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浅析(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行政单位会计管理信息化问题探讨
加快会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行政单位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期目标是使会计信息为组织和开展行政行业工作提供更有力的决策信息,深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新的体系下的作用。会计和信息化手段的交融,能为会计行业的进步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本身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功能需求不明确。
所谓财务管理功能需求不明确,就是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哪些功能,解决哪些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明确,不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数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长期以来采用手工操作形成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改为计算机联网操作后,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由于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导致在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上也参差不齐。
3、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
在现代行政管理领域,大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革命性地改变了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
4、财务管理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性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还需要了解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知识,而对于大多数行政单位而言,这方面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匮乏的,特别是那种既熟悉财务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简直是凤毛麟角。
(二)外部环境问题分析。
1、缺少上级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
由于缺少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由此导致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定的自发性和鲜明的个别性。
2、上级主管部门缺少技术监控手段。
行政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必须基于充足、有效的信息,而取得这些信息必须来自于一个有效的技术平台和制度设计。
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的隐患。
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对于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就是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上述种种管理与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的风险,也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进积极性。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及建议
1、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革新。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行政单位的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不能将追求信息化流于形式,这就要求行政单位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础性财务管理,注重信息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2、建立健全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
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从管理学的角度,无论多么先进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本质上都只是属于“硬件”系统,还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以保证信息系统有效地采集数据。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包括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及管理制度的信息化,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化制度,确保其与单位当前的信息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环境棚通应,才可以更有效的推进单位内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安全性。
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单位信息化技术手段,统一信息技术标准,结合实际的信息化技术情况,及时更新单位的信息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系统,以实现信息化技术的与时俱进,从而全面提升信息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增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选择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时,应当选择信誉、口碑较好的系统软件,并注意查看该系统软件中电算化数据与财务信息化数据的衔接情况。加强事业单位网络的安全防范。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4、建立一个系统、规范、有多重访问级别的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网。
信息化技术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有效、准确的财务信息必须来自于技术先进的财务信息处理平台,财务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分析,明确需求,建立一个系统、规范、有多重访问级别的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网。根据具体财务工作范围确定网络连接范围,确定访问权限,如财政厅、审计厅的财务信息调取权限,各使用单位的阅看权限、数据提交权限等。
5、打造新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人的因素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要依赖于这一领域信息化人才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业务娴熟的人才队伍,才能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将推动整个行政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通过行政行业内部政策的建设和外部硬件设施的强化等有效的对策和解决途径能对当前会计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给予有效地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也将得到一定的促进。
作者:刘涛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水务局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浅析
一、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包含的问题
