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允价值计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允价值计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允价值计量

[内容摘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成为最大亮点。但从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争论。如何保持自身特点,同时适应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需要,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分析了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情况,针对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在应用中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计量属性

二十世纪末,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给会计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经济社会的变动性和风险性要求会计计量的基础从历史成本基础转向更相关的价值计量基础。我国曾经过一些要求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如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等,但是在2001年修订上述准则时,又取消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完善,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的企业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又广泛涉及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而具体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施行)》(以下简称《规定》)也于2006年在上市和准备上市的商业银行中试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应用中的“一波三折”突现出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陌生和怀疑。然而,目前对公允价值仍存在许多争议和忽视,包括公允价值属性的确切定义、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公允价值适用的条件,等等。本文结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方法、国内外公允价值应用比较以及执行了新会计准则后部分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年报的研究,进而辨证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显得十分有必要。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一些资产项目,尤其是一些金融资产项目的计量和编报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新的准则体系已经于2007年1月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无论从实务界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是从学术界的讨论来讲,关于公允价值均存在着许多争论。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分析了当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情况,并针对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公允价值概述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

公允价值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200多家金融机构因为依据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财务报告进行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从而引发了对历史成本计量的争论。1990年9月,时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在此之后,有关公允价值的概念与应用逐步发展并日趋成熟。

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规范提出最早体现在1986年颁布的《债务重组》及随后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之后公允价值被广泛运用。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由于公允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更好地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共有17项,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C)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有序的市场中,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F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所谓公允价值,是充分了解情况的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也就是双方都同意的交易价格。

狭义上,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其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

广义上,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涵盖了其他几个计量属性,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涵的公平、允当的价值,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所以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

(三)公允价值的级次划分

1.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如,对于在证交所公开交易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改变了原来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的做法。利润表中单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

2.资产或负债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或负债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3.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利弊分析

FASC于2006年9月正式颁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6年底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了《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征求意见。我国财政部派员直接参与了该准则的讨论与制定,并多次就讨论稿中的有关问题与理事会沟通,以期引起IASB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情况的重视与考虑,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综上可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都是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新企业会计准则仍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但只要能取得公允价值的就采用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或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还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也就是,既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又引入了公允价值,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针对当前一段时间的运用来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利弊主要如下: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意义

公允价值最真实地反映了交易的实质,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有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

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从而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利益,维护公平、公正和社会稳定与和谐,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能够合理反映企业现时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与“资产负债表观”较好地吻合,更具相关性。而历史成本信息则更多地反映“过去”而非将来,相关性要差一些。

公允价值运用是我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要求。公允价值审慎引入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计量属性不断趋于统一。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判断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公允存在有一定的困难度。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其可以从观察到的市场价格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有效的估价技术直接得到,这样得到的公允价值比较可靠。但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为这样做往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程序繁杂,用时过久。同时,在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将成为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之后的另一个利润调节的重要手段。因此,现阶段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困难,财务风险会因为公允价值判断的不准确而有所提高。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由于公允价值不仅关注过去,更多地面向现在和未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并熟悉企业自身的经济业务、市场状况、管理层意图、甚至所处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而且要更多地了解并把握企业的潜在风险;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各种现代技术手段,能够及时准确地利用其获取公允价值,而且要求会计人员拥有丰富的职业判断经验和相关的知识背景,从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缺乏专门的理论和规范的方法体系。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了采用公允价值,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专门的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或指南为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公允价值计量还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标准的方法体系,因而不宜于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的全面使用。

相对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取得缺乏依据;加之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使得少数企业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而这反过来损害了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尤其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因此我们主张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贯彻审慎原则,确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能可靠计量时方采用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意见和建议:

1.不断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和细化具体应用指南。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是一个实务方面的问题,然而却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以计量属性、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因为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所有实务工作的方向引领。此外,还应不断细化具体应用指南,从而加强准则的操作性。

2.建立相应价值参考系统。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公开市场的条件下交易双方对资产或负债认可的公平价格。笔者建议,由指定的部门(如财政部门)实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一个或几个有一定规律的较为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然后公布于相关的官方网站并不断更新,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参考标准。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来自企业的管理当局,只有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利用公允价值操控企业财务信息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允许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适当调整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监事会的法定权限;扩充监事会的权力,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

4.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在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营造会计诚信的社会环境;二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三是要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四是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最后是加大对有关违法违规人员和单位的惩戒力度。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后一道把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一是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二是在审计准则中明确和细化有关公允价值的执业标准和措施;三是加强对相关领域评估专家工作成果的引用。

6.大力发展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在大力发展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的同时还应注意不断提高评估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准、独立性和公信力。

7、随着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进程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必将愈来愈热烈,这对探索会计发展规律、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8、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上有关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水平,切实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让财务报告使用人读到的是一份可以为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有用的”财务报告。

9、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合理取得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取得不仅与其定义相关,还关系到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实质。当一些既定市场存在时,使用公允价值自然毫无问题,否则则需要采用估值技术。由于市场缺乏流动性或不够活跃,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会遇到很大困难。除在公开市场合理取得公允价值外,可以参考最近的交易价格,或者参考另一个实质上的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现在市场价格,并且调整反映其任何差异,确定尽可能合理的公允价值。

10、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取得法律对公允价值的认同。在国际国内逐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情况下,相关法律必须尽快完善,至少在法律上基本取得认同,承认公允价值的合法地位,逐步夯实公允价值运用的法律基础,从而保证公允价值的真正实施。

11、加大培训力度,创设公允价值运用条件。面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需要提高评估人员和审计师的技能,培养其风险意识和未来观念,在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经济业务和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更多地把握企业的未来潜在风险,运用自己丰富的职业判断经验和相关的知识背景,在规则范围内灵活进行业务处理,及时准确地取得公允价值。

随着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进程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必将愈来愈热烈,这对探索会计发展规律、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历史成本信息愈加显示出巨大的局限性,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未来预期估计的需要。公允价值信息正是迎合了这一时展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适度引入公允价值,既是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自身需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上有关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水平,切实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让财务报告使用人读到的是一份可以为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有用的”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张清芳.公允价值的本质及意义探析.经济师,2007.7

2.郭道扬:会计史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张婧.现代风险导向观下的公允价值审计.财务与会计,2007.7

4.刘玉廷.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中国财经报,2007.7.27

5.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会计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