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会计资产核算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会计资产核算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企业会计资产核算管理

关键字:会计管理企业资产中小企业制度核算财务财务会计小企业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前言: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的经营性组织。该词源于英语中的“Enterprise”一词,原意为企图冒险从事某项事业,后来用以指经营组织或经营体。日本将其意译为“企业”,并传入中国。

第一部分:那么中小企业是怎样定义的呢?其实中小企业就是企业中的一部分,中小企业虽然个体不大,但在整个行业中却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篇论文首先会阐述到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然后会讲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主要事项;其次要根据这部分内容找出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后,第四部分将会根据这些问题找出对策,以弥补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足;论文的最后将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首长根据国家、行业的不同,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标准也是不同的。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基本上分为两种,定量(Quantitative)和定性(Qualitative),前者主要根据雇员人数、资产、营业额等划分;后者也称质量界定标准,“独立所有”、“自主经营”、“较小的市场份额”为其中最核心的定性。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80%以上)采用定量标准,定量标准又可细分为“单一定量标准”与“复合定义标准”,前者只采用一个指标(经常是人数),后者包括多个量化的参数,如除了雇员人数外还包括营业额等。中国采用的是定量标准,并且是复合量标准,不仅采用雇员人数,还包括年营业额、行业所在类型等。

另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话题是,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采用营业收入作为划分标准的中小企业,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销售额的门槛也逐渐提高。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日本,对于制造型企业,1963年以前中小企业的上限标准为5000万日元,1973年修改后的标准增长到1亿日元,目前笔者手头得到的最新资料是1999修改的,中小企业的上限标准是3亿元,但雇员规模维持不变,仍是300人。

其中:中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在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年2月19日,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正式出台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以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作为划分标准。

从表一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行业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带来很大的不同。对于工业企业(通常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及建筑业,有资产总额的要求,对于零售业、批发业、交通运输、邮政、住宿等其它行业,并没有资产额的要求。

在销售额/营业额方面,除了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外采用1.5亿元的年营业额作为中小企业的上限外,其它均是以3亿元为界。人员界限方面差异就更大,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通常是劳动力密集型,所以员工人数较多,因此也分别以2000人、3000人为界。但对于零售、批发、邮政、住宿餐饮等,虽然相对于高科技型企业,也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但对员工人数的标准明显比上述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小。

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统称,除零售业外,其它各行业都把3000万元年营业额/销售额作为中型企业的下限,零售业则是1000万元。

在各种关于国内中小企业的报道及报告中提到国内中小企业数目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不同的口径,有360万之说,也有1000万、2000万之说,甚至3000万之说。2000万、3000万通常把个体工商户也包括进去,对于致力于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IT厂商来说,个体户通常按个人消费者看待,不作为商用用户的概念使用。对于IT厂商来说,真正关注的部分应该是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规模以上”的那360万家,甚至更进一步讲,是这360万家中IT需求较大的30%,共100万家左右。如前所述,行业不一样,员工数目、年营业额、销售额也明显不同,在IT的运用水平上,同一人员规模的不同行业的企业,对IT的采购需求也可能明显不一样。一个1000人的纺织厂、2000人的煤矿每年的IT需求及IT应用水平很可能不及一个只有100人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也是为什么包括联想在内的集团在定义中小企业目标市场时并没有单纯采用人员或年营业额等纯经济、人员的指标,而结合了IT应用情况来定义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CBI及其旗下的《中小企业IT采购》在定义中小企业时也没有采取单一的人员、销售额指标,而纳入了年IT采购、电脑系统等IT定量指标及“成长型”、“IT关联度大”等IT定性指标。并且更值得指出的是,除了一个上限指标外,CBI对中小企业的定义还有一个下限指标,年PC采购量在20万以下不是关注的重点。

中小企业数目是个动态的概念。美国《财富》杂志称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至5年,甚至有2.9年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在淘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同时,每年也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生的比死的多”,这也导致了中国中小企业总体数目近年来仍保持不断上升的势头。国家相关部门的官方口径2003年称“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为360万家,2006年此数据增长为430万家,同时创造了58%的GDP、为国家贡献了50%的税收及解决了75%的就业。