纵观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较多问题,即违规违法问题频繁发生。虽然我国持续提升针对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的审查监督力度,然而仍旧有一些人员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强迫或指派会计员工从事违规违法事项,形成了众多假凭证与账簿,编制各类虚假报表粉饰公司业绩或是向财政机构申报更多的指标,以获取大量的财政经费,这样的做法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系统的健康良好运行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致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变成了少数人谋求利益的工具。长此以往将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整体质量,导致会计失真问题。透过审计环节还查出一些单位记录收入事项不全面,包含体外循环经费,款项虚构、不真实记录收入,不及时核销、不能收回债权或投资,致使资产不真实的问题。对于外界捐赠的资产则没能全面入账登记,使得资产管理形成了更大的漏洞,最终资源不断流失。该类问题仅仅为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管理阶段中陷入混乱局面的缩影,该类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阶段中体制运行、建设管理等层面不良滞后的真实问题。当前,一些事业单位从事的会计活动也暴露出了一定的不规范性。首先,设立的内控体制执行力不强,对于重大项目、敏感度高的工作在监督管控上存在明显的漏洞。加之内部审计没有全面到位,针对违规违法现象较难及时察觉。例如,在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阶段中较多部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在申报审批的过程中出现了标准不统一、支出超标、发票与具体活动不相符的状况。更有甚者利用虚假发票报销,在这样的内控体制下使得事业单位运行管理成本明显提升。
二、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对策
(一)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员工工作质量
为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员工工作质量,首先应在认识上入手,提升事业单位全员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由法律责任层面来讲,事业单位责任人需要提供真实全面的会计资料,因而,决策领导层应全面重视会计管理,及时全面发觉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包含的问题。会计主管则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组织实施的重要作用,应全力做好制度建设,使会计管理体制更加健全、业务工作流程更加完善。通常,会计员工需要严格依照会计法律、各项法规政策做好业务工作,对该过程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全面进行抵制,提升自身会计职业品德、工作素养与整体质量。
(二)做好会计员工再教育,履行科学完善的岗位责任体制
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不但应依照有关规定做好会计员工再教育,确保每位从业人员均能做到持证上岗,还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锻炼平台与丰富的进修提升机会。例如,深入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丰富实践经验,深入高校继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相关工作研究讨论会,丰富经验,以上均可成为事业单位会计员工提升从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渠道。另外,应依照会计员工所在岗位明确工作职能,清晰划分各个岗位的权责,进而强化对会计员工的管理控制,促进其更有效、更优质的完成各项任务。设定岗位责任应基于会计目标为本,并将工作职责作为核心基础,保证权责平衡对等,进而令整体责任系统体现更大的可操作性。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全面掌握、分析考量会计员工工作岗位特征,设定有效合理的岗位更替、考核管理准则,令工作职责划分更加清晰,确保权责一体化。规划会计岗位工作职责还应考量各个事业单位不同的业务标准,在各个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岗位的不一致会令管理工作职责权限也包含差异性,因而,制定标准、规划权责应把握因地制宜的标准原则,全面考量事业单位具体状况操作。再者,为设定同责任体制相对应的考核管理系统以及奖惩工作体制,科学公正的评估每位会计员工工作职责履行状况,离不开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考核管理系统来激发各位会计员工积极主动的做好本职工作。该环节需要结合应用正向以及负向激励。为此,考核管理系统以及奖惩管理机制则成为整体责任体制的核心构成内容。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监督管控
(一)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会计外部监督工作具体为上级管理单位、财政机构、审计机构等国家单位针对事业单位做监督巡查管理,该项工作可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法规法律建设,确保经费可靠安全、资产资源更加完整,提升经费应用效率。各个监督单位应遵循会计基础规范等有关标准规定,察觉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管理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督促其快速整改完善,针对最终整改结果做出核查检验,保证不出现银行账户不标准、不规范,私自设立小金库等不良现象,全面提升事业单位整体资产工作水平。外部监督过程中还应强化对各级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指导帮助,令其各项会计处理工作更加规范,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以及实践管理工作效率。会计内部控制为事业单位工作核心,因此该项工作应变成整体会计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全面激发会计监督责任,首先应清晰的认识了解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流程,利用再造流程完成整体内部会计管控对各项工作业务的全面跟踪,实现全员积极配合参与,激发会计内部管控作用与价值。会计管理应同相关部门做到全面配合,例如联合审计、统计、资产等部门,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完成全面内部管控。对于会计人员还应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利用广泛教育培训使会计员工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认识到违规违法操作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并对不良事项全力抵制,敢于揭发不良违法行为。内部审计工作则应脱离于财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将不会单纯的从事稽核纠错工作,而是会对事业单位整体会计系统做全面监督,如此一来工作将更加广泛、更为细化且具备一定独立性,这恰恰是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管理的核心所在。
(二)把握会计管理重点,做好预算、资金与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其获取经费的重要渠道,因此各单位应严格依照综合分析预算、零基预算标准,使各个预算项目更加细化,金额细分至各个项目,提升编报预算工作整体质量。预算管理应提升准确度以及整体性,该环节势必出现调节整合,应把握的根本原则是积极降低抑制由于不合理科学的编报、不全面的分析使得执行预算阶段中出现追加经费的状况。无论何种单位资金管理无疑是一项重点内容,为优化该环节工作应抓住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主线,完善资金收入管控。应设定专项收费管理工作岗位或是组建收费中心,各个业务单位收入均要借助收费中心完成,后者开具收据。审计、会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的阶段中,需要检验收费中心有否加盖公章,应坚决抵制单位截留经费、私自设立小金库的不良问题。经费支出管理阶段中,应编制良好的报销管理体制,清晰支出范畴与报销管理的标准,针对企业政府采购管理要求的事项应严格依照政府采购流程来做。而针对零星的经费支出应细致审核,特别是业务部门支出的招待费用、办公经费等应列为核查的重要对象。资金管理工作涵盖两个层面含义,首先应确保资产整体性,也就是保值,还应确保资产效率性,也就是增值。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把握好几个重要环节,即在采购阶段中应执行联合采购,由采购单位、财务单位以及申请方共同参与,清晰划分各方职责,针对按照采购标准设立的采购项目则可履行三方共同签字。在应用阶段中应积极做好各项资产清查盘点。针对盘亏资产应查明具体的原因,做到账实相符。另外,应确保资产共享,使得闲置资产能够快速盘活,全面提升资产应用效率,特别是在采购前期应衡量是否可全面统筹应用当前资源。
