重新展现出来,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全球化进程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世界范围,即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使一些国家和一部分人走向贫穷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和分工,实行最低成本战略,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纷纷流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失业成为这些国家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缺乏资金和技术使其面临着越来越严酷的剥削和掠夺。

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脱节,金融投机抑制经济正常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金融管制的解除,股票、债券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也得到很大发展。以美国为例,1994—1999年全部公司平均利润年增长率约为8.9%,而股市的价格却以23.6%的速度增长。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也成为了现金流动器,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因而不时受到难以预测的股市投机风暴的威胁。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金融交易量大约是商品(服务)交易量的25倍;在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只有10%与实质经济的运动(实质交易和投资)有关(费尔南德斯·德科西奥:《经济全球化——进步的因素》,载〔墨西哥〕《至上报》,1998-5-31)。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动属于没有实物经济基础的投机行为。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

生产无政府状态扩展到全球市场,全球性生产过剩的危机日趋临近。全球化在把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和带来较高效益的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的同时,也把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巴西著名的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在他的名著《帝国主义与依附》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形成一种国际经济体系,但这种体系所依靠的私人企业和各民族国家基地同生产力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是矛盾的,这必将导致产生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新无政府状态。”[6]正如费利克斯·罗哈汀所认为的:“目前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正在引起人们对系统性崩溃的关注。即一家公司的倒闭可能会引发全球其他公司的倒闭。许多金融市场可能不是全球性的,但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1984年,伊利诺斯州大陆银行(TheContinentalBankofIllinois)的倒闭是因为日本的基金管理人员在处理一份日本新闻报告时错误地翻译了美国一份有关大陆银行遭遇困境的新闻报告(“rumor"一词被翻译为“disclosure")从而让人们错误地理解为这家银行已经无力偿还债务,并已抽调出这家银行在欧洲的储备。这位日本基金管理人员一个错误的翻译就可以导致美国第十七大银行的倒闭,看来,有些小事确实可以改变世界。而美国政府公开批评德国保持过高的利率导致了1987年10月美国股价的崩溃。”[7]因为当资本主义进入金融跨国垄断阶段以后,随着国家管制的解除将产生双重效应,它既为资本的全球逐利活动铺平了道路,也为更大的全球性生产过剩的危机埋下了种子。特别是随着跨国兼并与收购事件的增多、跨国公司规模的扩大,越来越现实的问题提上了日程,即哪个政府来管理、规范和协调其全球商业运作?谁来调控全球市场上生产和需求的平衡?跨国公司内部生产的高度组织性和整个全球市场上的生产无政府状态日益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必然要求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组织对跨国公司的生产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否则,全球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及各种结构性危机将不可避免。

全球化使人类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带来生态灾难。随着跨国公司实力的急剧膨胀,在涉及到环保、税收、医疗保健等公共利益的问题上,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竭尽全力左右各国政府的政策。政府若屈从于垄断资本的势力,丧失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人类的未来则不容乐观。目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危机已经充分暴露了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已不再仅仅是学者在书斋里作出的推论,而是在日益广泛、深刻的层面上成为广大民众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客观现实,这既是全球化发展到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当代表现,也是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对全球资本垄断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其基本矛盾将日趋尖锐化,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在昭示着一个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1、572

[3][美]阿里夫·德里克世界体系分析和全球资本主义: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检讨[J]战略与管理,1993,(1)

[4]郑异凡世界历史[J]1995,(6):34-41

[5]李琮,季正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1997,(2):14-20

[6](巴西)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费利克斯·罗哈汀(feilixrohatyn)世界资本:需求与危险[M]WorldCapital:TheNeedandtheR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