从不同的行业中小企业又可以以下标准划分: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其中: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我国是中小企业的大海。在全部7341517个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中,中小企业7335101个,占99.2%,数量之多,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小型企业产出规模小。全国独立核算小型企业的平均资本不足200万元,平均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基本上没有小型企业“巨人化”的业绩。

我国中小型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73%,非国有占27%;中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66.2%,非国有企业占33.8%;小型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14.82%,非国有企业占85.18%。

中小企业中的主要成分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有6517818个,占全国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数的88.8%。乡镇企业中,乡和镇属企业226838个,占乡镇企业数3.48%,村及村以下所属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数6290980个,占乡镇企业数的96.52%,几乎全是小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6~1994年全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8%,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5~8%,中小企业则超过30%。1995年乡镇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4000亿元,占全国出口产品总值的30%。在5万个独立核算的三资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8%,与外商合资的乡镇企业2.9万家。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是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形态一致的。

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场所

中小型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工业劳动力的85%左右。1995年底乡镇企业就业人数1.28亿,约等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二分之一。正常年景乡镇企业每年增加600万~700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大企业已难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各类富余职工主要靠中小企业消化。

三、中小企业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广阔途径。

乡镇企业的兴起,使农村社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的比重由70%下降到40%。1995年乡镇企业积累的集体资产达到9100亿元,占整个农村集体资产的80%。从1978年到1995年,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的资金达1000多亿元;乡、村两级企业上缴的各种税金累积总额达7000亿元。

目前,乡镇企业超亿元的小城镇达5467个,全国已建或在建的各类乡镇工业小区4万多个;1994年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300多家;全国45%以上的煤、40%以上的水泥、80%以上的服装、90%以上的中小农具、95%以上的砖瓦靠乡镇企业提供。乡镇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2.6%,涌现出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

第二部分:中小企业究竟要的一些主要会计核算事项是什么呢?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本制度中所称“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一)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

2.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属不同规模的情况下,为统一会计政策及合并报表等目的,集团内小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如果需要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三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小企业可以根据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核算办法。

(三)小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四)小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五)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本制度所称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月度,年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会计期末,是指月末和年末。

(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小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期末,小企业的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七)小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八)小企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九)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台市

4.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7.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8.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在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9.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期末,小企业的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10.小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11.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12.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13.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十)小企业如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的小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收到补价的小企业,应按以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x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确认的损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3.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等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十一)小企业如发生债务重组事项,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债务人以多项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按取得的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进行分配,按分配后的价值作为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3.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事有的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职;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分别情况处理:

(1)作为债务人,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应付金额,则不作账务处理。

(2)作为债权人,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等于或小于将来应收金额,则不作账务处理。

(十二)本制度中所称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的备抵项目(如坏账准备等);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金额。

(十三)小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1.在不影响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2.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外,在不违反本制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3.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企业不应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十四)小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除应当包括本制度规定的基本会计报表外,还应提供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本制度中规定的基本会计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小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规定,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会计报告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十五)执行本制度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应按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部分: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正式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这次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大体一致。但二者也存在一些差异,其核算总体体现简化原则,具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同方面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

《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11条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说明第11条都要求企业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五)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1.会计科目设置基本相同。《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85个一级科目,《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60个一级科目,其中有58个一级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不仅名称相同,而且核算内容也基本相同。

2.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如资产计价方法都以取得时发生的货币支出,或以形成前所发生的料工费支出,或以换出非货币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都要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估计资产损失的方法也相同。资产增减,负债增减,所有者权益增减,收入的分类及其确认,费用的分类归集,利润形成等的账务处理基本相同。

3.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如都要求定期编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同时提供会计报表附注,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相对更为简化。

不同方面

(一)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按照制度规定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看,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可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为应收股息科目,原材料和包装物归并为材料科目等。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可少设。如资产科目少设了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各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未确认融资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科目少设了应付股利、预计负债、应付债券;所有者权益科目少设了已归还投资;损益类科目少设了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三)账务处理不同

