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允价值特别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允价值特别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允价值特别性

【摘要】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文章主要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新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套体系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被业界称为是中国会计和审计行业的里程碑,且实现了与国际上权威的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很多亮点,其中亮点之一是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早在1998年财政部的投资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就出现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这次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允价值呢?各国会计准则对于这个定义不尽相同。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其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其实,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客观价值,它在本质上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在这种计量方式下,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1、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

一直以来,我国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有助于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对计量结果的验证和控制,同时可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或任意操纵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这样做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如果发生物价变动,资产的市价低于原账面价值,则期末需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则;若市价高于原账面价值,则不需做任何会计处理。尤其是当市价远远高于原账面价值时,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本就不能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紧密结合价值,它要求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其带来的影响尤其表现在金融、投资性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取得初始资产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来由于土地、资源的局限性,经济的发展等原因,造成资产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比较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比如某投资性房地产原来取得成本是100万元,后来市价涨到1000万元,但仍在报表上显示为100万元,就根本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了。

2、能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由于实行的是历史成本计价,企业的账面价值都是属于静态的会计信息,不一定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由于大多数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获得相关财务信息,这时很可能据此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公允价值反映的则是相对比较动态的信息,因此它能够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即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谷澍说,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也在收益中得到体现,有助于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3、公允价值计量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公允价值已经运用得非常普遍。他们早已越过“要不要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争论阶段,而主要进入“如何用”的阶段。就拿美国来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了一系列关于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在2006年9月15日,FASB就公允价值计量了一项新准则: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提出了改进性指南,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做出了回应,规定公司应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披露。所以,此次国内引入公允价值,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三、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具有这么多的优点,是不是就可以大力应用呢?实际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相关市场还不成熟,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确保

相比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信息,但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市场交易不够活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因此在发达的市场上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的条件下,我国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就成了难题。这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可能会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就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公允价值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招商证券的分析师余志勇就曾指出,公允价值在38个准则里可使用的地方非常多,但它的采用前提是必须有较活跃的相关交易市场和客观公正的评估机构,恰恰目前我国这两点基础都比较薄弱。比如说后者,目前国内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比较欠缺,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而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会造就不同的评估结果。若在没有可靠的市场价值基础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认定如计算现金流量折算值的时候,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估计甚至折现期的估计等,都需要加上人为的判断——这就在客观上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

3、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地变动,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变化。而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场上原料或商品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引起股价的较大波动,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公司财务发展不稳定。

四、相关的解决办法或建议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不错的计量方式,在我国应用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其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几项。

1、尽力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尽管目前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了各个方面的质疑,且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经验,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规定了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几个标准:(1)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2)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3)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而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只有前两个标准,而没有第三项估值技术的应用,就是因为考虑到估值技术可能含有较大的水分对确定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利才去掉的。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2、公允价值的应用较为谨慎,不会导致滥用

考虑到我国目前市场发展不成熟的现状,新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总体上说,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较为谨慎,不会导致滥用。新准则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

3、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

作为资产评估的方式之一,公允价值与资产评估的关系可见一斑。在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评估技术。只有评估业务规范,评估质量提高,评估人员素质高,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没有资产评估技术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难以实施。因此要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

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从公允价值的国际应用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是不可回避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价值计量主要属性的趋势。但由于进行公允价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经济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普及过程只能是渐进性的,因此目前我们仍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由历史成本计量逐渐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小玲、王海燕:公允价值计量及应用浅探[J],财会通讯,2006(12).

[3]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2006(4).