四、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实践工作中包含的不良问题,我们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提升会计员工工作质量,做好员工再教育,履行完善的岗位责任体制,强化会计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把握会计管理重点,做好预算管理、资金与资产管理,方能真正推进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大的利润与效益,凸显更高的价值,优化整体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作者:杜丽华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市政管理处
预算会计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工作计划提供保证,同时使预算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预算资金被浪费。如今,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进步。然而,预算会计管理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不可忽视。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信息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筹集以及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工作中,虽然流程以及分配标准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也符合单位各部门对资金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拨款过程中以及资金细节问题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使会计信息出现透明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不完整的现象。预算材料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收入与支出,导致民众怀疑政府财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对我国政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核算结果不正确
部分财政部门实施预算编制时,并未科学合理地分析政府的实际支出以及资金总数,在核算时过于草率简单,没有经过复查,也没有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导致财政部门所计算的结果与政府实际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如此,预算会计在计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时,没有将市场经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故而,预算会计无法准确及时地对自身的预算结果进行调整,从而使预算结果偏离了实际情况,影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
(三)预算体系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体系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健全加强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过程当中,问题尤为明显。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部门与其他部门出现工作重叠或者毫无作用的现象,预算报告体系缺少真实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报告出现偏差,从而使预算报告体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使得财政部门的工作受到较大阻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会计的监管制度本就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可借此逐渐完善、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若要加强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便需先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以及收支约束体制,严格要求预算会计按照体制进行预算。预算会计在完成预算后,也需有明确的负责人对预算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对预算结果进行核查,并由负责人进行批复。所有流程完成后,方能按照预算进行拨款,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部门使用资金的情况了如指掌,令政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金出现浪费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标准,从而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在设立监管部门专职负责审核预算结果,要求监管部门人员对预算全程进行监督,并对预算会计提交的预算结果进行审核。监管部门应联合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数据对预算进行复查,从而保证预算结果的正确性。监管人员审查无误后,在预算报告上签字,并跟踪记录各部门的实际开销。若预算报告出现较大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审查人员以及预算会计一并处罚。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监管制度,能够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避免预算结果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阻碍。
(二)完善财务状况报表
财务状况报表表示企业在一定周期内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能够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该周期内所有资产、负债的详细信息,从而令阅读者以最快速度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此作为分研究预算会计活动的基础资料,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会计的管理效率。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要求预算会计在具体工作当中,完善财务状况报表,完整、准确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务收入与支出,作为日后预算的研究资料。同时,预算会计还应具有预估潜在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之前的财务状况报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避免某部门应突发事件而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指定固定的时间,要求预算会计提交完整的财务状况报表,并对财务状况报表内容进行审查,看是否存在数据漏填、误填的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不定期检查财务状况报表的记录情况,并抽查某一部门的收支情况,同时联系部门实际的收支情况,观察是否相符。某城市行政事业单位曾因长时间未对财务状况报表进行检查,加之预算会计对工作疏忽怠慢,导致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与实际状况无法对应,为该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恶劣影响,民众对政府财务状况提出质疑,使政府陷入信任危机。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以此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
三、结束语
预算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影响,对人民群众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必须注重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民众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作者:刘娟 单位:长江委水文局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