1.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简明扼要,与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内容相符。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因此财产清查还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多余。

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进行较多的职业判断,而小企业会计人员少,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更少,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3.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了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按《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成本法的规定,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制度中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但如果在投资当年取得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以前年度实现的利润,则应冲减投资成本。《小企业会计制度》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取得投资时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小企业会计制度》权益法的规定,以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入账,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该差额进行摊销。

第二,不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权益法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小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但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具体解释中只要求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小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或应分担的份额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增加或减少投资收益,而没有规定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由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没有设三级科目,也无法反映是否要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笔者的理解是为了简化核算,不对其进行处理。

4.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这简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手续,但可能会导致资本化金额夸大,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但长远看又会使未来时期的折旧费用予以抵销。

5.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这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6.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计算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可见,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而不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7.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小企业会计制度》还简化了一些资产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短期投资期末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不需要分项比较计量,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

8.待转资产价值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企业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中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运用扩展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所有企业。

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小企业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其核算内容不仅包括了小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还包括了接受现金资产的捐赠。其账务处理为:小企业接受货币性资产捐赠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期末如果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期末如果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所得额,分期进行上述转账处理。这使小企业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更全面,核算也更趋于合理。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2003年5月15日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小企业会计制度》及时地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用以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四)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而且报表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根据小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有些业务发生的可能性很少的情况,删除了若干项目。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中减少了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递延税款借项等项目,负债中减少了预收账款、应付股利、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贷项等项目,所有者权益中减少了已归还投资项目。利润表中减少了补贴收入项目等。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写法简化

如《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总说明的第12和13条中规定了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的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原则,在以后的各项资产计价中不再重复这两类业务中的资产计价方法,这减少了制度的篇幅,阅读起来更简明。而《企业会计制度》中在规定每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时都要重复说明,以非货币性交易换的资产和以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如何确定其入账价值,写法上不够简化。

(二)简化了核算方法

通过上述不同方面的比较可见,《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比《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简单。如合并了4个一级科目,减少了25个一级科目;基本财务报表项目减少了9个;部分资产计价方法简化了,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有关会计事项的核算方法简化了,如资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期末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等。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简化不是更改核算方法,处理上仍保持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一致性,以便将来随着小企业规模发生变化,转换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可减少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内容。因为我国划分小企业是以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及是否对外筹资为标准,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正式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这次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特

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大体一致。但二者也存在一些差异,其核算总体体现简化原则,具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适当运用

根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通常,谨慎性原则需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来实现。合理的会计估计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和相关的前提,滥用会计估计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对小企业而言,由于会计基础相对薄弱,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限,对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或资产减值额等会计估计不但不能准确把握,还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因此,为防止小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考虑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过程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小企业制度中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二、长期投资的核算

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比较少,完全运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可能存在困难,因此,仅要求按照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三、借款费用的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的部分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的部分予以费用化。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其融资能力有限,融资规模一般也不大。因此,其借款费用不必区分为资本化部分和费用化部分,而是全部资本化。《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

四、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由于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到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估计等困难,小企业制度中对于符合融资租赁条件的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租赁款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来确定其入账价值。

五、会计报表

从会计报表体系来看,考虑到小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仅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这是因为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两类:一是单一的业主或有限数量的出资人;二是税务部门。由于前者可以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来获取决策有用的信息,后者便成为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如果强制要求小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一是不太需要,二是编制成本过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六、所得税会计

对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供的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小企业实际,选择了其中比较符合小企业特点的方法,如要求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等。这是因为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税务部门,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解决纳税问题。因此,应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能够统一的方面尽量统一,达到税务与会计的协调,以尽量消除时间性差异。这样,采用应付税款法比较合理。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复兴,经营中小企业都会得到极大的回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解决就业及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保证充分竞争、活跃市场,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创造和培养企业家,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述

在中小企业的成立、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企业在完成这个目标,要抓好各个方面的工作: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人事等,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始终是贯穿着企业发展进程的各个方面。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资金,为生产经营服务。而企业的失败,也大部分是由于陷入财务危机。

然而,如何进行中小企业地财务会计管理,使之有效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问题。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每个中小企业主管都学过财务管理理论,但是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却极少运用这些理论,因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处于较低的水平。如何确定哪些工作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是重要的和必须去做的,以及这些工作进行的先后顺序,是一个对广大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及应当采用的工作方法,为使中小企业能够生存、成长、发展并最终成为大型企业打好财务基础。

二、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比以前大有改善。已经颁布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修订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基本实现了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相匹配并且与国际接轨。我国在财务会计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使我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步入了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轨道。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在中小企业更为严重。在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按新的中小企业标准,中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中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不很健全、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主要弊端表现在:

1、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人资格,却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出资额负有限责任。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即使有限责任公司有董事会,也只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人员十分有限,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

2、管理水平不高,现在化手段未能有效的利用

中小企业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习惯于业务管理,不重视精神激励,只注重物质激励等。

在目前的企业有两种情况:一类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进行记帐、算帐和报帐,对现代化的会计手段不接受、墨守成规,财会人员没能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较多的时间来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类企业财务部门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硬件设施,但对会计软件的利用、开发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还相当欠缺,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基本停留在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阶段,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只用于对外提供会计报告,而未能直接用于企业内部经济业务的监督控制和经济决策分析,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共享性。

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缺乏目标和制动力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可以有效地制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而且只是局限于由少数人员单纯地进行记账、算账、应对外部报账的需要,而使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效能远不能发挥。

一方面,一些企业只设会计机构,而不设财务管理机构;有的企业不设会计机构,企业全部会计工作委托会计中介机构,严重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行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这与企业经营领导者对会计作用认识不足有关。此外,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一些财务人员思想观念成旧,不学习新的知识,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4、会计造假、违法违规严重

由于企业财务会计力量薄弱,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外部又监督不力,致使企业财会违法、违规严重。他们无视国家法规、原则和制度而任意操纵成本和利润,具体表现为: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乱挤乱摊成本费用、弄虚作假,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尤为严重的是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这样势必严重干扰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并造成会计秩序混乱,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其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废债务的愿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诚信为本的基本原则

诚信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足与发展之本,是经营之道。企业无论大小,贵在诚信。市场经济需要诚信,而且诚信与回报基本平衡。即:企业给社会以诚信,则社会给企业以回报,而且二者的量比基本相匹配,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忽略这个重要的原则,而采用其他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中小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应以诚信为基础,积极创收增效,即以服务社会为天职,通过诚信经营,科学管理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只有靠管理出效益,靠合法、诚信经营求发展。因此,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机制要求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并力求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企业自行制定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办法等。主要包括:一是设定责任中心,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责任中心是一个能够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内部单位。企业赋予其履行责任的相应权利,企业定期对其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并据以联责计酬。责任中心按其责任的内容性质不同,分为投资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成本责任中心三种;二是编制责任预算,作为考核标准。编制责任预算,对各责任中心的责任完成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考核;三是进行责任核算并按照完成情况计酬。企业对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算,并将考核结果与责任预算指标对比分析,据以作为对责任者计酬和奖惩的依据。

3、建立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团队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的优劣,人是决定因素,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的关键。企业科学高效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需要高素质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来建立,同时,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是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的精髓。财会人员不仅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具备广搏的知识,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这是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要初步掌握外语知识,具有简单的阅读能力。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历史,还应了解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风土人情、新闻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现代管理方法,接受新事物,更新知识,如系统分析、矩阵分析等。整个团队要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4、建立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对于中小企业承担风险的程度差,企业的经营者更是必须定期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财会人员也要定期向管理当局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各种报表,以利于经营者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使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5、财务工作制度化

加强企业财会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防盲目性。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照管理职能划分为财务预测及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会计核算与监督、财务分析与评价等步骤环节。各步骤环节各具独立性,但相互之间又相辅相成,有联动效应。①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必要手段,财务预测的结果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②进行财务决策应该在财务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财务预测的数据资料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予以采纳。③在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④财务控制是促使和保证企业预算指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⑤会计核算与监督,采用先进的核算手段,设计科学的核算程序,贯穿严格的会计监督,获取真实正确、系统、完整、适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财务分析与评价是对企业过去一定时期经营管理工作业绩的评价,又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工作制度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制定财务政策。财务政策是财务管理部门基于战略发展结构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对企业的财务组织管理活动所确立的基本行为规范与价值判断取向标准。它不仅指引着公司内部各部门行为必须沿循的目标轨迹,而且也限定了财务活动的有效领域、运作的基本方式、权责利关系的准则以及必须达到的财务质量标准与财务数量标准,是实现财务资源配置与使用秩序化、高效率性,控制与督导整体财务战略得以遵循与贯彻实施的核心保障。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了财务政策的规范与督导,财务工作也就无法得到有序地推进,也就无法保障企业内部的财务行为能够沿着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轨迹整合、协调与高效率地运行,最终势必伴随着权责利目标的逆向,使整个公司的资金运行陷入紊乱、低效的状态。由此一来,财务目标的实现也就失去了根基。因此,能否依据战略目标与财务工作规范,制定有效的财务政策,以期规范、指引、控制与督导企业的财务组织与管理行为,意义至关重大。

二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改善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整合性与协调性。预算控制是将财务目标与政策规范落实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使之实现的保障条件与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依存互动,构成了企业管理与控制的主线条。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它能使财务预算与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等其他职能预算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解决财务目标与研发、生产、营销、人事等职能部门的目标相左、本位主义严重、相互扯皮推诿、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使两者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企业整合性的优势。

6、探索性的进行财务公关

近年来,财务公关作为企业公关活动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关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究竟原因,在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方面对企业财务的支持。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管理不仅在注重于企业内部理财,同时还应该加强内部,外部的公关。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小企业虽然不能与大企业相比,但是同样需要进行财务公关,因为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常常决定企业的生存,而这也是中小企业以往比较忽略或不足的地方。中小企业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第一需要是资本和贷款,这也是中小企业赢得竞争的基本保证。所以财务主管在处理各个方面关系中,首要目的是获取企业需要的财务支持,因此,企业财务主管进行财务公关的目标,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内部客户主要是指股东及内部职能部门,外部客户指金融机构及税务部门。下面根据对象来讨论中小企业财务主管如何进行财务公关。

(1)内部客户

①股东:股东是中小企业的所有人,是最直接的关系人,他们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前途,股东所提供的资金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中小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稳定资金来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必须学会处理好与股东的关系。企业应该使投资者明白,投资人为什么要投资本企业以及如何提出投资建议才能吸引投资人,应该定期向股东通报情况,做好投资建议。

②内部职能部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是完全可以离开其他部门而存在的部门,反而是一个经常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部门。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处理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获取支持和帮助。财务人员要经常到其他部门去,了解其业务流程,人员组成结构。经常与其他各部门沟通,了解他们需要哪些方面的财务支持,并付诸实施。

(2)外部客户

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及时的得到银行的支持,因此,与银行打交道就成为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与银行打交道,吸取一点经验,掌握一点对策,这将会使中小企业大大受益。中小企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要了解银行的特性,因为银行都会侧重于某一方面的业务,如果财务人员充分掌握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企业的状况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目的,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与多家银行建立关系,利用不同银行的优势项目进行为企业服务,获取利率差额;三是要与银行关键人员建立私交。很多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不在于与银行机构的关系怎么样,而是与关键岗位人员的私交决定了是否能够获得资金。信赖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获取银行的信任与支持。

第四部分:今后,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是:

1.产权主体多元化,个体、私营企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2.农村中小企业将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高度分散的布局,转而向小城镇集中,形成更加合理的企业布局。

3.中西部中小企业将加速发展。

4.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的专业化协作将进一步加强。

5.以科研和新技术开发为主的新兴产业比重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